編者按 :近年來,秦安縣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以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為抓手,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耕耘在教育教學一線的教師,嘔心瀝血,默默耕耘,履行著人民教師的神圣職責,為全縣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在第31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縣委外宣辦、縣新聞中心在中國?秦安網開設《教師風采》專欄,宣傳報道部分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引導和激勵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恪盡職守,扎實工作,嚴謹篤學,奮發進取,為全縣教育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教師風采】
三尺講臺書寫靚麗青春
——記秦安縣郭嘉鎮槐廟小學教師李小莉

從教的第一天起,她就認定,一定要好好工作,在三尺講臺上書寫自己的青春,做一個學生和家長都放心、滿意的班主任。十年來,她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她就是秦安縣郭嘉鎮槐廟小學教師李小莉,她始終堅持用真情和愛心,去溫暖學生的心靈;用智慧和坦誠,去開啟學生的心鎖;用自己的生命影響著一個個年輕的生命。多年的磨礪,讓她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教書育人是塑造靈魂的綜合性藝術。她做班主任工作,總是從關心愛護他們出發,堅持正面教育,耐心引導,肯定他們的成績,愛護他們的自尊心,鼓勵他們繼續努力,盡量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人與人總是有差距的,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基礎不同,于是后進生便成了最讓人頭痛的事情。對于后進生的轉化,她用的最多的還是談心,面對面的交談,同時熱情地給他們補課輔導。剛開始學生有抵觸情緒,不了解她,不愿開口說話,但慢慢的,她的微笑和真誠融化了他們心中的堅冰。面對她的學生,她用的最多的肢體語言就是——微笑!在班里她最常講的一句話是:“學習不好不是你的錯,是老師教學方法有問題。”不知是她的嘮叨起作用了,還是她的微笑打動了他們,再調皮的孩子來到她的班級,也在悄悄地改變自己,直至與過去判若兩人!

學習是一個苦樂交織的過程。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苦的日子實在是太長久了!因為留守,因為孤獨,更因為小孩子的天性,小學成績普遍較差,面對孩子們,李小莉老師每天都思考著同一個問題“怎么辦?”如何讓他們找回自信?如何讓他們主動學習?僅憑她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小組結對幫扶,按時批閱作業,及時獎勵,小組長嚴明紀律,班長、組長輪流值日,按時召開班級會議,爭創文明小組……”,一招不行,再來一招,她常常自嘲的說:“和孩子們斗智斗勇,真是其樂無窮!”
每當她接受一個新班級時,她總是先比較詳細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和他們的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性格特點;有什么脾氣,發脾氣時家長采取什么辦法等,以便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和解決學習困難。在學校里發生什么情況,她總是及時與家長聯系,爭取家長的協助,共同教育好孩子。平時她發現學生未請假不來上課的,她就打電話或上門詢問原因。有的小朋友病了,家長不在家,她就自己花錢給學生買藥。有的小朋友沒筆和作業本時,她就拿自己的錢買來送給他們。
由于農村的孩子見識少,膽子也特別小。孩子剛入學時,總有一部分人不敢離開座位。有的即使去玩了,也要把自己的書包、雨具等拿在手里,生怕丟掉自己的東西。針對這種情況,她在教育中,除了加強常規教育外,課間休息她主動地同他們玩,給他們講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同時召開“愛護自己的東西,更要愛護學校和同學的東西”主題班會。講清哪些東西是公共財物,怎樣愛護,要求學生愛護公共財物就像愛護自己的東西一樣。每天放學回家前,指導他們怎樣整理好自己學習用品,發現有小朋友學習用品掉在地上或亂放,她就主動撿起來幫助整理好。兒童的可塑性很強,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示范,就慢慢地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努力與汗水交織,收獲和喜悅不斷!十年來,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李小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和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邢靜將加倍努力,不斷鞭策自己,完善自己,使得自己在今后的各項工作中取得更深層次的發展和提高,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