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秦安縣發現清代秦安名士、著名書法家、拔貢、四川遂寧縣知縣孫海所撰并刊印的古籍珍本《訓俗恒言》一書。該書為孫海任遂寧知縣時為勸戒、教化當地士民而作的系統普及文章,光緒二年(1876年)秋由遂寧縣官府刊印,全書共88頁、一萬余字,為迄今所見孫海傳世的唯一正式刊印的書籍。

《訓俗恒言》語言通俗易懂,適合社會每一個階層的人識讀遵守,全書分《序言》《勸士》《勸農工商賈》《勸書吏差役客卿約》四大部分,其中《勸士家工商賈》尤為詳盡,統一用易記上口的通俗語言作為條目,一件件地列出當時風俗中存在的各種陋習,用“莫”字句進行勸導,如“氣死莫打架”、“困死莫害人”“餓死莫做賊”“閑死莫吃煙”等等。條目之下,對所勸之事進行詳盡分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娓娓而談,讓人心折口服。他提出的許多觀點和理念直至當代仍然有啟示意義,比如戒賭毒、得理饒人、化解仇恨、感恩之心、和氣致祥、戒高利貸、保護動物、孝敬父母、珍重妻子、莫棄女嬰等。但是由于時代和認識上局限性,孫海不提倡打官司、民告官等行為。
從全書內容可以看出,作為一任知縣的孫海對當地民風民情了如指掌,而且把培植當地健康和諧的民風民俗作為為官之責,并且在行文中流露出自己的有關政治思想和主張,在通俗的說理中處處貫穿著傳統儒家思想和佛家的處世智慧。

孫海(1839—1901年),字吟帆,秦安縣人。生而英異,十二三歲時所作詩文,很讓鄉里師長驚訝。十五時在應縣試中獲第一,深受學政賞識。咸豐辛酉(1861年)科選為拔貢,朝考后以知縣分發江蘇,因父母年老之由改任四川。歷任閬中、成都、富順、遂寧等縣知縣,所到之處都治理得井井有條,多有政聲。年六十二而歿于任上。孫海文學瑰奇,書法逼近魏晉,獲之者視若珍璧。其生徒如宋育仁、賈道純、周崇禮、殷咸宜皆為當時知名人士。與師友如牛雪樵(樹梅)、吳柳堂(可讀)、王心如(權)、任士言(其昌)等相往來,友誼深厚。孫海學問性情,皆足以信孚于平素,而竟一躓不振,未能盡展其才,世人都為之深深惋惜。所著《欲未能齋詩文》、《秦安縣志》、《隴干軼志》藏于家,待梓。(秦安縣地方志辦公室 李雁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