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命百歲,是兒孫們對長輩最大的期盼。近日,在秦安縣西川鎮侯辛村,李商兒老人迎來了自己的百歲生日,全家五代人集體為她祝壽,在熱熱鬧鬧的氛圍中,傳承最淳樸的孝道。

“老太太,生日快樂!”“祝太婆生日快樂!”在五代兒孫的祝福聲中,壽星李商兒老人喜笑顏開,壽字、蛋糕、蠟燭,以及近十桌來參加喜宴的鄉親們,讓老人格外欣慰。百歲老人李商兒說:“我今天100歲了,兒女們都要幫我過生日,想不到今天能來這么多朋友,謝謝你們今天來幫我過生日。”據了解,老人膝下直系兒孫就有30多名,有省檢察院檢察長、全國勞動模范、著名節目主持人、大學教授、律師……他們在全國各地打拼,日子都過得不錯。這次老人過生日,大伙紛紛攜家帶口回來為老人祝壽,五代同堂,滿滿當當一屋子人。
如今老人和二兒子、女兒一同住在村里,大伙說,這位百歲老人可不簡單,人家不僅身體硬朗,而且思路還很清楚。記者采訪時,正值中午飯時間,看到一家人一個個圍著餐桌坐下后,人齊了,老人才動筷吃飯。“這是我家的‘老規矩’了,一定要在家人坐齊之后才能吃飯。”老人的女兒辛玉琢說。人齊之后才能吃飯,這樣的家風看起來十分簡單,但卻透著道理。辛玉琢告訴記者,因為他們家有這條規矩,飯前飯后大家也會一起看電視,聊家常,彼此交流的機會很多,家人之間也分外和睦。

成明明是老人的外孫女,畢業于四川大學,博士學位,現在是西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提起外婆時,成明明總有說不完的話:“我是外婆從小帶大的,雖然在外地,但一有時間,我就回來看外婆一次,祝外婆活到一百二十歲。外婆是一個心地善良、寬厚仁慈、肋人為樂的人,凡事都想得很開,凡是有乞丐到家門口,不管是給錢還是給飯,始終不能讓乞丐空著手離開,甚至還對一些遠途乞丐留宿家中,外婆告訴我們,這些人不會平白無故做乞丐,肯定是遇到困難了。”所以,對于遇到生活困難的人,老人總會伸出援助之手。更讓老人想不到的是,她這條規矩,在自己的孫輩中發生了變化,成了助人為樂的好傳統。像她很多小輩,有的是公益志愿者,有的參與義務獻血,用愛心來傳承老人的“老規矩”。受老人熏陶,她的外孫女田愛平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她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山村育桃李,為秦安農村教育事業奉獻了聰明和才智,曾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外孫子田文平是甘肅省的一名知名律師,他創辦了蘭州市最大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合睿律師事務所,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做出了積極貢獻。
“最重要的是家和萬事興,不管窮也好,富也好,有個和睦的家就是最好。”李商兒老人認為,她沒有可以傳下來的金銀珠寶,但很多“老規矩”,卻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值得再傳下去。

李商兒老人雖然已年過百歲,但她無論是穿衣穿鞋,還是吃飯走路,都很少要人幫忙,盡量自己來。這是老人的又一條“老規矩”——盡量不麻煩別人。這條規矩她遵守了一輩子,到百歲高齡還在堅守。而老人的后輩同樣受其影響,也養成了獨立自強的性格。“我知道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再學我們這些‘老規矩’了,但有些規矩還是要傳承下去,畢竟都是我們祖先總結出來的做人道理。”李商兒老人笑著說,這些“老規矩”讓自己生活滋潤美滿,她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用這些“老規矩”過上更幸福美滿的生活。雖然兒孫們都常年在外,但是每個人都十分牽掛家里的這位壽星,一有時間,他們都會回家看看,給老人做個伴,關系十分親密,讓老人過著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
長子辛國祥曾任青海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當記者問及老人長壽的秘訣時,他說:“老人家活這么大歲數,作為子女我們盡了一定的責任。大多數子女常年在外,但對老人都挺好的,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我們在外面首先是要保證老人的生活所需,家里人主要負責精心照顧。老人在生活習慣方面,沒什么特殊的要求,吃的是粗茶淡飯,以素為主。我認為老人長壽的關鍵是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任何困難、任何事情到她身上過段時間就能恢復平靜,老人這么多年了,風風雨雨,遇到了多少事情,親人的離世,家庭的艱辛,每一個困難她都能夠克服,她樂觀開朗、心地善良、為人隨和,也許就是她長壽的秘訣吧。”

長孫女辛紅菱是青海廣播電視臺生活頻率副總監,她是這樣評價她的奶奶的,她說:“‘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是中華美德的概括,這八個字在我奶奶的身上得到了完全的闡釋,她的那種仁厚、慈祥、善良,那種悲天憫人的慈悲心,正是她長壽和美好家風的一個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