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朱建峰)“是城市低保幫了我們一家”。說起清水縣實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家住永清鎮城南社區的張麗華禁不住流下了熱淚。5年前下崗后,她家斷了經濟來源,更不要說供兒子上學。在低保的幫助下,她家不僅度過了難關,而且走上了自立之路。今年上半年,該縣有2327戶(4391人)像張麗華一樣的家庭享受了社會最低保障,全縣共發放保障金184.5萬元。
為了將每一個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及時納入低保范圍,今年4月,清水縣組織了近百人的工作隊,對所有的街道社區和困難企業逐家逐戶進行排查,對遺漏的保障對象進行了補報,并對個別計算“虛擬收入”的做法進行了糾正。通過扎實細致的摸底調查,全縣低保覆蓋面擴大,低保人數增加。對于最后審定的保障對象,實施“陽光操作”,張榜公布,確保公平、公正和公開。據隨機抽查的結果表明,全縣低保對象核定準確率在98%以上。同時,民政部門建立了低保資金專戶,基本實現了專戶儲存、專帳管理、封閉運行,保證了對資金的有效管理和按時撥付。縣上還在各鄉鎮和企業中,建立了低保工作站,形成了上下協調的工作網絡,保證了低保工作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