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天水市政府副市長、節會組委會副主任 郭奇若
(二OO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同志們:
2006年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重視下,經過市委、市政府和節會組委會的精心組織、認真籌備,以及全市上下的積極參與、共同努力,取得了圓滿成功,達到了預期目標。下面,我代表節會組委會就今年節會的總體情況向大會作總結報告。
一、基本情況與特點
2006年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于7月3日至5日在我市隆重舉辦。本次節會以“弘揚伏羲文化、保護文化遺產、展示隴右文明、建設和諧天水”為宗旨,以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為重點,以文藝展演、文化交流、旅游推介、產品展銷、學術研討等為載體,共安排組織了富有特色的文體、旅游、商務等活動近40項,其中主要有“四展”(隴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杜甫隴右詩意書畫展、天水名優特新產品展、中國航天育種暨天水農業成就展)、“七會”(2006年甘肅省學術年會、中國美術家創作中心2006年工作會議、天水市首屆勞務推介洽談會、天水第五屆房地產交易會、甘肅東部人才市場大型人才交流會、中國四大石窟羲皇故里旅游推介峰會、天水市電子電器項目推介洽談會)、“兩論壇”(“絲綢之路”區域旅游經濟合作發展論壇、中國天水城市建設與房地產業互動發展論壇)。通過節會的舉辦,全面展示了天水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旅游資源,進一步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了天水與各地的合作交流,有力地推動了天水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和諧發展。
今年節會各項活動堅持繼承與發展、創新與提高相結合,與往年相比,主題更為突出,內容更為豐富,總體上主要呈現出以下四個特點:
(一)規模宏大,規格提升,進一步增強了全球華人同根同祖同羲皇的共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和國家有關部委、省四大組織領導、部分省市代表、臺灣高山族群眾代表、海外僑胞代表、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專家學者代表及來自美、法、英等國的國際友人共5000余人參加了公祭伏羲大典,無論來賓人數還是來賓層次,較往年都有所提高。同時,甘肅省學術年會、中國四大石窟羲皇故里旅游推介峰會等高規格會議的召開,以及部分兩院院士、專家學者的參會,進一步提升了節會的規格,擴大了節會的影響。通過節會尤其是公祭伏羲大典的舉辦,進一步奠定了天水作為世界華人尋根索源、省親祭祖圣地的地位,使公祭伏羲大典成為聯系海內外華人“尊祖祭伏羲、愛國興中華”的紐帶和橋梁。

(二)亮點頻出,特色鮮明,進一步提升了節會的品位和感召力。由我市發起組織,隴右六地市聯合舉辦的隴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據了解是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公布以來,首次由地方政府聯辦的較大規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該項活動成為今年節會的主要亮點之一。中國四大石窟“羲皇故里”旅游推介峰會的舉辦,進一步確立了“中國四大石窟”旅游品牌,提升了麥積山石窟的知名度;以“綠色、科技、未來”為主題的中國航天育種暨天水農業成就展,受到了參觀者的一致好評,許嘉璐副委員長參觀考察后給予了高度評價;天水民俗博物館的開館,為各位來賓和廣大市民一覽天水民間民俗文化提供了最佳場所。這些富有特色的會展活動,以其藝術品位高、文化底蘊深厚、群眾喜聞樂見,而成為今年節會的亮點和焦點,為節會增色不少。

(三)廣泛動員,全民參與,進一步突出和彰顯了“市民節會”的理念。今年節會的各項活動安排,更多的考慮到了讓市民參與,給市民以實惠,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和市民化的辦節思想。節會前、中、后,天水日報、天水晚報、天水電視臺等市內新聞媒體推出了“我為節會建一言”、“專家學者談伏羲”、“節會大看臺”、“節會巡禮”、“節會特刊”等欄目、專版,集思廣益,為節會籌備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參考,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節會各項活動廣泛吸收各縣區參與,秦州舞龍、麥積高臺、武山旋鼓、甘谷嗩吶、清水軒轅鼓、秦安蠟花舞、張川民族歌舞和蘭州太平鼓、隴南白馬藏族面具舞等代表各地特色的文藝節目,以及原生態文藝演出、房交會、汽車展、人才交流會、焰火晚會等,都讓廣大市民從中享受到了節日帶來的實惠和愉悅,進而在全市形成了廣泛參與、上下聯動、同慶同樂的市民化節日氛圍。

(四)主題突出,內涵豐富,進一步鞏固了天水作為甘肅文化大市和隴東南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無論是今年節會的重點伏羲公祭大典,還是今年節會的亮點隴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中國四大石窟羲皇故里旅游推介峰會,或是今年節會的熱點天水民俗博物館開館、原生態文藝晚會專場演出,以及杜甫隴右詩意書畫展等文化藝術展覽,都緊扣“弘揚伏羲文化、展示隴右文明”這一根本主題,突出了今年節會的靈魂所在。同時,通過展演和展覽等各種特有的藝術形式,向廣大賓客和市民展示了天水獨特的人文風情和文化藝術發展成就,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市民熱愛天水、建設天水的熱情,促進了天水作為甘肅文化大市和隴東南文化中心城市地位的提升。
二、主要活動與效果
今年的節會活動安排較多,內容較為豐富,主要活動有以下六個大類:
(一)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擴大了伏羲文化的影響。

今年的公祭活動是“太昊伏羲祭典”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和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被國際節慶協會評為“國內最具發展潛力十大節慶”活動后首次舉辦的公祭大典。對此,省市領導非常重視,省政府分管領導親自主持召集省直有關部門,召開了公祭伏羲大典專項協調會議,研究、解決了公祭籌備工作中面臨的一些問題。省文化廳派有關專家對祭祀樂舞進行了現場指導,突出了祭祀活動的文化品位。我們在進一步挖掘整理古代傳統祭祀伏羲活動的史料、借鑒外地的一些好的作法的基礎上,對祭祀禮儀進行了改進和完善。許嘉璐、周鐵農兩位國家領導人及國家有關部委和省上領導、部分省市區代表、臺灣高山族取土儀式代表團和80多位外賓以及境內外新聞記者共約5000多人參加了公祭活動。許嘉璐副委員長親自宣布公祭伏羲大典開始,仲兆隆主席主持了公祭大典,李膺副省長恭讀了祭文。中央電視臺、甘肅電視臺對整個公祭活動進行了全程現場錄制,天水人民廣播電臺進行了現場直播。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澳門蓮花衛視、光明日報、香港文匯報等80多家新聞媒體的180多位記者對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進行了采訪報道。整個活動場面壯觀、秩序井然,取得了圓滿成功。同時,為了擴大廣大群眾參與祭祀人文始祖的程度,由麥積區政府主辦,在卦臺山舉行了2006年民間祭祀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以及當地2000多名群眾參加了祭祀活動,擴大了祭祀活動的規模。公祭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凝聚了海內外華人同根同祖同羲皇的感召力,促進了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激發了與會代表愛我中華、振興中華的熱情,也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伏羲文化,了解了名城天水。
(二)隴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意義重大,進一步傳承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

隴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集中展出了我市和蘭州、武威、平涼、慶陽、隴南等六市的10萬余件民間文化藝術實物、技藝圖片和影像資料。展覽4天累計接待觀眾16萬多人(次),簽訂銷售合同5項,金額80多萬元,展品銷售50多萬元。同時,為了充分展示富有特色的隴右民間文化,在市文化館、中心廣場舉辦了器樂、相聲、小品、舞蹈、雜耍以及蘭州太平鼓、隴南白馬藏族面具舞等獨具特色的原生態民間文藝演出,演出6場40多個節目,累計觀眾12萬多人(次)。在南宅子集中組織了天水傳統的民俗精品展示,反映了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節會期間,還對我市各縣區推薦評選的幾十位民間藝人統一授予了副高級職稱,激發了他們保護和傳承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隴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的舉辦,對于隴右地區共同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喚起社會各界自覺保護優秀傳統民俗文化的意識,強化隴右地區文化資源的整合推介,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三)學術交流活動內涵深廣,為建設創新型天水提供了智力支持。

節會期間,由省科協、省政府研究室、省社科聯、天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甘肅省2006年學術年會在我市隆重舉行,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馮長根及兩院院士薛基群、李佩成和來自省內外的300余名代表參加了本次年會。圍繞“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甘肅”這一主題,與會專家、學者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在4個分會場論壇上,37名專家學者圍繞“三農”問題與新農村建設、西部老工業城市的創新發展、提高教育質量、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等主題,進行了深層次的學術交流。大會共收到學術論文600余篇,其中463篇編入《甘肅省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本次學術年會影響大,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天水提供了有價值的學術參考,對進一步推動我市的科技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由市房管局主辦的中國天水城市建設與互動發展研討會,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名譽會長楊慎,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龍永樞等領導出席會議。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宏觀調控政策解讀以及中小城市房地產業的發展方向等進行了交流與探討,對我市宜居環境城市的科學構建與和諧發展提出了富有價值的對策,為引導我市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節會期間中國美術家協會創作中心2006年工作會議在我市隆重召開,來自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的79名著名美術家就繁榮美術事業做了深入的探討、交流,并在天水組織了系列采風活動,加深了對名城天水的認識,對我市悠久的歷史文化起到了積極的宣傳、推介作用。
(四)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

今年節會文化活動突出了廣泛性和群眾性的特點,組織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一系列活動。以頌揚伏羲、女媧功績為主題的節會專場文藝晚會,融思想性、藝術性為一體,追溯歷史淵源到近現代天水發生的巨變,主脈清楚,內容豐富,觀賞性強,觀眾反響熱烈。“天慶之夜”大型明星演唱會演員陣容強大,現場氣氛熱烈,秩序井然。秦腔名家演唱會相繼有中國秦腔名家、梅花獎得主、中國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獲得者共19位著名演員登臺獻藝,演唱會場場爆滿。杜甫隴右詩(意)書畫作品展、西部(天水)黃土風情書畫展、中國魂·生肖印陳冠英、張維萍刻石書畫展、全國百名知名書畫家作品展和秦州區首屆農民書畫展等文化藝術展覽精品薈萃,觀展人流如潮,絡繹不絕。其中杜甫隴右詩(意)書畫展共收到書畫作品980余件,參展作品358件,是近年來我市舉辦的質量、規模最高的一次。天水市第二屆大型集報精品暨“文革”藏品展,展出了號外報、珍奇報、天水老報、清朝報等10大類6000多種1萬余件報紙,倍受廣大市民關注。縣區文體活動節會期間異彩紛呈,代表各地特色的傳統節目進市展演,參與人數達數萬人(次),深受市民好評。體育活動共組織了包括全國甲A女子籃球四強爭霸賽、伏羲武術邀請賽、全省象棋名手邀請賽、天水市職工健身健美操比賽等十項內容,各項體育賽事突出了競技性、群眾性的特點,既有國內較高水平的運動員(隊)現場現藝,也有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同時,各旅游景點、社區、廣場開展了舞蹈、健身等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