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清水系列之一
動議有規 全程差額 德才并舉
——清水縣“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行為”試點工作調查
□本報記者王若冰 惠富強

治世之要,惟在得才;實現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在干部。而恰恰這個環節,是老百姓反映最大,干部關注度最高的熱點。為了選準干部、用好干部,一場探索縣委書記科學、規范用人機制試點工作,在全國范圍悄然展開。今年5月,省委組織部在全省86個縣中,選擇了兩個縣作為全省“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行為”試點,清水縣被列為試點之一。
試點工作開始已經半年,清水縣用人機制改革進展如何?日前,記者到清水進行了采訪調查。
記者來到清水的當天,縣委四大組織領導全員出動,深入各鄉鎮檢查目標責任制落實情況,縣委大院顯得格外安靜。在縣委宣傳部同志帶領下,記者到秦亭、山門等鄉鎮進行了實地采訪。當天,雖然細雨霏霏,但在從白沙到山門的公路兩旁,剛剛搬進重建后新居的災后重建點上空炊煙裊裊;新建的通村水泥硬化路上,災后重建和外運蘋果的三輪車來往穿梭。陪同采訪的縣外宣辦主任劉海仙告訴記者,以政績考核干部,憑實績使用干部,是縣委一貫的用人原則。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縣委堅持“邊調研、邊實踐、邊總結、邊規范”的原則,精心組織、積極探索,圍繞干部動議、提名、考察、討論決定和評價監督等5個關鍵環節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有效規范,取得了富有開拓和創新性的成果,受到省委組織部肯定。截至目前,全縣已對15個崗位的30名差額人選進行了常委會票決,真正把一批人品正、干實事、敢碰硬、善破難的干部用到重要崗位上,收到了良好效果。
規范,從書記和常委開始:既明確責任,又分清責任
縣委書記是我國基層組織和權力建設的關鍵環節。縣委書記能否科學規范地任用德才兼備的干部,是關系到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關鍵。這次全國范圍內開展的科學規范和有效監督縣委書記用人行為試點,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過去一段時間,有些地區在干部任用上存在的弊端和問題。
試點工作一開始,清水縣委就在《關于進一步科學規范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意見中》明確了堅持縣委常委會定期分析和研究干部工作的基本原則,即在調整干部時要認真遵守職數和職務設置有關規定,嚴格按照職數職務設置規定配備干部。除換屆和機構改革等特殊情況外,一次性提拔干部數量不得超過20人,調整班子面不得超過三分之一。如遇特殊情況需要任免干部,要事先向市委組織部備案并邀請市委組織部派人出席討論。同時,還明確了縣委書記在干部任免中的權限和責任,以及縣委常委的權利和責任,使干部任免工作在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規范化的條件下進行,從根本上防止干部任免中濫用職權和任人失察的問題。
干部動議:“五動五不動”原則考察環節中的“五個步驟”
針對社會反應強烈的突擊提拔使用干部問題,清水縣委首先從干部任用中的提名環節著手,確定了干部動議“五動五不動”原則,規范動議措施,為正確提拔使用干部創造規范化的動議條件。其中“五動”即在領導班子職位出現空缺時、領導班子成員按規定需要輪崗交流或回避時、領導班子內部不團結嚴重影響工作時、領導干部不勝任現職或受到黨紀政紀處分不適宜擔任現職等五種情況下可以提出動議;“五不動”的情況為,在機構變動但尚未明確、縣委主要領導即將調動、領導職數已滿且班子運行良好、違反規定提高干部職級待遇、事先未向上級組織部門報告等五種情況下不能動議干部。而與之配套的只提方向,不提具體職位;只提選任標準,不提具體人選;只提選拔要求,不提選拔范圍的“三提三不提”原則,又有效規范了動議行為。
為了確保能夠將賢良之才選用到領導崗位,他們特別重視干部任用中的考察工作。清水縣委規定,每個干部使用前的考察工作,必須經歷演講陳述、民主測評、個別談話、查閱資料、實地查看等五個步驟。在演講陳述階段,公開讓干部職工和考察組對擬使用的干部進行全面分析比較、客觀評價;個別談話階段,要盡量擴大談話了解的范圍和人數,廣泛聽取差額考察對象所在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干部職工代表、部分服務對象以及考察本人等多方面的意見建議。在前兩個步驟完成后,考察組還要通過查閱資料、實地查看等途徑,擴展考察內容,核實情況,確保考察結果客觀準確。在此基礎上,再由考察組分析對比,形成最終的考察意見,提交縣委組織部部務會議研究提出初步擬任名單。今年7月,清水縣在全縣教育系統推出21個崗位公開選拔,組織部門差額考察了6人。其中3名同志雖然面試成績排名第二,但考察中民意較好,工作實績突出,縣委經過分析比較,對這3名同志進行了提拔使用,社會反響良好。
提名和醞釀:“三類提名”方式和“四方意見”征求環節
針對以往干部選任提名方式單一問題,清水縣研究制定了干部任用初始提名辦法,對縣委管理的領導崗位劃分類別,實行分類提名,開拓選人用人視野。
針對不同崗位,他們采取了三種推薦提名方式。一是重要崗位全委擴大會推薦提名。把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以及縣委、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等2個職務列為重要領導崗位,在所有符合條件的科級干部中通過全委擴大會議推薦提名。為了避免簡單“以票取人”,縣委派出工作組深入到初步人選所在單位,召開全體干部職工大會進行二次民主推薦,依據兩次保推薦結果慎重確定正式提名人選。二是新提拔崗位公開推薦提名。對其他領導崗位的人選,原則上在科級后備干部中通過公開方式推薦提名,即由組織部根據縣級分管領導和部門推薦的意見,結合各單位后備干部培養鍛煉、專業結構、任職條件等因素,研究確定人選產生的方向,深入到各單位干部職工中進行民主推薦,把推薦提名權交到群眾手里。今年9月,他們對清理出的1個空缺崗位按照1:2的比例,在1個單位的32名科級后備干部中民主推薦產生28名差額提名人選。三是輪崗交流崗位由組織部門綜合提名。對輪崗交流人選,由組織部門根據班子運轉、年度考核情況以及縣級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的推薦意見,針對擬調整交流人選的特長和任職要求,研究確定初始提名人選。通過推行“三類提名”方式,擴大了干部選任工作中的民主作風。
針對以往醞釀環節征求意見面窄、溝通不夠充分的現象,清水縣建立了差額醞釀制度,規范了醞釀的時機和范圍:一是征求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的意見,讓管事者薦人擇人;二是征求擬任人選所在單位主要領導意見,進一步溝通了解情況;三是征求人大、政協意見,廣泛聽取建議;四是征求紀檢、計生、信訪、審計等部門的意見,認真了解人選的廉潔自律和遵紀守法等情況。不久前,他們在對1個重要崗位和1個新提拔崗位的人選全部進行差額醞釀過程中,2名人選因有關方面提出不同意見需要查實,縣委組織部門當即作出了暫緩任用的決定。
討論決定環節:嚴把“三個關口”
試點中,清水縣注重發揮集體把關、民主決策的作用,探索創新干部任免票決新機制,堅持嚴把“三關”。
一是審查關。在常委會研究時,他們堅持臨時動議調整的干部不研究,參會常委人數不足三分之二以上情形不研究,違反編制政策規定情況的不研究,沒有經過群眾推薦和組織考察的干部不研究,擬任人選全程記實表格填寫不規范、材料不齊全的干部不研究的“六個不研究”,有效防止了“帶病提拔”、“帶病上崗”的現象。
二是嚴把討論關。他們制定并實施了討論干部縣委書記末尾表態發言制度,保證各位黨委暢所欲言,獨立發表意見。
三是嚴把票決關。實行提拔干部差額票決制度,在常委會充分討論擬人人選之后,由各常委對重要崗位和擬提拔崗位的差額人選進行無記名投票表決,并當場公布票決結果。試點開始以來,他們通過全程差額方式,對縣直部門15個科技崗位的30名差額人選進行了提拔任用。
雖然試點工作開始才短短幾個月,但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這種以創新方式,擴大民主,規范程序為主旨的干部任用方式,使清水縣干部任用工作中的民主作風進一步擴大,選拔任用程序進一步規范,干部工作環境進一步優化,用人行為監督進一步強化,干部選任公信度進一步提高,從根本上實現了干部選任工作由“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向“多數人在多數人中選人”的轉變。旗幟鮮明地倡導和堅持用想干事的、不用混日子的;用會干事的,不用沒實績的;用作風好的,不用有問題的“三用三不用”的用人導向,有力調動了廣大干部干事創業、奮發進取的積極性。在農業產業化、新農村建設以及全縣各個部門,在職領導帶領群眾爭先恐后,積極工作;一批德才兼備的干部和群眾也從試點改革中看到了希望,積極進取,努力上進,一個“用實績考核干部、憑政績使用干部”的良好氛圍,已經在全縣形成。省委組織部《甘肅組工信息》和《新華社內參》對他們的成功經驗進行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