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巨變結碩果 濃墨重彩繪新圖
——麥積區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經濟社會各項工作綜述

三十年風雨歷程,三十年艱辛探索,三十年鑄就輝煌。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勤勞勇敢的麥積人民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奏響了一曲曲振奮人心的勝利凱歌,廣袤富饒的麥積大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麥積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打造經濟強區,構建和諧麥積”的宏偉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強區、產業富民、商貿興埠、旅游拉動、城市帶動”五大戰略,團結拼搏,務實苦干,經濟社會各項工作保持了持續全面提速發展的良好勢頭,開創了建區以來經濟發展步伐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干部群眾精神狀態最好的時期,譜寫了麥積發展史上新的輝煌篇章。
2007年,麥積區實現生產總值52.6億元,增長12.8%,較2002年增長2.5倍;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3.02億元,增長14.9%,較2002年增長1.2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2億元,增長8.9%,較2002年增長11.8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7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30元,分別增長5%和5.4%。生產總值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較好地實現了市委、市政府給麥積區提出的“在全省縣區綜合實力排序每年前移一位、在全市縣區發展速度力爭第一”的“兩個一”目標。
——工業經濟強勢發展。以機械制造、建筑建材、生化制藥、電子電器、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五大工業體系已經形成;現有工業企業212戶,其中規模以上35戶;天水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天水風動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躋身全省工業企業100強;以廿鋪工業示范區為重點的“四大園區”成為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星火機床、風動工具、長城果汁、天水香煙、漢唐陶藝等一批名優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星火機床大型數控產品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長城果汁晉升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07年工業總產值62.3億元,是1978年的238倍,年均增長19.3%;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9.1%提高到2007年的39.1%。
——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以果品、畜牧、蔬菜為主的三大農業支柱產業優勢凸顯。“花牛”蘋果榮膺第五屆國際農產品博覽會金獎和中國優質農產品金獎,并與“下曲”葡萄獲得“中華名果”、“中國知名特產”稱號;“羲皇”雙孢菇、“麥積山”野菜等8項農產品完成名牌產品商標注冊;經過項目資金整合和產業結構調整,城郊南山萬畝花牛蘋果基地建設初具規模,中山流域萬畝葡萄基地不斷完善,三新陽區建設全市最大的高效農業主產區和全市最大的畜禽養殖示范基地“兩個最大”建設進程明顯加快,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新農村建設示范項目和山東威龍集團六萬畝鮮食葡萄出口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深入實施新農村“十村示范百村帶動”工程,曹石、花牛等一批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位于省、市前列。2007年農業總產值8.19億元,比1978年的5211萬元增長14.7倍;糧食總產量12.94萬噸,比1978年的9.75萬噸增長32.7%。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5億元,先后修建了天水火車站、渭河二號大橋、渭河風情線一期北堤工程及羲皇大道、秦北高速、天河南路、北賈公路,城區道路里程達320公里;精心打造了隴東南步行第一街——商埠路步行街,先后完成了金都商城、景園大廈等一大批特色鮮明的城市建設項目;建成了天樂苑、現代銀座、渭水家園等一批花園式住宅小區,經濟適用房建設面積達到8.4萬平方米;城市綠地覆蓋面積212.8萬平方米;舉全區之力打通了麥甘公路,為寶天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服務,完成了天巉高速公路、寶蘭鐵路二線建設和310國道大中修改造工程;天水軍民合用機場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并順利通航;新修和改建了一大批通鄉、通村公路及景區道路,城鄉道路通行能力明顯增強。
——商貿旅游規模不斷增大。以亞太購物中心、秦州商場、供銷大廈、信福商城、橋南商場為代表的一批綜合性商城和遍布城鄉的34處商品交易市場形成了全區商貿流通體系;特別是隴東南地區檔次最高、規模最大的橋南建材綜合批發市場,隴東南第一家全景觀購物公園金都商城和集副食、餐飲等功能為一體的渭濱新城、東方賓館、華龍酒店、綠島大酒店等一批城市綜合服務功能較強工程的建成使用,進一步活躍了以商業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2007年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突破24.5億元,比1978年的4974萬元增長48倍;“農家樂”及生態觀光旅游、非公經濟等發展迅猛,2007年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164.3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06億元。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2007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853人,上線率13.86%,義務教育普及率98%;市二中、市九中入圍省級示范性高中;麥積山石窟入選甘肅省絲綢之路申遺范圍,仙人崖石窟晉升為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麥積情韻”赴滬書畫展、“羲皇故里”赴京風情藝術展等大型文化推介活動,極大地提高了麥積區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市二院晉升為三級乙等醫院,并被確定為西北五省區唯一的全國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跨入省級優質服務縣區行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有效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城鄉居民,參保人數達13.2萬。
——黨的建設不斷創新。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通過深入開展“三級聯創”、“雙培雙帶”、“雙促雙爭”等活動,選拔出一批優秀年輕干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在中小村試行支書、主任“一肩挑”,煥發了基層黨組織新的活力;創新用人機制,率先在全省開展公開選拔科級后備干部工作,形成了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機制;城郊南山花牛蘋果基地蘋果協會和黨支部的成立,開拓了農村黨建工作新領域;基層組織活動場所實現“村村有陣地”目標,榮獲“全省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先進單位”;農村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試點活動得到了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賀國強的充分肯定。區委書記蔣曉強榮獲“全省各級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先進個人”;曹石村黨支部書記劉田家被中組部評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特約記者 吳全輝 趙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