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加第十六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開幕式)
(清水縣委對外宣傳辦公室 劉海仙)10月31日,清水縣縣委書記王振宇為團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阮珠有、政協主席劉懷珍、縣委副書記李寬余、政府副縣長王旭等領導為副團長,縣直涉農部門和部分鄉鎮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黨政考察團赴陜西考察學習。

11月1日,考察團一行參加了第十六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開幕式。據悉,本次由商務部、農業部等18個部委和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陜西省人民政府承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加拿大農業與農業食品部等13個國內外機構共同協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的主題是:“科技引領•創業推動•現代農業”。展會的主要內容包括展覽展示、國際合作交流、信息發布、交易洽談、咨詢培訓、評獎頒獎等6個方面。參加本屆農高會的有1100多家單位、5000余項農業技術成果和項目,其中有來自墨西哥、日本、法國、巴西、美國、韓國、德國等18個國家組團參會,國內有教育部、農業部等8個部委和北京、上海等13個省市組團參展,企業的展位達到635個。

在參加完第十六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開幕式之后,考察團一行赴商洛市丹鳳縣考察學習。在丹鳳縣參觀了棣花鎮四方嶺良種核桃標準化生產基地和西山塬村標準化良種示范園。

(在丹鳳縣參觀棣花鎮四方嶺良種核桃標準化生產基地)

(丹鳳縣棣花鎮四方嶺良種核桃標準化生產基地)
丹鳳縣是陜西乃至全國林業大縣和核桃主產區,是1958年1月毛澤東主席作出“商洛專區每戶種一升核桃”重要批示的發祥地,同年9月,國務院在該縣召開了全國十六省(市)代表參加的核桃生產現場會,大大激發和鼓舞著丹鳳30萬人民一代又一代發展核桃產業的熱情。多年來,該縣按照產業化發展思路和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先導,堅持良種建園和老樹改造兩手抓,全面推進核桃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全縣核桃栽培面積達26.5萬畝、536.5萬株,其中良種栽培面積10.5萬畝、315萬株。核桃總產達到1.38萬噸,產值達2.76億元,已成為丹鳳地方特色主導產業,全縣農民收入的主要項目。

(在丹鳳縣參觀了棣花鎮四方嶺良種核桃標準化生產基地)
清水縣是甘肅天水地區核桃產業大縣之一,核桃產業已成為當前全縣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縣委、縣政府提出了“穩糧、擴經、強牧、興果、造林”的發展思路。在林果產業發展中,全縣按照東干(果)西鮮(果)的結構調整布局,大力發展核桃產業。1999年以來,針對全縣人少地多、縣困民窮的現實情況,我們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把退耕還林作為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切入點,通過廣泛動員,周密部署,在全縣18個鄉鎮,累計完成退耕還林25.18萬畝,配套荒山造林36萬畝,共計完成造林61.18萬畝。同時,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的果品產業。初步形成了東、南、西、北、中5條輻射全縣縱橫交錯的林果產業和生態防護框架,并以小流域為單元,對境內稠泥河、馬蓮灣、麻池溝、磨兒溝等20個重點流域進行了綜合治理。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己達30.9%,比1999年前提高了10.3個百分點。尤其在核桃產業建設中,清水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凝萬民之心,堅持“建基地、興產業、抓特色、辦亮點、鞏成果、增效益”的工作思路,把核桃產業的發展列入了全縣農業產業化建設的“6551”工程,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地方特色優勢產業。截止目前全縣果品面積已達37.69萬畝,產量8000多萬公斤,總產值達1.8億元。其中:核桃19.86萬畝,產量600多萬公斤,產值達7000萬元。為了發展壯大核桃產業,縣上狠抓了標準化果品生產。目前,清水核桃己通過了無公害產品產地質量認證。1997年在甘肅省首屆林果產品博覽會上,清水薄皮核桃榮獲金獎。2007年在甘肅省第二屆林果花卉展覽交易會上,清水薄殼核桃榮獲銀獎。2009年清水薄殼1號核桃產品榮獲第二屆中國核桃大會優秀獎。所有這些為清水核桃產業創建優質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全縣核桃適宜區大力推行 “一鄉一業” ,“一村一品”的產業樣板工程,積極開展核桃產業化經營。目前全縣己有2個核桃鄉,32個核桃專業村。全縣核桃產業開始由傳統的粗放型管理向科學的精細型經營轉變。核桃產業的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日趨彰顯。

在西山塬村標準化良種示范園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