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節流 增收節支
為清水跨越式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財政保障
清水縣財政局局長 張海平
財政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政府聚財、理財、用財和監督的重要責任。做好財政工作,對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保持社會穩定,保障國家機構的正常運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清水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財政收入增長任務重,支出安排壓力大。我們要不斷創新理財思路,狠抓稅收收入組織,大力優化支出結構,積極推進財政改革,促進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
提高一個認識
財政工作既是政府全面履行職能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和促進發展的重要資源。改革開放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財政工作,立足于實施全縣經濟的跨越發展和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科學有效地調配財政資源,全縣經濟持續發展,財政收入增長較快,財政工作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2009年全縣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7100萬元,占預算6300萬元的112.7%,超收800萬元,比上年增收1484萬元,增長26.42%。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355萬元,占預算2950萬元的113.73%,比上年增收705萬元,增長26.6%。全縣財政總支出為94852萬元(未包括省市財政列支縣級財政專戶支出的糧食直補、農資補貼、退耕還林糧食折現補助等7381.53萬元,如列入縣財政支出,全縣財政總支出達到102224.53萬元),完成變動預算86937萬元的109.1%,比上年增加支出27298萬元,增長40.41%。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促進了經濟建設和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保障了國家機構的正常運轉和社會的穩定,也為今后的發展創造了好的條件。但是,由于我縣經濟總量小、效益不高,加之近年來生產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和新的政策性增支額很大,使原已緊張的財政出現了較大困難。一是經濟發展滯后與財政收入要求較快增長的矛盾。近年來,我縣國內生產總值快速增長,但與全市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較大;現有支柱財源比較單一,而且不夠穩定,后續財源又跟不上,使財政收入缺乏強有力的支撐。二是財政收入增幅趨緩與財政支出大幅度增長的矛盾。一方面全縣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的工商稅收增長較慢率,另一方面機構人員、工資調整等各種剛性增支因素增多,使縣級財政困難更大,赤字逐年增加。三是保證政府職能正常運轉與支持經濟發展的矛盾,F有財力中,機構人員開支比重不斷上升,生產性支出比重相應下降,經濟發展受到制約,反過來又影響財政后勁,加劇了財政困難。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全面勝利的關鍵之年。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們要深刻認識今年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認真研究經濟形勢,準確把握財政運行方向,主動發揮財政職能作用,貫徹實施財政政策,大力組織收入,優化支出結構,推進財政改革,規范財政管理,保障改善民生,確保2010年各項財政工作任務的全面落實,為全縣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科學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堅持一條主線
開源節流、增收節支是緩解財政收支矛盾,戰勝財政困難的有效途徑,也是財政工作化被動為主動的制勝法寶。財政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落實和體現在收、支的數量和質量上。抓住了增收與節支這條主線,就抓住了財政工作的牛鼻子,財政工作就將居于主動有利的地位。否則,財政上不去,支出不節制,財政工作就將處于被動之中,甚至陷入困境。我們要立足于開源,發展經濟,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同時決不放松節流,調整支出結構,嚴格控制非生產性支出,增加生產性支出,管好生產建設資金,充分發揮資金效益。
處理三個關系
針對目前財政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我們要主動研究、勇于探索、創新觀念,處理好“三個關系”,用科學的理念來指導財政工作。一要處理好效益與速度的關系。要保持財政收入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走既有較快速度,又有較高質量和效益的發展路子,沒有效益的速度不可能持續,沒有一定的速度也無法實現效益的提高,二者相互依賴,互為前提。只有速度和效益都上去了,財政經濟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發展才有后勁。一方面,我們要堅持好字為先,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通過收入的結構性調整、稅收收入的增長,保證財政收入的質量和效益。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加快發展,好中求快,既要提高收入質量,又要做大收入總量。二要處理好運轉與發展的關系。保運轉與促發展,是政府財力安排中的主要矛盾,集中體現著當前與長遠、穩定與發展等諸多關系。我縣財力尚不寬裕,既面臨著加快發展的繁重任務,又面臨著維持穩定的巨大壓力,必須切實處理好運轉與發展的關系。保證正常運轉問題是財政部門首要任務、基本職責,財政部門要積極優化支出結構,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克服困難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在保障好吃飯的基礎上,我們要千方百計擠出資金搞建設,促發展,重點解決交通、電力、水利、農業等基礎設施瓶頸問題,解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三要處理好內力和外力的關系。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政策和資源的支持,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是財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充分發揮本部門的優勢,認真研究財政轉移支付等方面的政策,多思考、多研究、多匯報,努力將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轉化為政策優勢,爭取更多政策性資金和專項資金,又要搞好服務和配合,支持部門向上爭取資金,形成向上爭項目資金的合力。同時,在重視向上爭取的同時,要更加注重挖掘和激發內生性財源,實現內生性增長,要以工作項目爭取政策,以工作實績爭取支持,以工作成效爭取發展。
狠抓三個環節
生財、聚財與用財,歷來就是財政工作的 “三財之道”。要緩解當前收支矛盾,實現預期目標,在工作中必須抓好生財、聚財、用財三個重點環節。一要善謀生財之道,努力做大財政“蛋糕”。 生財為本,生財為先,只有堅持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通過大力發展經濟,培植財源,壯大財力,做到生財有方,才能確保財政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構建起穩固、平衡、強大的財政。要加強財源建設,壯大財源基礎,使財政增收建立在經濟發展的可靠基礎上。對現有支柱財源,要加強力度,積極扶持,不斷壯大,為穩定增加收入發揮更大作用。同時要立足長遠增強后勁,因地制宜積極培植和發展新財源,特別要著力培植和發展具有資源優勢、有市場,又有一定發展基礎、潛力較大的后續財源。要積極爭取省市財政支持,積極主動地加強向上級財政部門的溝通匯報,爭取省市財政更大力度的支持。二要善謀用財之道,努力緩解縣鄉財政困難。只有做到用財有效,財政工作方能達到預期效果,才能確保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提高公共投資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穩步推進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調整,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和救助力度,提高居民消費能力,下大力氣擴大居民消費。運用多種財政政策工具促進結構調整,積極支持“三農”,支持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支持有利于增強
經濟發展后勁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好稅收減免措施,幫助企業克服困難,拓展市場和發展空間。三要善謀理財之道,集中財力辦大事。我縣是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百事待興,要做的事情很多,要解決的困難和矛盾也很多,財力比較困難,在財政支出的安排上,必須做到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科學安排。要逐步改變以往“撒胡椒面”的做法,在確保各項基本支出的基礎上,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財力,力爭每年辦成一兩件大事。要科學安排財政支出,努力提高財政支出績效。要嚴格控制財政供養人員增長,努力緩解支出壓力。要統籌安排轉移支付資金,確保重點支出需要。
實現五個突破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力求財政工作在以下五個方面實現新突破。一要在理財觀念上實現新突破。財政工作與黨的事業密不可分,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從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認識和看待做好新時期財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更新理財觀念,樹立科學的理財觀,增強全局意識、服務意識、效益意識和效率意識。財政作為各種矛盾和利益的交匯點,牽一發而動全身,不能就財政論財政,站在財政看財政,而要跳出財政看財政,站在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審視財政工作,把握財政規律,拓寬理財思路,做到不僅會算財政賬、收支賬,還會算經濟賬、社會賬、政治賬,正確認識和處理財政與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財政與經濟速度、結構和效益的關系;生財、聚財與用財的關系,始終把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財政工作的主攻方向,把公共財政的理念貫穿于財政工作的全過程。二要在服務發展上實現新突破。要把支持經濟發展作為當前財政工作的突出任務,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調控和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導作用,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大力支持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努力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財經環境,促進經濟更好更快發展。要進一步轉變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方式,從主要以直接辦企業、直接向營利性經濟領域投資轉變為以各種財政政策手段促進經濟增長,從側重發展公有制財源,向培植多種所有制復合型財源轉變,從以淺近的、直接的方式轉到以深遠的、間接的方式支持經濟發展上來。三要在深化改革上實現新突破。改革創新是發展的動力,財政部門要堅持改革的觀點、創新的觀念,不斷更新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進一步推進財政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大力完善地方財政體制,積極推進縣鄉財政體制改革,按照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合理劃分各級政府收支責任。創新完善財政資金運作管理機制,繼續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國庫管理改革和政府采購改革,實現集中財力辦大事。積極創新財政監督方式,對財政資金實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有效監督,切實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四要在依法理財上實現新突破。要按照市場經濟和公共財政的要求,始終堅持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努力建設法治財政。要積極推行財政政務公開,進一步提高預算的透明度,通過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改進財政工作,提高管理水平。要加快完善財政監督機制,進一步強化事前、事中監督,建立健全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的財政資金運行體系。要改變重分配、輕監管的傳統觀念,加強財政監督資源整合,強化財政資金監管,建立重點項目跟蹤問效和資金使用反饋檢查制度,全面了解財政資金使用情況,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果。五要在隊伍建設上實現新突破。要大力加強財政隊伍建設,強化財政改革與發展的人才保障。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業務理論培訓,提高廣大財政干部的綜合素質。繼續加強廉政和行風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廉政教育,及時解決行風建設中發現的問題。繼續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以“提速、提質”為重點,完善工作制度,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樹立財政部門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