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8日,清水縣召開紅色紀念館建設籌備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清水縣將建成紅色紀念館一處,再現該縣民主革命時期黨的主要活動,謳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緬懷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這將成為該縣繼博物館之后又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

(省委黨史研究室副地級退休干部魏其榮講話)
省委黨史研究室副地級退休干部魏其榮、省委宣傳部正縣級調研員丁祿出席首次籌備會并指出,紅色紀念館是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全省建設“紅色長廊”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清水縣要高度重視,理清思路,掌握史情,充分利用縣內紅色資源厚重的優勢,合理規劃設計,既要突出特色,又能反映當地人文歷史。館名要嚴謹推敲,反復琢磨,經得起歷史考驗。紅色紀念館建設作為建黨91周年的獻禮,要爭取在“七一”之前開館,時間緊、任務重,縣上要盡快組建專門機構,搜集整理文史資料和影像資料,盡早出臺承展大綱,報送省上評審。要高起點謀劃、大手筆建設,力爭將紅色紀念館建成清水文化和旅游的一張新名片。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秀麗匯報清水縣民主革命時期黨的主要活動及現存黨史資源情況)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秀麗匯報了清水縣民主革命時期黨的主要活動及現存黨史資源,詳細說明了1933年8月至1941年12月清水縣籍進步青年共產黨員的革命活動以及早期共產黨人的地下斗爭、1941年12月沈遐熙以特派員身份來清水如何開展黨的地下工作、黨組織如何在清水發展壯大以及清水解決等相關情況。

會前,丁祿、魏其榮一行還參觀了該縣博物館和清水展館,對該縣紅色紀念館建設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
據了解,1947年至1949年7月底,是清水地下黨組織在對敵斗爭中發展壯大最為明顯的時期。1949年7月底,清水地下黨組織已發展黨員529人,建立黨支部52個,為全縣建立新政權,鞏固新政權,開展解放初期的各項工作,起到了領導核心和骨干帶頭作用。1949年7月31日清水全縣正式宣告解放。8月1日,在清水縣城體育場召開慶祝清水解放暨“八·一”建軍節軍民聯歡大會。是日下午,清水縣臨時政府成立。隨軍干部李維時、宋明輝分別代理縣委書記和縣長,主持全縣工作。 1949年8月7日,中共清水縣委、清水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代理書記李維時代表天水地委宣布:沈遐熙任中共清水縣委書記、縣長,黎茂財任副縣長。
清水解放后,黨的主要活動轉為發動黨員群眾,動員人民群眾開展支前活動。目前,清水縣已收集整理出大量關于國立十中學潮、清水閆家店區人民臨時政府、三五九旅途經清水、清水解放、踴躍支前等主要黨史事件的黨史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