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全省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以來,清水縣圍繞為民富民目標,切實加強領導,不斷強化措施,積極務實創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贏得了干部群眾的稱贊。

(為學生捐贈書包及學習用品)
結合全縣貧困戶多的實際,將原定聯系特困戶數量擴大到縣級干部聯系5戶、科級干部聯系3戶,一般干部聯系2戶,確立了“三訪三聯三幫”的工作機制。建立了城區學校、醫院聯系基層學校和鄉鎮衛生院機制。城區學校確定部分鄉鎮初級中學和中心小學作為聯系點,鄉鎮中學、中心小學聯系村小學、村教學點,各學校主要負責人幫扶鄉鎮特困教師。縣醫院聯系12個鄉鎮衛生院,中醫院聯系5個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聯系所屬村衛生所。

在去年縣鄉換屆之后,縣委、縣政府結合縣情實際,提出并實施了以進十村訪百戶為主題的“聽民聲、訪民意、集民智、理民事、解民憂、暖民心”六民活動,把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與“六民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為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有效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
制定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十步流程圖”(前期準備、深入調研、制定規劃、公開承諾、全面幫扶、分類提升、群眾評議、組織考核、系統總結、完善機制),分階段、分步驟把每一環節、每一方面的主要任務、具體要求、具體措施以圖表、箭頭的方式,直觀地反映出來,使工作目標一目了然、操作措施有據可依、行動時限明確具體、程序步驟科學合理,在指導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發揮了良好作用。

積極推行“雙向承諾活動”,聯系單位向貧困村做了承諾,聯系干部向貧困戶做了承諾,較好地解決了“單位明白怎么抓、干部明白怎么幫、群眾明白怎么干”的問題。
省市縣鄉開展幫扶成效明顯。至目前,省市縣鄉四級累計為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種植業18.85萬畝,養殖畜禽1.63萬頭(匹、只),修建道路橋涵33座、安全飲水工程2處,開展培訓16983人次,提供信息資料9.7萬份,勞務輸轉2343人,協調貸款2410萬元,幫扶資金71萬元,物資折價192.42萬元,幫辦實事1092件。帶動全縣建設干鮮果基地7.43萬畝,種植全膜玉米15.08萬畝,梯田建設3.45萬畝,養殖小區8個,建成了西靈山東擴西延3.3萬畝核桃示范基地等65個市縣級科學發展示范點。
實行聯絡員制度。為了更好地與省市聯系幫扶單位搞好協調聯絡和服務工作,專門確定了46名政治性強、責任心強的固定聯絡員,具體負責省市聯系單位的聯絡、協調、服務、宣傳工作,有力地促進了省市聯系單位的工作開展。

(縣委辦幫助聯系村建設的核桃示范園)
開展“單位幫抓精品園,干部幫建示范戶”活動。組織縣直104個單位和全體干部職工,深入18鄉鎮260個村積極開展干鮮果基地建設工作。每個單位幫助貧困村建設了200—1000畝的干鮮果基地一處;每個干部幫助幫扶戶建設了2畝以上的干鮮果示范園,切實從產業上找突破,為長遠脫貧致富奠定堅實的基礎。
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踴躍參與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全縣有7家企業和214戶個體工商戶投入到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來,共捐款22.7萬元,拓寬了幫扶渠道,擴大了幫扶范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