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膜覆土穴播小麥喜獲豐收)
近年來,清水縣委、縣政府搶抓國家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戰略機遇,深入實施“5551”戰略,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4116”增糧增收富民工程,通過全縣上下真抓實干、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農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清水縣農業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以小麥、玉米和馬鈴薯為主的糧食產業,以蔬菜、藥材、油料為主的經作產業,產業結構實現了由局部調整向整體優化轉變。

(泰山廟塬全膜覆土穴播小麥)
糧食產業。抓好以旱作農業技術推廣為主的地膜增糧工程。一是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步伐進一步加快。今年清水縣共完成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面積20.1萬畝,占任務面積20萬畝(其中玉米15萬畝,馬鈴薯5萬畝)的100.5%。建成六個萬畝示范帶,為全縣糧食增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全膜覆土穴播小麥栽培技術推廣工作成效明顯。在總結前兩年示范推廣經驗的基礎上,超前謀劃,及早安排,合理預留地塊,扎實有效地開展培訓指導,強化物資調動、儲備、供應。經過市、縣兩級農業部門共同努力、通力協作,共完成全膜覆土穴播小麥示范面積5.02萬畝,占任務面積的100.4%,夏糧觀摩測產表明,我縣全膜覆土穴播小麥增產效果極為顯著。三是良種馬鈴薯擴繁基地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今年,按照農業產業化建設思路,以打造隴東南最大的良種馬鈴薯擴繁基地為目標,在王河鄉成寺、魏灣等村建成20000畝種薯基地,指導種植全膜脫毒馬鈴薯5.02萬畝,建成王河鄉林溝流域1個萬畝示范點和松樹代王梁、草川馮山梁、秦亭薛趙梁3個千畝以上示范點,帶動全縣完成馬鈴薯種植面積13.4萬畝。

(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
蔬菜產業。去年以來,清水縣在認真探索蔬菜生產模式、研究發展蔬菜產業化經營的同時,重點按照農業產業化 “4116”增糧增收富民工程的總體思路和把清水建設成為天水市大菜園的目標,認真落實了蔬菜產業 “六個一”建設目標。截止目前,全縣采取龍頭企業流轉土地創辦蔬菜基地的模式,建成泰山廟塬、溫溝等城郊5個千畝“菜籃子”示范基地和紅堡咀頭等10個蔬菜種植專業村,帶動完成蔬菜種植10.05萬畝。

(大棚蔬菜種植)
中藥材產業。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提出把中藥材產業做大做強,打造成富民強縣的優勢產業。以賈川、黃門、白沙、秦亭、永清等中藥材主產鄉鎮為中心,突出基地建設,大力發展以甘草、黃芩、柴胡、半夏為主的中藥材種植業。

(永清鎮半夏種植)

(王河鄉馬鈴薯種植)

(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

(永清鎮小拱棚半夏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