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紙是當地人民為滿足自身生活需要而創作的一種藝術形式,作者大多是民間婦女,其剪紙風格古拙質樸、粗獷奔放、手法簡潔、線條明快,有著強烈的鄉土氣息。清水剪紙更是歷史悠久,題材廣泛,風格獨特,是清水民間文化藝術的瑰寶之一。清水剪紙的題材非常廣泛,有人物、花鳥蟲魚、走獸、吉祥圖案等。內容多樣,風格純樸,千姿百態、意趣盎然的剪紙作品,既充分表現了藝人的氣質、情操,又反映了清水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

在清水,有一位剪紙傳承人王永蘭,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多年來,她沉醉于剪紙藝術世界,憑著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的剪紙作品和事跡被省、市、縣多家新聞媒體刊載和專題報道。2006年獲甘肅省副高級剪紙藝術師職稱。2007年部分作品入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覽杰出傳承人卷》,并授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覽入選杰出傳承人”。

王永蘭自幼受母親的耳濡目染,酷愛剪紙藝術。她繼承和發揚了民間剪紙以“剪"為主的特點,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立的剪紙風格。所剪作品氣息濃郁,栩栩如生,人物造型及情節富有鄉土氣息和鮮明的隴原民俗風情特色;有著強烈的生命活力和粗獷質樸的風格特征;B魚蟲,飛禽走獸,吉祥圖案,稚拙自然,豁達而有生氣,作品真實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與情感,受到了有關專家與學者的高度贊譽和評價。

王永蘭的剪紙作品,造型夸張、線條清晰、風格淳樸,從最初的花鳥魚蟲、飛禽走獸、戲曲人物、吉祥圖案到如今涵蓋了田園風物、市民生活、校園風光、民俗風情等方方面面,其表現形式也從原始的單色剪紙發展到現在的點色、分色、襯色、繪色剪紙。作品題材既反映了群眾喜聞樂見的事與物,又通過托物寄情的手法,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向往,體現了人們最本真、最樸素的審美觀念,具有濃厚的生活情趣和鮮明的藝術特色。她的剪紙作品《生命樹》在“神州風韻”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剪紙邀請賽中榮獲優秀獎;她的生平和部分剪紙作品入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覽·杰出傳承人卷》;《農家事》系列作品在第二屆甘肅省民間文藝“百花獎——民間工藝美術類”評獎活動中獲銀獎;《隴東新氣象》系列作品在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上被評為優秀作品,并被中國農業博物館收藏;《家園》和《牧歸》兩幅剪紙作品入選《中日剪紙藝術交流展》,并被評為優秀作品,這一系列驕人的成績,讓王永蘭無愧于“神剪”的稱號,也為清水增添了不少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