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主辦的“中國好人榜”投票正式啟動,清水縣王河鄉王河村鄉村醫生王淑秀成為誠實守信“中國好人榜”候選人。
投票網址:http://archive.wenming.cn/jingtai/sbhr_news/sbhr_cssx.htm(注:投票頁面第八行王淑秀)
肢殘女恪守醫德誠信行醫
- -記鄉間天使王淑秀

王淑秀,女,漢族,出生于1977年2月28日,2001年畢業于清水衛校,系清水縣王河鄉王河村鄉村醫生。2002年初和王河村農民王國權自由戀愛并結婚。
結婚后,她家的日子過得比較艱難,由于公公婆婆都患病多年,為給老人治病,家里欠了一大筆的債務,為了還清債務,丈夫常年在外務工,家里全憑她一人操持。為了幫丈夫承擔起家庭重任,同時為了用自己學到的醫學知識幫助更多的人,2002年9月,她開辦了一家小診所,雖說是診所,但租來的房子還不足10平方米,藥品只能擺放在一條木板上。起初,村里人就像看熱鬧一樣,經常在她的診所門口問她:“今天有沒有人看病啊?”。語氣中帶著些許嘲諷,因為在當地,婦女開診所還是頭一家。
在封建禮儀還很“時尚”的農村,既沒有社會地位,又沒有世家行醫資本的王淑秀要開診所幾乎是難于登天,更何況她還是個剛過門的肢殘女性。診所開辦初期,想象與實際的懸殊讓她一度想放棄,成年患者對于她不屑問診,青年患者羞于問診,兒童不敢問診,所剩者自然是治病多年,四處就醫無效的疑難雜病患者,這對于她恰是最頭痛的頑癥,她盡力把自己所掌握的有限的書本知識與臨床相結合,用心診斷,精心護理,偶爾也使個別患者病情好轉,漸漸地有抱著試一試態度的患者越來越多,由于她的努力,治愈率也逐漸上升。

當今社會,常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患者求醫心切的心理,打著行醫的幌子,坑蒙拐騙,販賣假藥,詐騙錢財,危害百姓。王淑秀對此十分痛恨。她常說:“醫生要講醫德,行醫就是行善”,“醫者父母心”。因此,在她開辦診所之后的幾年里,她從不為錢動心,為錢喪德。以前,村民大多數家庭經濟拮據,如遇上天災人禍和病痛,更是難上加難,王淑秀熟知村里人的狀況,心系著村民的安危冷暖,她奉行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貧濟困。凡一時拿不出醫藥費的患者,她就自己賒墊,遇上特別困難的就全免或部分免費治療。歷年來免收特困戶患者藥費萬余元。王淑秀只是一個普通的鄉村醫生,靠辛勤勞動創造微薄收入,日子過得并不寬裕,可她為患者排憂解難從不計較得失,心懷大度,普獻愛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自身健康不斷增強,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就診的病人中,有一些群眾對自己的病情估計過重,還有的盲目追求“好藥、新藥”經常提出過高的藥物需求,遇到這種情況,王淑秀在充分評估病情后總是耐心向患者解釋……。既避免了不合理濫用藥物,同時又減輕了患者的負擔。她總是堅持自己的觀點,耐心說服患者。一位胃潰瘍的病人,自己購藥治療一周后癥狀不緩解來診,王淑秀經過仔細詢問,發現患者服藥時間、方法錯誤,就建議患者不要再開藥,而是調整自己的服藥方案。多年來,王淑秀在工作中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就是詢問患者家中有些什么藥,可以用的就不再新開,盡量減少藥物費用。不過有時患者卻不理解這番苦心。曾經有一位感冒患者,王淑秀醫生建議他不用輸液,但病人堅持自己的態度,出于尊重患者意愿,最后輸了液,不料患者一算帳,發現藥物“才十多塊錢”,居然認為王淑秀沒有給他好好治病,經過耐心解釋才消除了誤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王淑秀也從未懷疑自己的選擇和堅持。
正是王淑秀在工作中恪守醫德,誠實守信,長期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才能獲得群眾的贊譽。經過多年的努力,她的診所在周邊地區都小有名氣,一是源于她日益精湛的醫療技術,還得益于她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