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傳奇劇《軒轅大帝》觀后(摘)
余普查:西秦腔歌舞傳奇劇《軒轅大帝》是戲劇奇葩

(《軒轅大帝》劇照)
由清水縣委縣政府新近推出的大型歌舞傳奇劇《軒轅大帝》,是一出集歌舞表演,秦腔唱白于一體的戲劇奇葩。它把古老的秦腔藝術用歌舞劇的呈現方式表現,達到戲曲與歌舞的完美結合,同時用本土鄉村文化工作者、農民等非專業演員與國內一流的戲劇歌舞專家為演出陣容,場面恢弘,陣容豪華,大氣磅礴,演出精彩,觀后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清水是軒轅黃帝的誕生地,他們推出這一新編歷史劇,旨在宣傳華夏文明和清水地域文化,表達30萬清水人民世世代代對黃帝心懷極為深厚的血肉感情。是清水人民尊崇、敬仰和衷心追念黃帝的自發行動的強力表現。
我國古代神話傳說《山海經》記載,黃帝姬軒轅的有熊部落夾在神農跟九黎兩部落之間。當時這三個部落是黃河中游至汾水之間最為強大的,于是爭霸戰開始了,姬軒轅怕兩面受敵,所以他采取先發制人的策略,突襲神農部落,在阪泉郊野的大戰中擊敗了神農部落。姬軒轅乘勝揮軍渡過黃河,一直挺進到九黎部落的根據地涿鹿,會戰在涿鹿郊野,這是歷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戰之一。而傳說中黃帝軒轅的誕生地就在甘肅天水的清水縣境內,據《水經注》記載:“黃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上邽城就是今天水市,在天水市之東七十里,就是清水縣山門鎮的白河村,該村之旁有軒轅谷,俗稱三皇溝。按史籍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其父少典是有熊國國君,其母為有嬌氏之女,名附寶。相傳黃帝之母在野外碰到閃電繞著“北斗樞星”,竟感而有孕,懷胎 24 個月生下黃帝。黃帝“生而神靈,幼而徇齊,弱而能言,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軒轅大帝》就是以此為題材改編而成的,軒轅黃帝百歲誕辰,普天同慶,軒轅觸景生情,思緒飛轉到生長他的那片土地——清水。清水境內軒轅丘廣場各部落選拔繼承人,比武中冷艷妖媚的蛇族部落首領雨師被軒轅的英勇所傾倒當眾示愛,但軒轅心中早有美麗善良的嫘祖而拒絕,雨師因愛生恨埋下仇恨的種子,同時殘忍狡詐的戰神蚩尤要除掉軒轅天下獨尊,于是展開了一場愛恨情仇,蕩氣回腸的生死之戰,軒轅寬厚仁慈,體惜民情,蚩尤濫殺無辜,草菅人命。最后良知不泯的雨師為了愛情而不惜委身蚩尤,救出了被俘虜的嫘祖母子,使軒轅扭轉了戰爭局面,達到了一統天下,從而成為萬世敬仰的一代明君。

(《軒轅大帝》劇照)
縱觀全劇,體現出兩大特征。其一是導演對戲的整體把握和駕馭全劇的功力。憑心而論,《軒轅大帝》劇是一出很不好排的戲,它雖然是“劇”,卻完全打破了傳統劇的寫作方式,不以臺詞而取勝,不以動作而取勝,場次安排緊湊,劇情交代明朗,時空交錯,敘述自由;通過戰事進程,直接揭示人物感情和剖析人物心靈。如果導演沒有一定功底,是很難駕馭這一劇本的二度創作的。同時導演獨辟蹊徑作了創造性的舞臺呈現。首先在舞美設計上打破了傳統的舞臺規范,拋棄了求真求實的舞臺觀念,以寫意的手法構架整個舞美設計,以實現其時空的假定性、環境的虛擬性和形態的變化性。他以軒轅、蚩尤兩位歷史人物為主軸,以各族部落為點綴,以軒轅鼓、鞭舞等傳統文化表演為意象,設計逼真的舞臺背景,創造撼人心魄的歌劇旋律,時而戰場,時而民舍,時而荒漠,時而閨蜜,以人物情緒的變化而變幻,依劇情的變動而變動。再加上燈光的升降分割,色彩的光影烘托,巧妙地呈現了時空的交錯和表演的間離效果。整個舞臺風格統一而又色彩豐富,變換自由而又不失莊重。在表演和舞臺調度上導演也多運用放大夸張的手法,以高度的形式美去激發觀眾的審美情趣,去滿足觀眾的欣賞要求。那滿臺瑰麗的服裝,那精美絕倫的舞蹈場面,無不顯示著這個戲的夸張美和形式美。
其二是《軒轅大帝》劇的演出和演員的表演。整個演出陣容整齊,場面恢弘,大氣磅薄,異彩紛呈。大開大合的人物情感,流暢精美的舞臺畫面,以大江東去的氣勢,酣暢淋漓的演繹了軒轅大帝開創偉業的豪情壯志。歷史戲演得有時代感,有現代氣息,在演繹歷史故事的同時又不乏對當代精神的關照。為達到劇情效果,該劇聘請了國內一流的表演藝術家和演員,使整個演出隆重大氣,主演軒轅的邊肖是國家一級演員,第二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第二十一屆二十二屆上海白玉蘭戲劇獎得主。此次擔綱《軒轅大帝》劇,駕輕就熟,不負眾望,十分令人欣喜。他飾演的軒轅一改歷史傳說中的帝王形象,剛毅敦敏,一出場亮相便使人耳目一新。他這個軒轅既有文生的瀟灑又有武生的霸氣,既有老生的沉穩,又有小生的狂放,把一個神勇天縱的部落首領演繹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他的軒轅不僅扮相俊美,而且對人物性格的把握準確到位,在表現與嫘祖的兒女情長上入情入味,在表現對百姓的關愛上博愛至上,在表現對敵人蚩尤的厭憎上痛快淋漓,一個演員對自己所飾演的角色如沒有深入到其心靈深處的細微體驗,決不會演得如此準確,如此到位,同時他從唱白中表現出的愛民如子的精神內涵,極大地撥動了觀眾的興奮神經,收到了較好的劇場效果。主演雨師的演員郭爽是著名青年舞蹈家,她獲過國家文化部最高獎“文化表演獎”,在《軒轅大帝》劇中的演出也是十分值得稱道的。她根據自身條件和角色要求又加進了俏麗與清脆。表演上開合自如,收放有度,高亢處響徹行云,細微處細如游絲。如該劇中為了取得蚩尤的信任,舞姿委婉含蓄,情感憂憤,無奈中惆悵,決絕中果敢,使其對軒轅的難以割舍的愛意發揮的酣暢淋漓,達到了峻嶺之上又見高峰的效果。飾演蚩尤的王建國其扮相奸詐,又志得意滿,將其丑陋的靈魂,獨吞天下的野心和暴殄天物的陰謀家形象有機的統一到了一起,給人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另外,群眾演員的龐大陣容是該劇突出的一大亮點。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本土演員將地方文化自然揉進演出中,軒轅鼓,鞭舞,民間武術等薈萃一體,使得全劇水乳交融,血肉豐滿。
清水縣《軒轅大帝》的推出和上演,其意義決非一個戲的成功,它預示著秦腔劇的未來和希望,顯示著秦腔劇的前進和發展。戲劇大師莎士比亞說過一句話:玫瑰不叫玫瑰,還是一樣的香。如果說傳統的秦劇藝術只為單一的戲路而吸引觀眾的眼球,那滲透于精神領域的養分自然會隨時代的變遷而枯竭,一條大河,有水聲,有浪花,也有暗礁的跌宕起伏,那就是一條生動鮮活的大河,不至于成為一灘死水。《軒轅大帝》劇的大膽嘗試,無疑為今后戲劇的多元化發展開創了先河,值得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