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勞模】
李愛林:善心義舉傳真情
——記清水縣中心敬老院院長李愛林的先進事跡

李愛林,男,生于1959年10月18日,甘肅省清水縣永清鎮人,現任清水縣中心敬老院院長。29年的風雨兼程,29年的執著操守,用一顆熾熱的愛心點燃了失親孤寡老人走向溫暖的希望,從一位風華正茂的熱血青年,在10585個漫長的日日夜夜,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養老送終39位老人,把1名社會孤兒拉扯成人,他就是這樣一位堅守在慈善孝親的行業的排頭兵。他的善心義舉,多次受到國家省市縣的表彰獎勵,并連續2年被評選為清水縣十大突出貢獻人物,他的感人事跡,傳遍清水縣2012平方公里的每個角落,老百姓無不贊念他的賢德仁愛,可以說,他將青春年華和慈善孝親的大愛灑在了上邽大地,將真情播撒在了軒轅故里。

平凡之處顯愛心
李愛林今年55歲,從1985年8月28日清水縣第一家農村敬老院在上邽鄉成立,敬老院所需10間用房租在李崖村,共有全鄉的8個村15戶五保戶入住。當時他25歲,正是人生黃金時期,面對這些五保老人,他像對待親人一樣,老人的衣食行居等等的事情都要由他來料理,平時老人生病了,他都要細心照料,問長問短,問寒問暖。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之間互相罵仗、互相偷東西等等這些瑣碎的事情,他都要進行調解,使老人們和睦相處。更重要的是當時資金非常困難,眼看著開院時收的1140元現金用光了,這糧食、這柴、這油等怎么辦?當時鄉上規定每個老人600斤糧食(小麥400斤,玉米200斤,油12斤,柴3000斤),這些都在所在村委會收取,他晚上住在敬老院,白天行走在8個村收取,因為錢是個硬頭貨,有些村組少量給一點,但少部分村組沒辦法籌集,眼看著這個新生事物將要倒閉,當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心急如焚,東奔西走,向李崖村的老人跟前給敬老院要碎鞋、帽子等生活用品。在他無力解決的情況下,向鄉政府匯報了實際情況,時任上邽鄉鄉長邵丑兒很果斷的發動全鄉的共產黨員,以及全鄉的學區學生為敬老院拾柴,很快解決了燃眉之急。1986年3月28日,五保戶李得林羊羔瘋病發作,將腿上的棉褲點燃,他隨機叫來醫生做了檢查;同時,向鄉政府匯報了情況,那時敬老院沒有架子車,他便拉著自家的架子車往返縣醫院換藥,后來確診為骨髓炎,需要住院,住院不久縣醫院要求繳60元,20天準備截肢,為了此事,他想一是年輕人,二是可憐人,他托熟人說話、求情,終于縣醫院冒險將李得林收下住院,后來在醫院的精心治療下,終于奇跡般痊愈了,整整住了4個月零10天,在這130天里,他總是守護在這個病人旁邊,背著他上廁所、透視、治療室治療。一次在透視時,他要上廁所,來時快下班了,透視的大夫對他說,早些給病人上廁所快下班了,就這樣難看,他只能聽著,不了解實情的人以為是他的親戚。

竭盡全力向前看
1987年鄉上把敬老院的費用不再向村組下達,由鄉上承擔。那時,生活費是每個人5角錢,一年180元,他精打細算,將院內閑地用他家牲口翻了,組織老人種菜,補貼生活,每周給老人洗衣服,每月給老人剃頭、刮胡子。1992年全省的農村保障會在平涼涇川縣召開,當時,他代表天水市參加了會議,在會上匯報了工作,同時,參觀了涇川縣河道鄉、力堡鄉等敬老院,吸納借鑒了以院養院的做法,使他深受鼓舞,回來通過匯報銜接,民政局給敬老院投資了3000元,他和老人們一道辦起了醋房,養豬5頭,先后歸還給民政局3000元,并給敬老院購置了缸8個,門簾13條,以及維修了南房門窗等。1995年以來,他代表甘肅學員參加了民政部舉辦的學習培訓,來自全國八個省的同志聆聽了民政部長的講話和專家的培訓,并參觀了海淀區四季清鄉敬老院,部長的教誨使他深深感到身上肩負的重任與責任。回村后組織老人種菜12種,養雞20只,將吃不完的菜對外出售,雞產的蛋3天一次湯,半月一次每人炒5個蛋,并且一月吃一次油餅。

多輪驅動勤創業
李愛林說:“2011年國家投資267萬元建成了3層框架結構綜合樓,建筑面積1451平方米,共有房門54間,內設健身房、閱覽室、棋牌室、洗澡間,配有鍋爐;2011年入院老人70人,先后病故12人,現在住58人。由于國家富了,敬老院這個福利事業由過去的每人0.5元增加到現在的每人每天9.73元。這么好的環境,這么好的設施,來自全縣5鄉的68戶五保戶,剛來一段時間一些農村的惡習不斷出現,如往廁所里塞毛巾、隨地吐痰,我偷你的東西,你偷我的東西,半夜不睡覺亂敲門,甚至將饃饃亂扔,有些能說話的同志煽動不懂人言語的人鬧事。”面對這樣復雜的人群,如何管好教育好老人是他面前的頭等大事。隨后,李愛林與部分老人進行商談,首先分組選配組長,并配選了老人保管員,發動群眾每周開一次生活會,每月公布賬務一次,群眾的事情讓群眾辦,如敬老院每月給五保老人20元錢的零花錢,他造冊登記外,對13名沒有花錢能力的人員選配了作風正派正直的五保老人和公益性崗位的同志代管,每花一分錢都要簽字,對5位縣城附近的五保戶同志由家屬帶領,并給這些人員購買東西。縣紅字會招來臺灣愛心人士捐來50萬元善款,給五保戶購買牛奶,每人每天半斤1個雞蛋,洗臉盆、老花鏡、拐杖、衣服和助聽器;嬰美公司捐來了53箱奶粉,每半月每人1盒,都建立了臺賬,并由公益性崗位的同志負責發放,使每個環節都在陽光透明、在群眾的監督之中,為了方便期間,購買了血壓計給高血壓老人隨時檢查身體。

(李愛林和他的每一本“臺帳”)
2014年4月9日晚,楊碎世身患腦梗塞,半夜不省人事,非常危險,當時,他撥打了120,及時送醫院,經過搶救脫離了危險,像這樣的事情,對于一個敬老院工作者是一個平常不過的事。
30年來,敬老院的發展與國家的繁榮富強,各級黨組織的關懷分不開的。他的努力也使清水敬老福利事業蒸蒸日上,他將一如既往地朝著善行義舉的道路永遠前行,讓愛的種子普播清水大地,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