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清水縣政府縣長馬越垠主持召開十六屆縣政府第59次常務會議,副縣長秦永斌、楊慶森出席會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畢德祥,縣政協副主席、縣委統戰部部長成接福列席會議。
會前學習《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研究了縣級政府部門第六批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縣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建設、全縣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工作。
會議指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要突破口,各相關部門要以更堅決的態度、更務實的作風、更有力的措施,堅定不移地把這項改革推向深入,做到能減盡減、能放就放、能清則清。對公布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實施機關要自決定公布之日起立即停止實施。對公布取消、下放管理層級的行政審批項目,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做好落實和銜接工作,做到放活不放任、管好不管死。對公布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要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創新審批方式,壓縮審批時限,提高行政審批效能。
會議強調,各部門要把推行權責清單制度作為加強自身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全力推進,按照“職權法定”原則,依法依規對行政職權進行了全面徹底清理,對保留的行政職權和公共服務事項以清單形式通過縣政務服務網、機構編制網、各部門政務網站于9月底前向社會公布實施。權責清單公布后,縣政府各部門要嚴格按照權責清單行使職權,真正做到“法無禁止皆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切實維護權責清單的嚴肅性、規范性和權威性。要切實加快審批進度、減少工作環節,規范行政裁量權,明確每個環節的承辦主體、辦理要求、辦理時限等,提高工作效率,建立權責清單動態調整和長效管理機制,及時向社會公布,對不按權責清單履行職責的單位和人員,要依紀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會議強調,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客觀需要,對方便群眾辦事,提高政府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縣政府各工作部門要堅持依法行政,堅持服務導向,堅持陽光高效,加強監督監管,努力構建科學合理、規范高效的行政審批服務體制。著力解決行政審批服務“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問題,努力實現審批項目少、審批環節簡、辦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投資環境優和人民群眾滿意的目標。
會議聽取了縣財政局調整2015年度財政預算的匯報,會議指出,今年以來,縣政府認真執行縣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批準的2015年縣級財政預算,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千方百計抓財源建設,著力培育新的稅收增長點,努力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格控制和壓縮一般性支出,重點保證“三農”、社會事業、民生實事和重大項目支出,縣級財政收支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態勢,有力地支撐了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根據縣級財政收支進度情況,對縣級公共財政預算進行適當調整是必要的。有關部門要嚴把關口,進一步加強征管,做到應收盡收,保證調整后的財政預算收支平衡。
會議聽取了縣糧食局關于貫徹落實全市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工作會議精神的匯報,會議強調,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深化思想認識,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發展意識,真正把糧食安全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要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全力以赴促進糧食穩定生產,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要切實做好糧食收儲工作,加快推進民天糧油儲備庫建設,加強儲備糧管理,擴大農戶科學儲糧覆蓋面,以保證供需平衡、保障市場穩定為目標,加快全縣糧食物流產業鏈、糧食市場體系建設,完善應急網絡建設,促進糧食產業健康發展。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