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天水市第三屆“天水美德少年”的表彰決定中,來自原泉小學六年級三班的成玲被評為天水市美德少年。
成玲,今年11歲,是清水縣原泉小學學生。這位出生在農民家庭的孩子,從小就繼承了父母勤勞樸實、踏實善良的優秀品質。在家中,她是大人眼中的乖乖女;在學校,她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的好榜樣;在社會,她是位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的好少年。
從小成玲就和母親、奶奶、哥哥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沒有壯勞力,家中的一切生活重擔都要靠母親一個人承擔。母親的艱辛在成玲幼小的心靈里深深的扎下了根,為了能夠減輕母親的負擔,成玲給自己排了一個日程表,只要一放學回家,她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掃地、煮飯、洗碗……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大人代勞,她時常幫媽媽在地里種菜,是一個十足的小大人。奶奶年齡大了,而母親每天忙地里的活,也顧不上陪老人,成玲一有空就陪伴年邁的奶奶,逗老人開心,給奶奶端茶、送飯,和奶奶聊天,從不嫌棄老人,使奶奶生活的不寂寞。從小吃苦慣了的成玲懂得節約的可貴,在平時的生活中,從不亂花一分錢,家長給他零花錢也不要,她總是說:“我吃得飽,穿得暖,要錢干什么?”,生活的艱難磨練了她樂觀、堅強的個性。

在學校里,成玲是英語課代表,班組小組長,也是同學們的“小老師”。她經常與大家一起討論遇到問題,和學習成績有困難的同學做朋友,結成“互助對子”熱心幫助他們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身上也有優點,和他們交往,大家可以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是她常說的一句話。每逢打掃班級衛生,她總是搶臟活、累活干,帶領大家一起勞動。她自信、自立、自強的品質給同學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讀書就是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能夠用學到的知識回報社會。所以,成玲非常熱心公益事業,2013年,學校有一位孩子得了白血病,治病需要很多錢,學校號召全體師生捐助,平時舍不得花一分錢的成玲,主動把自己的一百元壓歲錢捐了出來。有一次,在街上遇到地上坐著一個老人,他兩只腳都殘廢了,不停地向人們乞討,成玲毫不猶豫地把袋中用來買菜的錢分出一份給了這位殘疾老人,她說:“少買點菜對我家影響不大,但對于殘疾人,可以讓他有生活下去的希望。”樂觀、豁達、充滿愛心,這就是小成玲,媽媽的好幫手,學生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