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以來,清水縣精準扶貧富民產業培育工作按照“中部高效農業、東部大麻、南部高原夏菜、西部糧油、北部馬鈴薯”的產業布局,積極實施“4536”富民產業培育行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清水縣農業局統計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年,全縣貧困戶共種植全膜玉米7萬畝,貧困戶全膜玉米實現了全覆蓋;種植脫毒馬鈴薯1.5萬畝,完成任務的100%;種植中藥材0.83萬畝,完成任務的103.8%;種植蔬菜0.62萬畝,完成任務的112.7%。在貧困村新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21個,累計組建154個,完成121個貧困村全覆蓋。

清水縣以建立標準基地、提高產品品質為重點,努力探索產業發展模式,推動蔬菜效益再上新臺階。清水縣以建設天水市大菜園和西部獨具特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為目標,認真探索蔬菜生產模式,不斷壯大蔬菜生產基地。重點建設了白駝河流域、紅堡安坪、永清溫溝、泰山廟塬、白沙馬溝、桑園6個蔬菜產業示范基地,帶動全縣完成蔬菜種植12.2萬畝,其中高原夏菜標準化生產面積7.5萬畝,種地膜菜瓜、架豆王1萬畝,完成了以辣椒為主的航天蔬菜面積1萬畝,地膜早洋芋1.55萬畝,新建普通塑料大棚520畝。引進甘藍、大蔥、大蒜、花椰菜、西芹等蔬菜新品種38個,示范推廣蔬菜種植新技術4項。
據了解,通過近幾年來的培育,清水縣逐步形成了以農業園區地為中心的千畝設施蔬菜種植基地,以溫溝村為核心的千畝優質大蔥示范基地,以泰山廟塬為主的千畝早洋芋、青菜種植基地,以秦亭鎮盤龍為主的千畝馬鈴薯高山種薯繁育基地。蔬菜規模示范區逐漸形成,為豐富和滿足全縣人民的菜籃子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清水縣以破解生產難題、擴大生產規模為方向,加強院地合作,推動中藥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清水縣大力宣傳培訓小拱棚半夏作務及田間管理等技術,積極扶持引導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過去一年,全縣共完成中藥材種植5.25萬畝,其中半夏2.08萬畝,重點建設了牛頭河流域萬畝半夏、松樹天森藥業中藥材、白沙魯溝柴胡、山門南山黨參、草川新坪牛蒡子5個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
在半夏試驗方面,清水縣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開展半夏連作障礙試驗、種源建設試驗4畝,為建立清水半夏規范化生產技術體系與操作規程,徹底解決半夏生產過程中的連作障礙難題打下了基礎,目前,“半夏連作障礙及種源建設”已通過了市級驗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