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 奮力推動慶陽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
慶陽市委副書記、市長 周強
由慶陽市倡議發起,各成員方共同參與,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主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建課題組主持編制的《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由國務院正式批復。這是建國以來國家第一部支持革命老區發展的區域規劃,是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促進革命老區振興繁榮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表明陜甘寧革命老區發展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規劃》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老區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對老區人民的親切關懷,為老區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對推進區域轉型跨越、振興崛起必將產生劃時代和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是指導和推動陜甘寧革命老區特別是慶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科學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全市上下必須深入學習、廣泛宣傳,積極推動《規劃》實施迅速啟動、全面展開,努力把《規劃》的宏偉藍圖變成老區發展的美好現實。
明確慶陽老區轉型跨越發展的新坐標
《規劃》從頂層設計上勾勒出了陜甘寧革命老區和慶陽發展的宏偉藍圖。《規劃》立足革命老區發展實際,著眼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從國家戰略的高度,運用系統、綜合、全面的視角,審視革命老區發展中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和要素之間的關系,確立了建設“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國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現代旱作農業示范區、國家重點紅色旅游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試點區”的戰略定位,賦予了慶陽老區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弘揚紅色革命文化、引領西北農業發展的重要使命,從更高層面確立了慶陽跨越崛起的新坐標。《規劃》鮮明地提出,到2015年,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初步建成,農產品加工、紅色文化、旅游等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重大進展。城市化進程顯著加快,城鎮化率達到43%以上。人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超過西部地區平均水平。到2020年,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基本完備,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這一目標,體現了當前與長遠、經濟與社會、速度與效益的辯證統一,完全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完全切合慶陽發展實際,順應慶陽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規劃》從長遠發展上搭建起了陜甘寧革命老區和慶陽發展的戰略骨架。《規劃》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科學合理地確定了四大功能區、六個農業產業帶、四個生態修復區、五個生態保護區。這樣的功能分區,構筑起了區域經濟融合發展、主體功能互促互補、國土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格局,必將創造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范本。《規劃》以功能分區為骨架,以項目為支撐,形成了經濟與社會、基礎與產業、民生與發展相結合的骨架體系,涵蓋了我市發展的11類120多個重點項目,必將促使慶陽走出一條生態環境良好、能源資源集約開發、人民生活富裕的科學發展之路。
《規劃》從更寬領域增強了陜甘寧革命老區和慶陽發展的血脈供給。《規劃》堅持解決當前問題與著眼長遠發展、資源開發與利民富民、加快經濟發展與推動社會進步、發揮比較優勢與促進區域合作、自力更生與國家支持“五個相結合”原則,既注重解決老區發展的普遍性問題,又注重解決區域發展的特殊性困難;既注重“輸血”,又注重增強“造血”功能,有利于促進慶陽發展由過去的“革命老區——扶貧開發——輸血經濟”模式,到現在的“資源開發——投資建設——造血經濟”模式,再向將來的“集約發展——多極增長——經濟強區”模式轉變。
把握慶陽老區轉型跨越發展的新任務
從戰略重點來看,《規劃》從交通建設、水資源利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特色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公共服務、改革開放等8個方面,全面、系統地提出了今后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的重點任務。就慶陽來說,實現轉型跨越發展,必須牢牢把握《規劃》的戰略重點。交通建設方面,重點抓好1個機場、7條普通干線公路和4條鐵路建設,擴大路網規模,完善路網結構。水資源利用方面,突出抓好隴東能源基地供水等工程建設,加強葫蘆河等重點流域水資源保護,解決水質型、工程型缺水問題。生態環保方面,加強生態治理,實施董志塬及其他12條塬面固溝保塬工程,強化節能減排,走生態文明與經濟文明高度融合的“綠色發展”之路。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方面,大力發展以油煤氣化工、煤電、煤電鋁、煤制氣、裝備制造、建材等為重點的優勢產業,加快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全力建設國家級傳統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特色產業發展方面,加快優質糧、果、蔬、畜等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和加工業發展;積極開發特色文化資源,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產業品牌,培育慶陽紅色文化旅游產品研發基地,形成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新農村建設方面,大力實施農村水、電、路、氣、房和優美環境“六到農家”工程,加快扶貧開發進程,促進共同富裕。公共服務方面,加快教育、文化、衛生、就業、社會保障等事業發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改革開放方面,大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加快要素市場建設,加強與關中——天水、呼包銀、蘭西格等區域合作交流,為轉型跨越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從政策內涵來看,《規劃》政策含金量大,從5個方面提出了22條扶持措施,涵蓋了財稅金融、投資、國土資源、生態環境、社會支持等方面,為慶陽老區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政策疊加前所未有。必須抓住政策衍生的新機遇,充分挖掘《規劃》的政策內涵,擴展政策容量,放大政策能量,發揮好政策的“輻射”帶動和“杠桿”撬動作用,實現政策功能倍增效應的“溢出式”放大,確保政策更好地惠及慶陽人民。
落實慶陽老區轉型跨越發展的新舉措
落實四項措施。一是解放思想、優化環境。通過巡回宣講和媒體聚焦等形式,大力宣傳《規劃》重大意義、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動員全市上下轉變思想觀念,開闊胸襟視野,為落實《規劃》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參與、支持的輿論氛圍。認真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改進作風、提高效能、優化環境”和“政策落實年”等活動,著力營造“四最四低”的良好發展環境,為《規劃》落實創造有利條件。二是強化領導、靠實責任。成立貫徹落實《規劃》工作領導小組,強化時不我待的責任意識和奮勇爭先的趕超意識,做到組織實施在一線,解決問題在一線。三是做好前期、盯緊項目。盡快組織編制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建設性方案,跑部進京,緊盯項目,加強銜接落實,爭取早日落地建設。四是沉下去、抓落實、干到位。創新《規劃》落實的體制機制,創造性地貫徹落實《規劃》,確保《規劃》任務落到實處。
開展“五大行動”。一是規劃啟動行動。抓緊制定《規劃》實施意見,把《規劃》的思路目標、重點任務、重大項目和政策措施等內容細化分解到責任領導、牽頭部門、配合單位和具體責任人,采取“目標管理、領導牽頭、專人負責、任務包干、專項督辦、考核通報”的辦法,確保《規劃》順利啟動實施。二是規劃跟進行動。對《規劃》涉及的每一項政策、每一個項目深入研究,歸納梳理,綜合分析,及時跟進,采取“課題式設計、項目式管理、工程式推進、臺賬式督查、績效式考核”的“五式工作法”,把項目謀劃、編制、包裝、論證、報批、實施等各個環節做實做細。三是政策對接行動。對照《規劃》提出的扶持政策,逐條研究、全面謀劃、快速反應、主動對接,加強與國家部委和省直部門的跟蹤聯系,充分發揮政策的疊加效應,爭取各項政策轉化為推動我市發展的項目、資金、技術和具體措施。四是項目爭取行動。緊扣《規劃》涉及我市的基地建設、重點產業培育、能源開發、現代農業、地方工業、工業集中區、交通水利、生態環保、電網管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重點項目,全方位爭取,不間斷努力,持續性推進。五是爭取部委、央企支持行動。加大向國家、央企匯報銜接力度,爭取國家部委和央企的最大支持。
建立“五項制度”。一是專題會議制度。成立貫徹落實《規劃》工作領導小組,原則上每季度召開一次領導小組會議,及時掌握《規劃》貫徹落實進展情況,協調解決落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困難,作出工作部署。二是分工負責制度。根據職責分工和部門職能,深入挖掘《規劃》帶來的政策利好、項目利好,拿出細致完善、切實可行的落實計劃,排出時間表,制定進度表,落實責任人,扎實、有序地做好政策對接和項目爭取等工作。三是協調推進制度。積極做好與國家、省發改委的對接工作,與周邊市、縣的溝通銜接工作和全市各有關部門之間的統籌協調工作,確保《規劃》實施高效順暢。四是信息反饋制度。及時了解全市及周邊兄弟市、縣對《規劃》貫徹落實進展情況,互相溝通、交流情況。五是考核獎懲制度。制訂貫徹落實《規劃》考核辦法,作為目標管理考核和干部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不定期對《規劃》貫徹落實進展情況開展督查,按季度通報,年終考核獎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