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傳統教育 強化理論學習 傾聽群眾意見
——慶陽市委常委會帶頭開展學習教育活動紀行
慶陽市是我省唯一的革命老區,是“面向群眾”題詞的發源地。為了更好地堅持群眾路線、更扎實地為民富民,慶陽市委常委明確提出,要對照理論理想、黨章黨紀、民心民生、先輩先進這“四面鏡子”,認真查找“四風”方面的問題。2月22日至23日,慶陽市委常委會全體成員利用周末休息時間,走進革命圣地南梁,緬懷革命先烈,接受傳統教育,進行集中封閉學習,與基層群眾面對面、心交心、納諫言。這一務實行動,既是對常委會班子成員的一次教育,也是對全市黨員干部的一次示范,更是密切聯系群眾的一次實踐。
緬懷革命先烈 接受傳統教育
2月22日,雪后初霽,群山環抱中的南梁革命紀念館銀裝素裹,松柏蒼翠。上午,兩輛面包車悄然停在了紀念館門前。慶陽市委常委會全體成員和省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十一督導組的成員利用周末時間,到這里緬懷革命先烈、接受傳統教育。
南梁革命紀念館所在的華池縣南梁鎮荔園堡村,是原陜甘邊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開展活動,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后來與陜北根據地連成一片,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后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沿著青色的石階拾級而上,來到南梁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肅穆凝重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肅立、格外莊嚴。慶陽市委常委會班子成員面對黨旗,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詞,深切緬懷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和堅定信念、面向群眾、艱苦奮斗、不怕犧牲、開拓創新的南梁精神,并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了花籃。 隨后,在解說員的引導下,省長助理、慶陽市委書記夏紅民一行依次參觀了清音樓、陜甘邊區軍民群雕,聽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跡,大家神情莊重,凝目沉思。夏紅民說,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發展的光輝歷程告訴我們,只有堅持為民靠民的立場不動搖、愛民惠民的本色不變質、親民便民的作風不喪失,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中,才能使我們黨擁有無往不勝、無堅不摧的堅強力量。
在列寧小學,大家參觀了歷史資料陳列館,親身感受了革命戰爭年代列寧小學的教學條件。看到當時教學環境非常簡陋,因為缺乏紙張,學生用沙盤寫字,夏紅民深有感觸地說,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列寧小學為發展邊區文化教育事業、培養革命人才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我們要繼續發揚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勤儉創業,大力辦好各項事業,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千里雷聲萬里閃,上來些紅軍鬧共產。共了安邊共橫山,南梁川里扎營盤。紅旗插上寨子灣,劉志丹名聲傳得遠。”這首隴東民歌《紅旗插上寨子灣》生動地描述了寨子灣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位于華池縣林鎮鄉寨子灣的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和軍事委員會舊址,大家深入劉志丹、習仲勛舊居,參觀了灶房、臥室、會議室、辦公室,詳細了解了兩位革命先輩的生活、辦公和革命工作情況。看著一幅幅彌足珍貴的資料圖片、一件件充滿故事的革命文物,市委常委們甚為感動,深受教育。夏紅民說,慶陽革命老區有著密切聯系群眾的光榮傳統。毛澤東同志曾為劉志丹題詞“群眾領袖、民族英雄”,稱贊習仲勛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為馬文瑞、馬錫五、李丕福分別題詞“密切聯系群眾”“一刻也不離開群眾”“面向群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大力弘揚南梁精神,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切實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始終堅持為民務實清廉,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光輝偉業不斷推向前進,為全市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和科學可持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集中封閉學習 堅定理想信念
實地參觀后,慶陽市委常委會班子成員來到位于林鎮鄉大鳳川的延安干部學院南梁教學點,帶頭開展集中封閉學習,通過觀看教育專題片、聽取專題輔導報告和自學理論等方式,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宗旨意識,增強群眾觀念。
22日下午,慶陽市委常委會利用3個小時在南梁教學點的教室里,集中觀看了黨內歷史教育專題片《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以史為鑒、以人為鑒,接受了一次震撼人心的警示教育,進一步增強了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堅定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23日上午,市委常委集中聽取了慶陽市委黨校副教授劉連志所作的《群眾路線與執政黨建設》專題輔導報告。劉連志運用通俗的語言、精彩的案例、翔實的數據,全面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如何密切黨群關系、西方政黨處理黨群關系鏡鑒和密切黨群關系應把握切入點、著力點、突破點等三個方面的內容,給大家上了一堂深刻生動的群眾路線教育課。課間休息時,省長助理、市委書記夏紅民,市委副書記、市長欒克軍和其他各位常委聚在一起,交流學習體會,并就有關問題與授課老師進行探討。
22日、23日晚19點至22點,常委們認真自學了《黨章》、黨的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央、省委關于密切聯系群眾、切實改進作風有關文件及講話精神等內容。他們一邊仔細閱讀,一邊認真記寫筆記,沉浸在重溫經典、升華思想的濃郁氛圍之中。
兩天來,常委們不僅認真地開展學習、接受教育,而且以身作則、切實踐行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往返集體乘車,學習期間住標準間、吃工作餐,并按規定自理餐費,為廣大黨員干部做出了榜樣。常委們普遍認為,這次學習活動,使他們感受頗深、收獲很大,受到了一場深刻的思想洗禮,是一次黨性“淬火”之行。
夏紅民說,這次系統學習,通過歷史和現實,國外和國內,理論和實踐,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走群眾路線,進一步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黨才會永不褪色,黨的事業才會無往而不勝。市委常委會和各位同志要帶頭學習理論、滌蕩思想,帶頭錘煉黨性、強化宗旨,帶頭對照反思、轉變作風,進而引導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加強理論武裝,廓清思想迷霧,排除思想干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進一步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時刻不忘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努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和科學可持續發展。
深入群眾面對面 暢開心胸納諫言
剛下過一場春雪,春寒料峭,乍暖還寒,然而華池縣林鎮鄉會議室里卻洋溢著濃濃的暖意。2月23日下午,慶陽市委常委會班子成員與林鎮鄉20多名干部群眾和黨員代表在這里親切座談,面對面地交心談心,集體征求群眾意見。
“今天,我們市委常委會班子成員,來到咱們林鎮鄉,聽取基層黨員和群眾對我們市委常委會班子和個人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意見建議。希望大家直言不諱,實話實說。我們不想聽贊揚的話,就想聽聽大家的批評。”夏紅民一開始就開門見山,表明了要真心聽、聽真話、聽實話的鮮明態度。
參加座談的鄉村干部群眾和黨員代表,結合各自實際,踴躍發言,講意見、提建議,夏紅民等邊聽邊記,并不時插話與群眾交流,氣氛十分熱烈。
“林鎮是個山區鄉鎮,基礎設施薄弱,項目建設資金缺乏,嚴重制約生產發展。”林鎮鄉黨委書記趙彥飛直截了當地提出了鄉里通村道路水毀嚴重、自來水管道老化、供電質量不高、環境綜合整治資金短缺、紅色旅游資源開發不足等困難問題,建議市上領導多下基層調研,多傾聽群眾意見,掌握鄉村發展的實際狀況和存在的困難問題,多在政策、資金方面給予鄉村更多的支持。夏紅民聽后說:“下基層、訪民意,是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的重要職責。對于你們提出的問題,我們將認真研究解決。”
“我們村的主導產業是養殖和苗木栽植。幾年前,部分村民以每畝40元的價格將1600畝土地流轉給一家企業搞苗木栽植,并簽訂了30年的合同,現在,村民看見企業效益好了,就想反悔,問企業要不到錢,就來找政府要。這一問題很難解決。”大學生村官魯堯反映了東華池村在土地流轉中的問題。夏紅民插話詳細詢問了有關具體情況后說,以這么低廉的價格流轉土地,而且還簽訂長達30年的合同,這說明在一些具體工作中,部分黨員干部存在作風不實的問題,對群眾土地流轉政策宣傳引導不夠。欒克軍接著說,土地流轉一定要依法依規有序推進,現在要疏導好群眾情緒,加強與企業的協調,在保證企業增效的同時多讓利于民。
“要下大力氣打擊鄉村班車超載、農用車非法載客拉人和酒駕問題。”東華池村群眾代表劉占川說,農村每年因為超載、酒駕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比較嚴重,希望政府采取嚴厲的法制措施,加強這方面的管理工作,確保群眾生命安全。欒克軍接著說,農村交通管理是個薄弱環節,一定要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整治交通違法行為,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區,確保鄉村道路交通安全。
“我們村子里有油井,但石油開發給老百姓帶來的好處很少。”范臺村村支書白善喜說,石油開發企業對村上公共設施建設支持不夠積極,還破壞了鄉村環境,希望有關部門和領導管一管,讓老百姓在石油開發過程中更多地受益。聽了白善喜的發言,夏紅民、欒克軍說,林鎮鄉有比較豐富的石油資源,當地群眾就應該享受石油開發帶來的好處。市上與長慶油田已經達成了地企融合發展的共識。鄉、村兩級要加強與油田企業的溝通,爭取企業加大對鄉村建設發展的支持,讓資源開發的成果惠及廣大群眾。
建議加大農民培訓力度,簡化合作醫療報銷手續,增加惠農貸款額度,支持回鄉創業,提高新辦企業審批登記效率,加強農村環境整治……代表們你一言、我一言,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期望,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夏紅民等仔細傾聽,并一一作了解答。
聽完發言,夏紅民對大家開誠布公的意見和建議表示感謝,并歡迎基層干部群眾隨時以多種方式對市委常委會多提意見建議。他表示,市委常委會將高度重視群眾反映的問題,現在能解決的盡快解決,短期內不能解決的要創造條件逐步解決,市上無力無權解決的要積極向上反映力爭解決。夏紅民強調,群眾反映的這些問題,表面上看是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困難,是工作方式方法的問題,但歸根結底還是干部作風不實、為民服務意識不強、聯系群眾不夠的問題。市委常委會要率先帶頭,組織引導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對照理論理想、黨章黨紀、民心民生、先輩先進,認真查找整改落實“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以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