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以來,金川公司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大做鎳、銅、鈷、鉑族金屬、化工產品五篇文章,使企業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這5年的絕大多數經濟技術指標均超過公司1959年建廠以來累計指標的一半以上。
這5年,金川公司捷報頻傳,好戲連臺,真可謂一路春風一路歌。
一2005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6億元、利潤20億元,是2000年的4.8倍和7倍。“十五”時期,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48億元,占公司建廠以來實現營業收入的61.8%。
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5年的成就得益于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公司在新產品開發、產品結構調整方面加大了技術和資金投入。2005年鎳產品銷售收入下降到47.5%,而銅產品和其他產品銷售收入分別上升到21.57%和30.93%。銅產品收入比重增長了11倍、其他產品收入比重增長了2倍,公司一鎳獨大的產品結構得到較大改善,逐步實現了產品結構調整目標。
“十五”時期,公司累計投入7億多元資金用于科技攻關和新產品開發,開展了200多項科研項目的攻關,有27項自主知識產權申請了專利。先后開發了超細鎳粉、超細鈷粉、鎳扣、四氧化三鈷、電子級氧化亞鎳、鋰離子電池用碳酸鈷及高純鎳、羰基鎳等產品,并較快地實現了產業化。
2000年以前,公司新產品的營業收入微乎其微,去年已達5億元。目前,公司的科技綜合實力居世界同行業第三位。與世界各國同類生產企業相比,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永軍說,金川公司最大的優勢是幾乎擁有所有先進的鎳、銅、鈷及稀貴金屬的冶煉技術與工藝,公司的產品在同類企業中最多,鎳、鈷等主要產品的質量已進入世界一流水平。公司還培養造就了一支敢于向世界先進水平挑戰、能夠熟練駕馭采選冶化技術的科研、管理和操作的專業人員隊伍,具備了較強的科技攻關和引進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能力,逐步實現了從單純的規模擴張向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戰略轉變。
二項目建設為金川公司的良性發展增強了后勁。一批具有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的項目在金川先后建成投產,大幅度提升了原有設備生產能力和技術經濟指標,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生產成本,初步實現了高技術產品產業化,為公司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據介紹,“十五”時期,公司共完成技改投資55億元,大修投資10億元。通過項目建設,公司有色金屬總量由2000年的6萬噸擴大到25萬噸,無機化工產品總量由2000年的30萬噸增加到75.85萬噸。
對外貿易是公司外向型發展的標志。李永軍介紹說,“十五”時期,公司先后與澳大利亞、西班牙、剛果(金)、菲律賓、俄羅斯、智利、蒙古、伊朗、古巴、南非、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生產企業和原料貿易商簽訂了多項中長期供貨合同,注資進行聯合資源開發和技術攻關合作,對外合作關系得到進一步加強。
有一組數據最能說明問題。2002年,公司的年進出口貿易額僅為1億美元,2005年猛增到9.9億多美元,占我省進出口貿易總額的40%。目前,公司的業務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化經營的格局初步形成。
三公司在國際化經營戰略中,成本控制同樣令人矚目。
“十五”時期,公司大力實施以成本質量為中心的企業管理戰略,以“擴大規模降成本、技術進步降成本、加強管理降成本、深入改革降成本”為成本控制的指導方針,消化了生產資料、電力價格上漲、人工費調升等因素增加的成本費用,主要產品成本下降明顯,自產電鎳單位成本比2000年下降了13.11%,電鈷加工成本比2000年降低了31.75%。到“十五”末,公司主要產品成本已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為公司實現低成本擴張提供了保證。
這5年,職工收入也翻了一番:工資總額年均增長23.6%。人均工資從2000年的1.5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3萬元。
金川公司的快速發展和巨大變化,給前來公司考察和合作的領導和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省上領導贊譽金川公司,甘肅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就是要培育像金川公司這樣有突出主業、有核心技術、有知名品牌、有較大市場份額的大企業大集團。澳大利亞西部礦業公司、美國
OMG公司、瑞士嘉能可公司等國外知名企業負責人來公司考察后認為,金川公司是一個具有良好成長性、負責任的企業,是一座現代化的有色冶金工廠,表達了愿與公司合作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