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點亮企業光明前景
——訪長城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喜
作為甘肅省支柱企業之一的長城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大舉進入新能源領域已取得矚目成績,目前正在進行股權分置改革,帶著投資者對長城電工的頗多關注,記者走進了長城電工,與董事長張曉喜進行了深入交流。
記者:公司2005年業績保持了穩定增長,今年是否能夠繼續增長,公司近年投身于新能源環保產業有什么成果?
張曉喜:在去年公司經營業績穩定增長的基礎上,今年公司將繼續把握國家“十一五”期間電網建設1.2萬億巨額投資所帶來的良好市場機遇,積極開拓市場,今年公司經營將繼續保持健康、穩定的增長態勢。
公司控股的大連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燃料電池轎車發動機系統在上海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完成了與整車的聯合調試,在全球原油緊缺、原油價格居高不下,其他可替代能源尚未成功面世的背景下,公司的燃料電池發動機順利進入產業化階段,給公司帶來的利潤回報將大大超出預期,前景一片光明。
長城電工一直是我國風力發電設備制造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在大容量異步風電控制系統方面研發與同容量電機配套的變流器領域,均屢創國內第一。其中“雙饋異步風力發電機控制器裝置研制”項目,以其運行平衡、體積小、重量輕、性能指標高,達到國外發達國家同類技術水平,深得各主機廠認可。公司風電項目領跑國際前沿,整個系統采用全數字化矢量控制方法,它的研制開發將填補國內該領域空白,將提高長城電工生產雙饋異步風力發電機設備的成套能力。
公司以風能為龍頭,全面鋪開的戰略已實施,核心技術優勢加上產業化的運作模式是一種有效的組合,這比單靠資源及資金優勢進軍能源行業來講更值得稱道,當風能轉化為電能之日,就是企業騰飛之時。2005年,公司總部把握時機,果斷決策,成功實施了甘南安多水電站資本運作項目,開創了長城電工資本運作的先河,實現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為今后的資本運作積累了經驗,堅定了信心。水電項目實現規范化運行,并與公司的主導產品結合起來,使其發展成為公司新產品的中試基地和示范基地,同時也為公司打造了一條現金流通道。
記者:公司“十一五”經營戰略重點及實施措施是什么?
張曉喜:年初,我們成立了“十一五 ”發展規劃領導小組和相關機構,認真研究公司“十一五”發展戰略,確定了公司“十一五”發展的指導思想,即:“一個中心”: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發展為中心;“兩個提高”:提高資產的收益能力、提高資本運作能力;“三個調整”:調整產權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組織結構;“四項原則”:主業做強,產業做精,明晰產權,規范管理。五項具體措施是:(一)積極研究國家產業政策,結合企業實際,做好“十一五”規劃;(二)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快企業創新步伐;(三)盡快理順體制,推進企業改制;(四)實施品牌戰略,拓展市場領域;(五)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記者:請介紹一下公司的研發戰略,未來的研究計劃特別是在風能及軍工產業方面的情況。
張曉喜:公司目前的研發戰略與未來的研究計劃主要有四方面:1,公司已投入資金與俄羅斯合作開發126kVGIS小型智能化高壓開關設備;2,積極開發兆瓦級風力發電機及其控制裝置,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技術領先水平;3,繼續推進燃料電池的研制和應用;4,擴展和提升天水電氣傳動研究所石油鉆機電動傳動控制系統的技術水平。以上項目將陸續推向市場,將為公司經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另外,公司自主開發了YJS系列緊湊型三相異步電動機,YFF大型風力發電機、變頻調速電機等與世界先進水平看齊的產品。風力發電機獲國家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近日又完成了國內首臺1MW雙饋異步風力發電機的研制任務,并配套于沈陽工業大學承擔的國家863“MW變速恒頻風力機”項目,且取得了配套試驗的成功。與清華大學聯合開發的600KW雙饋異步風力發電機控制器裝置的工作,獲得教育部頒發的成果證書。至此,MW級變速恒頻雙饋風力發電機及控制系統的研發能力與技術水平已走到同行業的前列。我公司正全力把握西北風力資源的優勢,積極開發風力發電裝備,滿足風力發電市場高速增長的需求。
公司研制成功軍用中頻、雙頻、雙流發電機,雙電壓發電機,特殊無刷涉水電機等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種電機,多項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居國內領先地位,在行業中有一定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記者:公司介入新能源領域后發展前景如何?
張曉喜:隨著《京都議定書》的生效和我國《可再生能源法》的實施,特別是“可再生能源專項基金”的設立,我國新能源產業迎來了空前的大發展機遇;2005年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該法于今年1月1日起實施。應該說,這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該法的核心內容體現在:電網企業要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價格主管部門要制定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經濟合理的上網電價;再生能源高于常規能源的平均上網電價的部分,電網企業在銷售電價中分攤。
公司的燃料電池概念,燃料電池已在全球進入商業化階段,歐、美、日多國投入數百億美元開發燃料電池,我國近年來也加大對燃料電池研發的投入,并且積極推廣這類潔凈能源的應用。如一汽豐田“普銳斯”就是一款油、電兩用的車型,而國外各大汽車公司更是開發出各類純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公司于2001年起出資1150萬元與中科院大化研究所等共同組建大連新能源動力公司,開始了燃料電池的研發,技術處于世界先進行列。在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PEM)項目上掌握核心專利技術,該技術占燃料電池需求的一半。并且已與上海復旦成功合作開發轎車,和清華大學成功合作開發客車,現已開發出燃電池汽車專用60KM、120KW兩種發動機。燃料電池汽車樣車也于2005年投入試運行,力爭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大顯身手。本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為新能源和氫燃料電池國家工程中心。項目現在正處于最后關鍵階段,如順利商品化及產業化,市場需求及利潤回報前景光明。
記者:公司的主要產品、技術裝備、核心技術是什么?
張曉喜:公司在風力發電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公司從1992年開始著手研發大容量異步風力發電機。1996年自主研發的300KW異步風力發電機在廣東南澳風電場成功并網運行;1997年,在國內首創的600/125KW雙速異步風力發電機在內蒙古輝騰錫勒、新疆達坂城兩大風電場成功運行;2002年,該公司研發的YFF系列風力發電機通過國家新產品鑒定,該系列產品性能指標達到發達國家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填補了中國大容量異步風力發電機空白。2004年,公司自主研發成功的1兆瓦雙饋風力發電機,配套于沈陽工業大學承擔的國家863項目“兆瓦變速恒頻雙饋異步風力發電系統”,實現了我國首次兆瓦級變速恒頻風力發電機的國產化。2005年7、11月,第一套國產機安裝在遼寧營口仙人島風電場,大連重工的國內首臺1.5兆瓦空冷式雙饋風力發電機,與完成地面變速恒頻實驗,成功并網發電。
公司主營產品屬機械工業中的電工電器產品,主要產品中有中壓開關柜、低壓電器元件,大中型電機、石油鉆機電控裝置等,低壓電器元件生產周期為2個月,其余都為3個月。2005年各產品利潤占公司總利潤的比例分別為:中壓開關柜41.9%;低壓電器元件21.6%;大中型電機8.6%;石油鉆機電控裝置22.7%。公司主要產品具有質量可靠、性能價格比高的特點,市場定位在中高端用戶,即國家大型工程、石化、電力、機床工具、建材、冶金等高成長行業中的企業。銷售區域遍布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在境外建立了多個銷售網點,出口到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公司目前生產所用的生產設備主要是鈑材柔性加工系統FMS、機器人焊接技術、金屬切削加工中心、大型立車、大型鏜床等。公司鈑材柔性加工系統FMS和ERP信息化系統在國內電工行業具有較強的生產優勢。
公司加大力度全面提高技術實力,著重對有核心技術的產品加大創新和扶持力度,開關類:現已生產出與俄羅斯全俄電工研究院合作開發的126kVGIS產品;與日本恩翼帕瓦株式會社合作開發40.5kVC-GIS的后續產品現已正式批量生產、第四代可通信網絡化低壓電器等;電氣傳動自動化裝置類:著重石油鉆機智能化電傳動系統,重點研發400kW-1500kW的大功率交流變頻技術;大容量高精度特種電源等,高端產品的布局將大幅度提升公司產品的附加值。
記者:請介紹一下公司目前正在進行的股權分置改革。
張曉喜: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并不以通過資本市場減持國有股份為目的,而在于合理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使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的價值取向趨于一致,形成統一的價值評判標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并實現國有股權在市場化的動態估值中保值增值。為充分保護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并體現我公司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誠意,我們將對全體流通股股東在初步做出每10股獲送2.8股股份的對價安排后,考慮到全體股東的權益再加送0.3股,達到10送3.1股,實際對價比理論對價水平提高了55%,也高于前期股改平均對價10股送3股的比例。
公司大股東及其附屬企業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余額05年期末數為14072萬元,公司擬“以股抵債”解決大股東占款問題,并與股改方案相結合一并實施。這次的“以股抵債”一方面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關聯方的占款問題,二方面可以優化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同時也提升了未來公司的經營績效。目前公司的清欠工作進展順利,請廣大投資者放心!
根據國家相關部委的規定,公司本次股權分置改革時沒有對股權激勵進行安排。但是,股改完成后,公司將根據國家相關法規建立股權激勵,選擇適當時機實施管理層激勵機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及改善考核機制。
記者:股權分置改革對流通股股東有什么好處?非流通股股東在獲得所持股份的流通權后,會不會急于套現呢?
張曉喜:最明顯的好處就在于股權分置改革后消除了制度性問題,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取向會趨于一致,大股東更關心股票的市場表現,因為二級市場上股價的波動將直接影響公司的價值。在股權分置改革前,公司的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的利益是割裂的,非流通股股東更多考慮公司的凈資產值,而流通股股東則更多考慮公司的二級市場股價,雙方難免會發生利益沖突。同時,股權分置改革也使公司的治理結構獲得充分改善,上市公司因此獲得更為堅實的發展基礎。最后,股權分置改革后,對管理層的激勵也將獲得更多的手段,如期權激勵等,這樣將使管理層的利益和股東的利益也趨于一致,使公司治理獲得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