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肚子”和“割掉尾巴”
自2004年以來,我省在國有大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革、“三類”劣勢企業破產重組、省屬下劃企業改制放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并穩步向縱深推進。但是改制后的一些企業仍然存在著問題,如甘肅昆侖生化公司,在原料玉米缺乏的情況下,新增擴產技術項目,開了胃口,卻餓了“肚子”;同時,還因企業管理層和員工比例不到10%的控股額,拖著國家控股比例為90%的這樣一條“大尾巴”前進,企業面臨困境。目前,小股本運營大資產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昆侖生化有限責任公司,甘肅省大量國有老企業中也都不同程度地被類似問題困擾。
昆侖生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存新說,目前,企業主要存在兩大難題,一是原料供應緊張,經常“餓肚子”;二是股本結構不合理,國有股所占比例太大,小股本運營大資產,就像小身材拖著一條大尾巴前進。
據記者了解,昆侖生化公司改制后主要從事玉米淀粉及相關副產品的生產。今年,在年生產5萬噸的基礎上又新增了5萬噸的玉米淀粉擴產技術改造項目,年消耗玉米將達到15萬噸;由于張掖市年生產玉米還不到3萬噸,剩下的12萬噸均需從武威等地運來;雖然天水和定西等市也有一定面積的玉米種植,由于鐵路和公路運費壓力太大,導致無法統籌運作,使得企業因原料缺乏而經!梆I肚子”。資金匱乏是導致企業“餓肚子”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企業股本結構單一,資金來源少,才使得公司資金運作捉襟見肘。
甘肅昆侖生化有限公司是原核工業總公司下屬的核工業甘肅昆侖張掖生化有限公司,于2003年破產后,利用原企業有效資產重新組建企業。公司改制后,國家控股額占90%以上,企業領導層和員工所占股份只有10%。小股本運營大資產的問題就此形成。
企業所占股份額度太小,直接影響了企業在分紅時所占比例,導致職工無法在分紅時得到更大利益,積極性普遍下降,影響著公司的發展。包括張董事長在內的領導班子對這一困擾有苦難言,也無從下手。此外,由于股本結構單一,資本金嚴重不足,沒有實現現代企業制度所要求的投資主體多元化。公司管理層更為擔憂的是,由于融資渠道較少,很可能導致企業發展資金嚴重短缺,流動資金枯竭,不能按期償還銀行本息,公司發展無后勁等現象,會嚴重影響公司發展前景。
解決上述兩個問題的辦法,首先要使企業盡快適應市場,完善發展“公司+基地+農戶”或“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生產模式,聯系原料生產方,訂購原料,實現直購直銷,省去中間費運,降低成本,把企業的生產線先“喂”飽、“喂”好,才能確保生產不間斷,防止“餓肚子”。其次,企業應積極爭取實現“二次改制”,通過引進民間資本、外來優質資本、原屬機構參股改制等形式,實現企業股本來源多元化,融資多元化,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實現“國退民進”,搞活企業經營機制,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保證資本有效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