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隴上行】
用良心辦好食品加工企業
——記江蘇雨潤集團董事長祝義材
1993年祝義材創建雨潤集團時,只有員工幾十人、資產不到300萬元。目前,雨潤集團已發展成以食品為主業,集食品、物流、百貨、旅游、房地產和金融保險六大產業為一體的大型集團化企業。2010年,雨潤集團實現銷售總額達647億元人民幣,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35位,中國民營企業第7位,中國肉食品加工企業第1位。
祝義材說,食品加工企業,良心是第一位的。在江蘇雨潤集團南京總部公司門前,一直矗立著一座高炮立柱燈箱,上面寫的“食品工業是道德工業”幾個大字尤其醒目。在一次車間常規巡檢時,祝義材發現,工人無意間將一枚小鐵釘滑入粉碎機,與香料一起被磨成粉末混進原料當中。他當機立斷,下令將所有可能混入鐵釘粉末的10多噸產品全部銷毀,導致直接經濟損失100多萬元。
2008年初,我國南方遭遇歷史上罕見的低溫和暴風雪天氣,豬肉供應嚴重短缺,豬肉價格急劇上漲,祝義材在第一時間緊急啟動抗雪救災預案,災情最嚴重的那幾天,每天調集1萬頭生豬及500噸豬肉深加工制品補給江浙滬市場并帶頭降價,豬肉價格成功回落了,而雨潤集團僅在南京市場的利潤損失就接近300萬元。
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祝義材并沒有忘記履行社會責任。“一邊連著農戶、一邊連著市場”,是祝義材領導下的雨潤集團投資發展、興建項目的著眼點。從2000年開始,為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雨潤集團投資數億元,在四川、成都、湖北、甘肅、廣西等地建了一批工廠,解決近萬人就業問題,納稅近10億元。2006年,雨潤集團一次性戰略投資25億元助推新農村建設,分別在東部、中部以及東北地區投資3個大型工廠,其中在連云港投資5億元擴建年屠宰300萬頭生豬的現代化企業;在馬鞍山新建年產10萬噸中高檔肉制品生產企業;在沈陽一期投資10億元興建國內特大型屠宰、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前兩個項目已經竣工投產,年繳納稅費超1億元,同時提供就業崗位1.2萬多個,間接轉移勞動力約36萬人,帶動當地農民養殖增收約15億元。
“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是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之一。祝義材帶領雨潤集團在實施這一模式的過程中,通過完善和創新,在全國30個省區市設立的177家公司完成與基地農民的對接,打通三大產業,將信息、技術、人才、資金等生產要素由工業導入農業。并配套以全面推進農村技術培訓,提高農民養殖的科技含量,通過科技手段加大對基地農戶養殖專業技術的指導和扶持力度,提高整體養殖水平。
祝義材熱心公益慈善事業,多年來一直積極參與貧困小學的捐贈和希望小學的興建活動,多年來,祝義材在各類慈善活動中直接捐款金額超過1億元。
(本報記者伏潤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