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崢嶸歲月銘記報國初心 走新長征路勇擔強軍使命
——航空工業天飛紅色教育活動紀實
8月24日,在習近平總書記結束甘肅考察調研之行后的第二天,航空工業天飛黨委帶領全體領導干部赴工農紅軍三軍會師的革命圣地——甘肅會寧,重走長征路,重溫革命史,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準備階段,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在紅色革命基地參觀中,強化“一心一意跟黨走”的忠誠;在紅軍長征歷史學習中,筑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在莊嚴重溫入黨誓詞中,銘記“航空報國”初心;在找差距抓落實研討中,再塑“航空強國”使命。
冒雨踏上“長征路”
清晨,80余人的隊伍,浩浩蕩蕩踏上了西去的列車。車廂中,漸漸遠離了城市喧鬧的這群天飛人,滿懷激動的期待著那片寫滿紅色的土地。列車駛入定西站臺,天空中飄灑著細細秋雨,直等到所有人登上換乘的大巴,雨也沒有一絲停歇的意思,我們決定冒雨前往會寧。
會寧,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的記載,二千多年前的漢武帝時,就已設為縣,名為祖厲。會寧這個名字,是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西魏時得來的。“后周太祖為西魏相,來巡,會師于此,士人張信磬資犒軍,太祖大悅,因置州以會寧為名”。自古,會寧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曾有“秦隴鎖鑰”之稱,在唐宋之后的歷代,突厥、金人、西夏、蒙古各族,為了爭奪此地,經歷過無數次的浴血鏖戰。而真正讓會寧在中國歷史上耀眼奪目的,還是一九三六年十月八日,在那個清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于此,標志著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會寧會師成為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是革命力量的大匯合,是革命團結的象征,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基礎,是長征史上永遠的豐碑。
大巴從定西上了青蘭高速,車窗外的雨越下越大,車窗上泛起了一層厚厚的水霧,雨刷器在風擋玻璃上不停的描繪出扇形軌跡,而這一切卻絲毫沒有影響到大巴車上這群準備冒雨前行的天飛人。沒有去過會寧的同志,正在通過手機查閱著關于會寧的故事,曾經在多年前造訪過會寧的同志,正在向身邊人描述著記憶中的革命老城。會寧,這片厚重的、被永久打上深深紅色烙印的黃土地,賦予這群冒雨前行者無限的斗志與激情。
會師塔前尋初心
天飛全體領導干部走進紅軍會師舊址,來到巍峨會師塔前,整齊的方形列隊,統一的藍色著裝,一樣的心潮澎湃。
1986年,為了紀念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暨長征勝利50周年、緬懷在長征途中壯烈犧牲的數十萬紅軍將士、激勵后人永遠發揚紅軍精神,政府修建了高28.78米、共11層的會師紀念塔,正面雕刻著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
面向會師塔,天飛這支有著部隊傳統的隊伍靜靜佇立在雨中,向革命先輩寄予無限地哀思,真切感受著先烈們在風雨如磐、血雨腥風的年代,拋頭顱、灑熱血、馬革裹尸、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在紅軍長征精神的激勵下,虔誠的舉起右拳,重溫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卞P錚誓言,響徹云霄。密集的秋雨,打濕了頭發,淋濕了衣衫,卻讓這支航空人的隊伍志向更加堅定,航空報國初心更加清晰。
以會師塔為中心,會師樓為參照,會寧紅軍會師舊址內還有一處標志性建筑,它就是在2006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建成的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拾級而上,步入紀念館內。在全體干部“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高亢激昂的朗誦聲中,開啟了紅軍長征的歷史回顧。血戰湘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長征路上的一幕幕歷史畫卷浮現在我們這些當代航空人的眼前。從各路紅軍長征相繼到達陜甘、三大主力會師長征勝利結束到弘揚長征精神建設紅色熱土,一個個展廳,系統地反映了各路紅軍長征的光輝戰斗歷程,真實的詠頌著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的英雄史詩。
歲月的年輪沉淀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留下了悲壯的回聲。在講解員一曲動情的會寧民歌聲中,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歷史回顧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走出紀念館,在重走長征路中感受到的視覺沖擊與心靈震撼,仍然讓人久久無法平靜。仰望天空,如針如絲的秋雨已經停了,層層的密云也悄然退去,一股清新撲面而來,恰似那段血雨腥風過后,紅軍長征的勝利鑄就了一個新中國的誕生。路在腳下延伸,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激勵著這支航空人的隊伍,懷抱“航空報國、航空強國”初心,邁向新征程。(航空工業天飛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