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勞務輸出實現產業化
今年上半年勞務創收2.58億元
【本報訊】秦州區平南鎮孫集村的秦小明,從一名建筑小工發展到擁有資產近2000萬元的公司經理,其年收入達1500多萬元,上繳利稅120多萬元,在他的公司里每年吸納農村勞動力600人,先后培養出建筑人才1500多名,扶持壯大建筑隊伍32支,并先后出資73萬元致力于本村公益事業建設。在秦小明這樣的“帶頭人”的帶領下,秦州區已形成了有組織、有規模地輸轉勞動力的勞務工作格局。今年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輸轉勞務人員8萬人次,其中有組織輸轉2.8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2.58億元。
為了加快勞務輸轉步伐,秦州區成立了勞動力資源開發領導小組,設立了專門辦公室,在12個鄉鎮成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各村設立了勞務聯絡點,初步形成了以區勞動保障局為龍頭,以勞務辦為主體,以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為依托,以村級勞務聯絡點為補充的縱向到邊、橫向到底的區、鄉鎮、村組三級網絡。在勞務人員組織中,秦州區從宣傳動員入手,開展針對農民工的“春風行動”,設計發放“春風卡”和《外出務工人員讀本》等宣傳資料,并進行用工信息發布。在勞務人員輸出中,秦州區堅持從實際出發,引導外出務工人員由自發分散外出向有計劃、有組織、規模化轉變,從而走出了一條勞務培訓——勞務輸轉——返鄉創業的良性循環路子。近4年來,全區共計輸轉城鄉剩余勞動力43.71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0.42億元,先后有3000余名勞務人員返鄉創業。外出務工人員分布于廣東、北京等20多個省市,主要從事建筑、服務等20多個行業60多個工種。
隨著勞務產業的不斷發展,秦州區勞務大軍中的個別“小能人”經過外出打工,大都創辦了自己的經濟實體,成為帶動鄉村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引領農民從“打工潮”向“創業潮”轉變。
(裴振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