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自從2002年秦州區扶貧辦在中梁鄉何家廟村實施淺山干旱區韭菜大棚試點項目以來,秦州區以中梁鄉羅峪河兩岸的何家廟、馬家莊、劉家河等7村為中心,建起綠色無公害韭菜大棚1300多座,同時輻射帶動藉口鎮緱家莊,皂郊鎮峽門、何家莊,華歧鄉火石、汪團等3鄉5村興建韭菜大棚840座。至此,全區韭菜大棚已發展到2140座,并配套建100方蓄水池36個、水管5300米,項目覆蓋4鄉12村,受益1513戶7210人。
韭菜產業已成為秦州區淺山干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由于適宜的土壤氣候條件和甘甜純凈的水質澆灌,使該區淺山干旱區韭菜以其色澤鮮嫩、肉質甘甜可口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且售價較高,每市斤賣到4—6元,項目村韭農最高收入在5000元以上。中梁鄉馬家窯村口已建成韭菜批發銷售市場一處。
顯著的經濟收入、精細的田間管理、市場化的經營理念,使項目區的農民從思想觀念到身份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在扶貧項目的引導下,這里農村的耕作方向正從傳統耕作向現代農業方式轉變,這里的農民正從貧窮走向富裕。 (曹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