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開展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活動

5月20日,秦州區委、區政府召開2010年伏羲文化旅游節市容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動員大會,會上,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明泰作了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兩次指出,學校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狀況差,尤其是部分村學亂倒垃圾,破壞了學校周邊環境衛生,成為最大的污染源。學生保持環境衛生、保護自然環境意識低,亂扔垃圾、隨意丟棄雜物等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他對教育局和學校提出了批評,要求區教育局召開專題會議,結合當前開展的市容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和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集中整治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5月27日上午,區教育局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開展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活動。
會議研究決定:從5月底開始,在全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活動,并討論了開展專項整治活動的有關事宜。
會議要求:各學校要高度重視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工作,強化組織領導,學校校長要親自安排部署專項整治工作,抓在手上,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及時召開校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靠實工作責任,明確工作任務,細化工作措施,組織師生開展校園及周邊專項整治活動,積極創造干凈整潔的校園及周邊環境。

會議指出:區教育局將建立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以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整治和師生文明衛生教育為重點,在學校深入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實施校園凈化、綠化和美化工程,進一步增強師生講究衛生、愛護環境意識,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積極構建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校園,確保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干凈、整潔。
會議研究確定整治活動的重點是:一是廣泛開展環境衛生宣傳教育。各校要通過主題班會、師生大會等加強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整治的宣傳和教育,讓師生成為愛護環境、保護環境、講究衛生的標兵。要加強師生衛生習慣教育,增強保護環境意識,提高師生的素質。二是開展校園內部環境衛生整治。組織師生進行衛生大掃除,保持校園場地、食堂、宿舍、教職工宿舍、教育教學設施等場所和設備衛生整潔。三是開展學校垃圾集中處理整治活動。各學校要建立垃圾臺或指定垃圾處理點,對垃圾進行分類集中處理,能焚燒處理的垃圾先進行焚燒,再到指定地點填埋處理,嚴禁將垃圾未經任何處理就隨意傾倒在河道、道路等地方,嚴防由于亂倒垃圾而污染自然環境現象的發生。四是開展校園周邊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積極采取措施,促成學校與家長、校園周邊居民聯手開展學校周邊良好衛生環境治理活動,力求取得明顯成效。向有關部門反映校門附近環境衛生的突出問題,爭取有關部門和校園周邊門店經營業主的廣泛支持,共同維護校園周邊環境衛生。

為確保活動取得實效,區教育局將采取五項措施:一是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學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專項整治領導小組,把整治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政治任務親自部署、親自抓。做到有工作方案、有管理制度、有工作機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迅速行動,全員參與。學校要周密部署,深入發動,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發動全體教職員工和廣大青少年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學校及周邊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之中,確保整治活動實效。三是強化宣傳,營造聲勢。學校要充分利用宣傳欄、廣播站、黑板報等形式,廣泛宣傳加強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專項整治的重大意義和整治要求,努力營造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環境衛生專項整治的濃厚氛圍。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你我他”活動,向父母、長輩和鄉鄰宣傳環境衛生知識,大力宣傳人與自然之間密切關系,切實把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意識轉變為自覺行為。組織學生深入街道、村莊、社區或在公路沿線義務打掃衛生,讓學生的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家長,實現“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村鎮(社區)”的目標;四是強化督查,狠抓落實。區教育局將加大督查和考核工作力度,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考核結果分優良(綠色牌)、合格(藍色牌)、不合格(黃色牌)三類等級,對考核結果在校門醒目位置張貼公示。對環境衛生不合格的學校,及時召開環境衛生后進促進會,組織環境衛生不合格學校校長到環境衛生優良學校觀摩學習。環境衛生不合格的學校,經過整改后,向區教育局提出書面申請,教育局組織相關人員評估驗收后,按環境衛生整改情況換發相應等次的環境衛生牌。對連續兩次授予環境衛生不合格(黃色牌)的學校,取消學校和校長當年的一切評先選優資格。五是健全機制,標本兼治。在高標準落實整治任務的基礎上,加強日常衛生管理,徹底消除衛生死角,有效提高教室、寢室、校園及校園周邊環境衛生潔凈程度,實現校園無紙屑、無痰跡、墻面無腳印、門窗設備無灰塵的“四無”目標。及時總結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整治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并形成制度。積極探索和創新加強環境衛生工作的形式及內容,推動全區學校環境衛生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日常化,逐步建立健全校園及周邊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