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飛起領頭雁——羅保林

(秦州區外宣辦)走進秦州區關子鎮西溝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平坦寬闊、干凈整潔的水泥道路,一排排錯落有序、新穎別致的小康住宅。村內綠樹成蔭,學校、醫院、幼兒園、文化活動中心等設施齊全。西溝村,這個昔日名不見經傳、一窮二白的小山村,在村黨支部書記羅保林的帶領下,闖出了一條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路,由昔日的貧困村一躍進入“五好村”行列。
西溝村有一流的好班子(羅保林同志自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建學校、修農路、興產業、辦醫院、幫民富等方面都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關子鎮“雙高雙強”的模范代表);有一流的陣地,功能較齊全、設施較完善(如有村兩委辦公室、會議室、西溝小學、幼兒園、村級衛生院青峰醫院、村文化室等)。以村黨支部書記羅保林為首的兩委班子緊緊抓住新農村建設的有利時機,團結帶領全村廣大群眾,以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為總要求、總目標、總抓手,發揚鎮、村干部苦抓,廣大村民苦干,上級部門苦幫;唱好重頭戲,打好主動仗,走好穩步棋,做好團體操的“三苦四好”精神,干部帶頭,群眾緊跟,大干、苦干、實干,使全村面貌發生了較大改觀,全村經濟社會事業得到了全面長足發展。
干實事 作表率
關子鎮西溝村位于秦州區西北部,全村有6個自然村305戶1439人,耕地面積2056畝。多年來由于交通不便,人多地少,土地貧瘠,村班子渙散,群眾致富門路少等原因,許多群眾生活十分困難。1994年,剛從衛校畢業不久的羅保林,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全村最年輕的一名黨員。1996年,剛滿27歲的羅保林被推上了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成為西溝村最年輕的村黨支部書記,從一名普通黨員到全村的帶頭人,羅保林暗下決心,不干就不干,干就要干出成績來。俗話說,治窮先治愚。羅保林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著手建學校。沒資金,他四處籌集,同時自己還一次性為學校捐款5000元。工程開工后,他一邊跑材料、運磚瓦,一邊現場指揮。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半年時間,一座擁有五間教室、兩間宿舍、一間辦公室的教學樓終于落成,看著全村百余名適齡兒童都走進了寬敞明亮的校舍,羅保林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這也更堅定了他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在羅書記的帶領下,全村基礎設施快速發展,實現了“六化”(即道路硬化、村莊亮化、環境美化、農田水利化、吃水自動化、住宅小康化)。針對村上行路難的問題,他墊資購進水泥,興修道路。幾年來,在他的帶領下,新修寬9米的進村道路1.8公里,并全部砂化;硬化村莊主巷道1000多米;加寬改修田間道路5條10公里;新修西溝至西華路段河堤1200米,保護耕地200余畝。同時,大力改善村內基礎設施,組織群眾對村容村貌進行整治,所有污水全部排入路旁暗渠,改變了過去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污水遍地和水道不暢問題;綠化村莊道路6公里,沿線栽植塔柏、香花槐2000余株。積極落實“一池三改”和上水工程項目,全村建成沼氣池120眼,后續管理措施完善。戶戶安裝了太陽灶,自來水全部入戶;新建幼兒園一所,操場一處,對學校操場全部硬化。近兩年新修梯田1000畝,梯田面積達到人均1畝以上,2009年硬化進村主干道2公里,新修造價20萬元的小橋一座,發動群眾投工投勞,新筑水壩一處,完成了部分小流域治理。和幾年前相比,西溝村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羅保林也贏得了全村村民的信任與支持。西溝村2008年被評為區級“生態文明村”,羅書記等4戶群眾被評為“綠色家庭”,2009年被推薦為市級“生態文明村”創建村,并經市、區環保部門驗收考核。

幫民富 帶好頭
針對村上群眾生活比較困難的問題,羅保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深認識到靠單一的糧食種植很難使群眾脫盆致富。他與村兩委一班人,按照新農村建設要求,提出了“發展種植業、壯大畜牧業、帶動服務業、提升勞務業”的經濟發展思路。在經過大量考察論證后,依據規劃要求,在種植、養殖、勞務產業方面整體開發。他帶領黨員、干部帶頭種植適宜于本村發展的紅蘋果,引導農民擴大種植面積。經過幾年發展,群眾嘗到甜頭,累計發展園1000余畝,年套裝70余萬個,栽植花椒412畝,如今蘋果產業已成為西溝村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戶均收入1萬元以上。利用本村土地資源優勢,他積極帶領群眾發展種植中藥材,全村中藥材種植面積400多畝。針對中藥材“賣難”問題,他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找銷路、跑訂單,有效解決了中藥材“銷售難”問題。同時,把勞務輸轉作為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途徑,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年輸轉農民工100多人,年創收入100多萬元。在羅保林的帶領下,西溝村群眾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村新修小康住宅54棟,家家戶戶通上了電視、電話,2008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400元,2009年新建小康農宅69棟。
辦醫院 解民憂
羅保林出生于醫生世家,作為醫生,他以良好的醫德醫風、精湛的醫術和樂善好施的品德贏得了眾多患者的稱贊,羅保林的家庭醫院聲名遠揚,前來應診的人絡繹不絕,原有的病房遠遠不能滿足患者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籌資金26萬元,建起了一座1000多平方米的住院樓。如今,由7名家庭成員組成的醫務隊伍,已有5人取得了鄉村醫士資格。經過勤奮努力不斷探索,羅保林父子兩人先后均被國家衛生部等三家機構聯合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醫院固定資產達100多萬元,年門診量達3萬多人次,年收入10多萬元,診治范圍輻射秦州、甘谷、麥積的10多個鄉鎮,羅保林作為家中的長子,深知父親創辦醫院的初衷和不易,那就是讓更多的人免受病痛折磨。因此,在他接診的患者中,無論是遠鄉近鄰還是貧窮富貴,他都一視同仁,甚至有些患者無錢求醫,他都一一收治。去年,甘谷縣古坡鄉古坡村一個孩子摔傷,在沒交一分錢的情況下住進了醫院,經過羅保林的精心醫冶,孩子很快痊愈,但1300多元的醫療費卻難住了這名患者家屬,羅保林聽說患者家屬要將家中耕牛賣掉來付醫藥費用后,當即決定費用全免。患者家屬感動地直掉眼淚,拉著他的手直說:“你真是我們家的救命恩人”。像這樣的例子在羅保林的醫院不勝枚舉。他家每年免掉特困戶、五保戶的醫療費就達一萬多元,每年欠帳幾萬元。他不僅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更是一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
舍小家 顧大家
抗震救災沖在前。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他顧不上查看自家的房屋,對正在給病人取藥的妻子說:“現在還危險,我們先盡快把病人轉移到院子去,其他的事暫不要管。”他一邊給妻子安排,一邊又喊來了家里其他人一起趕快將病人轉移到院子里。將病人全部轉移到安全地方后,對妻子說:“你們先看著病人,我還有急事。”還未等妻子回過神來,他已不見身影,面對突如其來的災情,作為支部書記,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他趕緊跑到村委會,利用廣播組織群眾轉移。同時,緊急召開抗震救災緊急會議,與班子成員一道逐戶查看災情。一直忙到天黑,將全村群眾全部轉移。當回到家中時,他才知道自家的房屋在地震中已嚴重損壞。5月17日,鎮政府組織募捐活動,他聽說后,二話沒說將隨身攜帶的1000多錢投進了募捐箱。他又繳納了200元“特殊黨費”,并在村上大力宣傳,積極組織群眾捐款,他的妻子第一個將100元投入到募捐箱中,全村共募得善款1885元。群眾感激地說:“他真是我們的好書記。”他為了人民群眾的安全,舍小家,顧大家,沖鋒在前,不顧個人安危,與全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充分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抓班子 帶隊伍
建一流村班子是羅保林不懈追求的目標。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他清醒地認識到,要想干好各項工作,必須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發揮好“火車頭”作用。“打鐵必先自身硬”,要得到群眾的信任與支持,黨員干部必須干在前、做表率。一是狠抓學習,夯實黨員干部思想基礎。黨支部每年都要利用農閑季節舉辦各種培訓班,組織學習黨的基本知識以及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二是健全制度,保證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建立村民議事制度,認真傾聽村民代表的意見、建議。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制定了西溝村干部廉潔自律制度、村規民約等。建立民主監督制度,堅持村務公開和村民代表提案答復處理制度。在財務收支上,堅持每月公布一次,年終向村民大會作全面匯報。在他的倡導和努力下,西溝村堅持一事一議的好制度,凡是村上的大事他都要提交群眾代表會進行表決。在2008年的新農村建設中,全村全年投入義務工1.7萬多個。村上原先有一名叫李歲家的群眾,是多年的難纏戶,但由于受到羅保林的感召,積極投入新農村建設,并作為群眾代表參與村級事務決策,2009年被評為全村新農村建設先進個人。
清正廉潔、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是羅書記奉行當好村干部的原則。村上集體底子薄弱,爭取到了項目資金必須用到刀刃上,羅書記在村務開支上“摳門”、精打細算是出了名的,不該花的錢他一分錢也舍不得花,跟他一起辦事的干部、群眾都知道。無論是去市上開會或辦事,他經常帶同去的人到市上自家的樓房內吃飯,除非遇到時間緊,他與同行的人都是吃一碗牛肉面了事。跟他外出辦事是一件苦差事,但久而久之,大家都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節省開支、不占集體便宜,是他為人行事的本色。
講文明 樹新風
羅保林不僅重視物質文明建設,同時十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通過開展評選“科技致富能手”、“遵紀守法戶”、“計生光榮戶”、“十星級文明農戶”、“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動,大力倡導文明節儉、健康向上的新風尚,村黨支部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壽事不辦、神事禁辦”的移風易俗活動。在羅書記的帶領下,公益事業步伐加快。幼兒園設備及活動場地已完善,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全村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計生率達到98%以上,全村戶戶人人參加新農合,參合率100%,建立健全醫療救助制度;五保戶供養率達到100%,廣播、電視普及率達100%;電話(含移動電話)入戶率80%以上。在文化建設上有閱覽室、圖書室、活動室。在公共事業發展上,投資87萬元,建成青峰醫院一棟;投資21萬元,以高標準要求,建成教學樓一棟。在村莊環境衛生整治上實施新農村環境保護示范工程,確立環保監督員1名,設立一名垃圾清理員,設立垃圾堆放點五處,垃圾清運車2輛。同時大力弘揚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精神。本村女黨員王新巧住的房子還是70年代的土坯房,房子年久失修,破爛不堪,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無處安身,而且十分危險。面對這一情況,他發起了為老黨員捐資修房的倡議,帶頭捐資3000元。在他的帶動下,本村黨員村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次捐資4000多元。隨后他又多方聯系,爭取到了4000多元資金,資金到位后,他扔下繁忙的醫院工作不顧,跑材料,尋木匠,一管到底,并發動群眾投工投勞,經過一月多的苦干,5間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建成了,母子倆結束了住草房的歷史,徹底解決了老黨員的后顧之憂。2009年村上表彰獎勵了新農村建設“十佳個人”,極大的激發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如今,村里尊老愛幼、互幫互助,人人做好事蔚然成風。西溝村村風民風得到極大好轉,用路不拾遺形容毫不過份。鎮計生專干徐亮亮在村上入戶過程中,將手機丟失,經羅書記廣播通知,當天撿到手機的群眾便交到了羅書記手中。
羅書記腳踏實地,一心一意為集體、為群眾辦事的事例不勝枚舉,他扎實的工作作風深深影響并帶動村兩委一班人勤奮工作,使西溝村經濟社會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得到了群眾和上級組織的肯定。西溝村先后被評為全區“五好示范村”、“平安村”、全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全市“黨建示范點”、全國“民主法制示范村”;西溝村黨支部多次被市、區評為“先進村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羅保林個人先后被市、區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青年星火帶頭人”、全市“優秀村黨支部書記”、“精神文明先進個人”等稱號。許許多多的榮譽,見證了一位普通的村黨支部書記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出的不平凡業績。
羅保林,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一位優秀的村黨支部書記,十幾年如一日,一心撲在工作上,全心全意為群眾謀福利,得到了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回眸,碩果累累,展望,前程似錦。羅書記立志帶領全村黨員干部和群眾勤奮努力,開拓創新,不懈追求,為把西溝村建設的更加美好而貢獻自己的畢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