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外宣辦)秦州區牡丹鎮石咀小學代課教師辛學文,用拐杖支撐著殘疾的身體為學生們辛苦教學30載,家長和學生們都親切地叫他“拐杖教師”。
辛學文是石咀小學的一名語文代課教師。每天上課下課,他都拄著拐杖,從樓梯上上下下十多個來回。上午的語文課,他要為班里僅有的五個學生復習課文《靜夜思》。在領讀了幾遍后,辛學文就讓同學們練習默寫。
辛學文小時候患了小兒麻痹,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病情不斷加重,嚴重影響了他的學習和生活。1982年初中畢業后,再也無法上學的辛學文受聘來到石咀小學任教,和其他兩位老師一起為孩子們上課。剛開始三年,他每年的薪水是村里發的400斤玉米。1985年起,他拿到了每個月22.5元的工資,1987年起提高到45元。但由于父母年事已高,弟弟的身體由于殘疾無法勞動,這些微薄的收入常常讓他入不敷出。慢慢地,辛學文產生了想轉行做生意的想法。
“當時想搞根雕藝術,但是左想右想離不開學生,加上村上、教師、領導的支持,我又返回到了學校。”辛學文說。
離不開學生的辛學文返回學校后,在教學工作中更加努力。每天他總是早出晚歸,一心撲在學校。一個學期期末,辛學文突然患了急性胃炎,幾天時間連續發高燒,但為了讓學生們考好試,他就一直堅守在學校。“最后胃燒成胃穿孔了,一夜之間做了兩次手術,當我清醒以后,我最想見的是我的學生們。”辛學文說,孩子們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成了他永遠的牽掛。
幾年后,石咀小學的學生由原來的90多名銳減到了現在的11名,學校也變成了中心小學附屬的教學點。看著學生一天天減少,辛學文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學生少了,他的教學質量卻沒有下降,每年的統考中,辛學文所帶學生各科的綜合成績始終處于全學區的前列。
近30年間,這個偏僻的教學點走出了一批批大學生。辛學文說,學生的光明前景,是對自己艱苦教學的最大回報,而他卻至今一直未娶。自2010年起,他拿到了每月500元的工資,區上和鎮里知道他的情況后,為他辦理了農村低保,一年可以領到3000元。看到現在的一切,辛學文覺得已經很滿足了。“這三十年間,我認為作為一個殘疾人,能為鄉村的學生服務,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一直會堅持走下去的。”辛學文對記者說,他要用自己的知識幫助孩子們走出山溝,讓他們看到外面豐富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