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外宣辦)農產品經紀人是指從事農產品收購、儲運、銷售以及銷售代理、信息傳遞、服務等中介活動而獲取傭金或利潤的經紀組織和個人。自1999年以來,一批思想活、路子廣的農產品經紀人便一直活躍在秦州區農產品產銷一線。他們的出現,對推動農產品對外銷售,服務農村經濟,促進全區農業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自2002年至2009年這八年的發展高峰期后,農產品經紀人的生意卻越來越清淡,原因何在呢?記者就此做了深入了解。
48歲的秦州區太京鄉村民景永宏是秦州區第一批農村經紀人,從1999年開始,他就開始從事農產品異地銷售的生意,是天水市農產品交易發展中走在前列的資深經紀人,曾經獲得過市政府頒發的“優秀經紀人”和“黨員示范崗”等獎勵。景先生對記者表示:“從農戶手中收購農產品是我工作中的重點,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農產品賣到價格高的地方去。我市出產的主要農作物是蔬菜和水果,每年從五一左右我就開始忙活,最先收到的是蒜苔,然后是大蒜、杏子、桃子、酥梨、鴨梨和蘋果,每年都要忙到10月才可以休息,過年前后又要奔忙于年貨,的確是很累的。”
“這門生意其實非常不好做,首先得了解市場行情,熟悉周邊幾個省市農產品的價格;其次還要有暢通的物流,以保證農產品在運輸中不會因為延遲而壞掉;最后還要有開闊的收購渠道,確保可以再銷售旺季不斷貨。”景先生對記者表示,“因為蔬菜水果的銷售具有季節性,天氣一熱非常有可能會壞掉,所以必須要抓住市場行情,時間上一旦有所拖延,就有可能會賠錢。”
接著,景先生給記者講起了一段銷售經歷:“以2009年冬天收香菜為例,那年我市的香菜庫存量非常的大,打聽到外地的銷售價格比較高,因此我和合伙人決定將這批香菜運到西寧和西安分別銷售,但到了地方一看,一斤香菜的批發價跌到僅僅只有4毛錢,就這樣賣掉的話肯定會賠錢。這時又有朋友從新疆打電話來說新疆因為天氣過冷,蔬菜價格倍漲,所以我們就決定所有的香菜全部前往新疆,想不到的是在阿拉山口遇上了暴風雪,堆在外圍的香菜全部受了凍,等車隊到達新疆的蔬菜批發市場時,只能將外圍壞掉的菜扔掉了,雖然當地蔬菜價格高,但兩頭一抵消,我們還是賠了不少錢。”
“這筆賠本買賣也讓我徹底明白了信息對于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性,為此,我專門拉了網線,了解各地蔬菜的行情,在出貨階段還要關注目標所在地的天氣狀況,以保證我們的經營能夠盡量少受各種意外情況的干擾。”
當問及時下我市的農產品經營狀況時,景永宏告訴記者:“自2009年以后,天水的農產品銷售越來越難做了,一來各種費用都在漲,人工費、庫存費、代辦費等都是一個勁地漲;二來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競爭壓力非常大。”
“以人工費來說,我們將農產品裝車需要不少工人來參與裝卸,一袋60斤的大蒜的搬運費是以前是每袋3塊多,今年漲到了每袋5元錢,一車貨的裝卸費用就要幾百元,此外,運輸費也越來越貴,一車蔬菜拉到西安的蔬菜批發市場時成本就要將近兩千元。”
“作為經銷商,我們的確沒有更多的時間親自去收購農產品,只有委托當地熟識的農戶代為收貨,每斤貨物的代辦費用是1毛錢,雖然聽著好像不多,但我們每次收購都是十幾噸甚至數十噸,這樣算下來,代辦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了。”
“對于反季節農產品來說,我們的做法是在果品收獲期大量收購,然后存入冷庫,等該農產品停產之后再拿出來進行銷售,這樣既能保證消費者能夠吃到想吃的農產品,也能較大的提升我們的附加利潤。但如今冷庫庫存費也漲到每斤貨品0.12元了,這樣每噸貨每個月的庫存費就是三四百元,無形中又增加我們的成本。”
“所幸,去年國家出臺了新政策,開通了“綠色通道”,對于農產品運輸車輛免收過路費,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們的經營成本,但各個批發市場的市場管理費用卻上漲了,此外,還要上交2.4%的國稅和相應的地方稅,各種上漲的費用直接導致了農產品在最后銷售環節的漲價,因此網上熱炒的‘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等也是讓我們有苦說不出,好像我們黑著心,賺了多少錢一樣。”
談到對將來的計劃,景永宏露出一絲無奈,“這個行業的存在和發展符合國家關于農村經濟發展的規劃和方向,但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資金薄弱、正規化程度低、專業人士少等因素都對農業經濟人的發展具有不利的影響。只有市場進一步成熟和穩定之后,我們才能再次發展壯大起來,并走向企業化、正規化。”
“就目前的農產品市場來說,不少菜品和果品都具有不小的風險性,價格較為穩定的菜品卻因為做的人多也不賺錢,還因為缺乏相應的管理和發展規劃致使競爭出現了白熱化,甚至有惡性競爭的趨向。不少新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員為了大量占據供求市場,而不顧果品的質量,壞的破的都會回收,去年的蘋果就是因為品相太差,導致了蘋果的整體銷售都受到影響,為了不賠錢,我們只能把花牛蘋果壓在冷庫里,但冷藏費也比較高,因為這樣的惡性競爭,去年我們去年做過蘋果生意的人都賠錢了。”
“再比如說前年5月,我市蒜苔大豐收,按說價錢不會很高,但同行們不計成本的大量采購又導致了價錢的上漲,我用高于平常的價格收購了一批蒜苔,除了部分轉賣到西寧,剩下的全都存進了冷庫,希望冬季能夠賣個好價錢,但不曾想,因為收購蒜苔的人太多,冷庫的冷藏費用都漲了,結果那年所有做蒜苔生意的人都賠了錢,至今還有不少蒜苔還壓在庫房里。”景先生如是說。
對于目前這種一窩蜂哄搶式的競爭模式,景先生的合伙人趙利軍對記者表示,“這種惡性競爭是導致農業經濟人走向衰落的最大原因,非常不利于農產品銷售的健康發展,不少商戶見什么品種賺錢就爭搶什么品種,完全不曾考慮自身的特點和地域優勢,這種不計后果的野蠻發展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毀掉農貿的發展,所以,農業經紀人行業想要發展壯大,特色化是必然之路。”
趙利軍接著說道:“相對于蔬菜來說,果品經營的市場要相對規范一些,其中有不少可供吸取的經驗。比如區域化,各個地區都已各自的特色果品為經銷重點,不越界經營,這樣也能突出區域重點,相互之間有一個利益緩沖帶,所以區域化也是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
當問及對下一步發展的計劃,景永宏和趙利軍,以及其他幾個合伙人計劃著成立一家農產品貿易公司,從個人單干轉為正規化的共同經營,并進一步加大投入,使農產品經營能夠走上企業化的道路,這樣既能使帶動當地經濟,幫助農戶提高收入,又能對農戶所種植的品種擁有較大的選擇權,指導農戶的種植市場所需或所缺的農產,達成真正的特色化、區域化農產品生產,真正實現市場經濟對農業的調控作用,以避免“菜貴傷民、菜賤傷農”等不正常市場規律,使得消費者和種植戶雙方都能得到滿意的結果,雖然目前的市場行情不是很穩定,但只要農業經濟人們能夠正確認識到“特色化、區域化、正規化”這三點,農產品經營的發展之路就會明朗許多,也會好走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