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暴洪災害致使秦州區娘娘壩鎮花園村成了重災區,該村7個自然組的8戶民房全部被洪水沖走,18戶村民的房屋倒塌,97戶成了危房。其中,陶家莊、丁家莊、史家莊3個村子幾乎成了一片廢墟,需要整體搬遷。即使如此,該村卻沒有出現人員傷亡。在該村黨支部的領導下,全村254戶1330口人迅速走出災害帶來的陰影,從抗災自救迅速轉入災后重建。
暴洪來襲 花園村成重災區
在秦州區娘娘壩鎮的花園溝里,有一個山清水秀的花園村。該村雨子溝、陶家莊、丁家莊、史家莊、緱家莊等7個自然組254戶1330口人就生活在溝里。
他們面河依山而居,綠樹成蔭、河水潺潺的秀麗風光儼然讓這里成了世外桃源。曾幾何時,不僅生活在這里的村民怡然自得,還惹得城里人三五成群前來這里旅游觀光。
然而,連日來的暴洪災害讓這里變得滿目瘡痍。特別是“7·25”暴洪災害,使該村村民遭受了巨大損失。
7月底,記者前往該村采訪時看到,通往花園村7個自然組的進村公路幾乎全部被沖毀,臨河而建的房屋大多被洪水沖得只剩下了殘垣斷壁,有的甚至已變成了河壩,連原來建房的宅基地都找不到了。
河岸邊,不僅被洪水沖毀的莊稼、沖倒的電線桿隨處可見,甚至有時還能看到陷入淤泥中的農用車。特別是陶家莊、丁家莊、史家莊3個村子,放眼望去,舊房大部分倒塌,村中到處是淤泥和流水,幾乎成了一片廢墟。
“7月25日早上,8戶鄰居家靠河而建的房子一下子被來勢兇猛的洪水卷走了。我家的3間偏房成了危房,鄰居邢田軍家新建的2層樓也倒塌了。唉,活了半輩子了,還從來沒見過花園河有這么大的洪水,那陣勢實在是嚇人喲。”
提起當時發洪水的情景,因腰腿疼行動不便留守在家的李建華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抗洪救災黨支部沖在前
雖然連日來的暴洪災害讓花園村成了重災區,但是卻沒有出現人員傷亡,受災群眾財產大部分也得到了及時轉移。這一切都多虧了該村黨支部一班人的努力。
“6·20”、“7·08”暴洪災害使花園村黨支部班子成員認識到,此次暴洪災害來勢兇猛,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早在7月24日下暴雨之前,村支書劉隨堂便將支部副書記邢兆吉、村主任舒金堂、村文書堂九生分配到災情嚴重的幾個村上,組織群眾轉移財產,做好對暴洪災害的防范工作。
劉隨堂就住在雨子溝自然組,7月24日,當他看到平時溫馴的花園河水變得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一般,河水不斷上漲,水流越來越急,急忙招呼群眾防范。他先是和幾名村民一起將村上的殘疾人李建華及8旬老太邢貴啟,轉移到村里安全的村民家。之后,又幫助距離河最近的劉建東、王文中轉移財產。
在他的幫助下,劉建東家的28袋糧食,王文中家的17袋糧食,都轉移到了安全地帶。辦妥這一切后,同樣靠河而居的他,才開始轉移自家的財產。
在這次暴洪災害中,盡管他家的上房成了危房,偏房倒塌,但是,他卻顧不得查看自家的災情。因為,他清楚全村7個自然組254戶1330口人要戰勝這場自然災害,離不開黨支部的堅強領導。
由于通訊、供電、道路全部中斷,查看7個自然組的災情只能靠兩條腿。每天回到家里,黨支部的每一個人渾身就像散了架似的。但他們從來沒有喊過一聲累,而是用他們的堅強和樂觀,給了村民抗洪救災的信心和力量。

重建家園 黨支部給村民希望
這些天,隨著天氣日益好轉,花園村黨支部的工作重心,也逐漸轉移到了災后重建上。
劉隨堂帶領黨支部班子,先是配合市、區交通局搶通了廟溝到花園及李子園的道路。之后,又帶領村民清理村中的淤泥,拆除危房,從中搶出木料,以減輕重建房屋時的負擔。
要搶通花園河沿岸的道路談何容易。因為,沿岸的道路一段段都被沖斷,有的水泥板的斷茬橫七豎八地泡在河水中,有的則全部被淤泥覆蓋,根本分不清路在哪兒。
但是,想到運輸救災物資和災后重建運輸材料,都需要交通通暢時,劉隨堂和支部班子的成員都豁出去了。他們顧不上回家吃飯,渴了就喝口礦泉水,餓了就吃包方便面,全力奮戰在河岸邊。
就這樣,他們為廟溝到花園及李子園的道路貫通立下了汗馬功勞。
要拆除危房,從廢墟中搶出木料,最操心的莫過于安全問題。因為,一旦殘垣斷壁倒塌,將會帶來二次意想不到的災害。因此,他們將村中的危房戶分成組,讓支部班子成員進行包干負責,確保了危房拆除的安全。
當然,這幾天該村支部最忙的事情是,陪著省、市地質專家在花園溝里為陶家莊、丁家莊、史家莊3個村子選擇災后重建的合適地址。
劉隨堂告訴記者:“雖然接二連三的暴洪災害,讓咱們花園村的群眾大都遭受了巨大損失。但只要有堅強的黨支部的領導,只要有不屈不撓的群眾,相信再大的困難都難不倒咱們,災后重建必將建設一個更加美麗的花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