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聯”行動 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生動實踐
——秦州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側記

(喜獲豐收)
各級黨員干部深入“雙聯”村與廣大群眾座談交流,征求群眾意見、建議,以廣大群眾為鏡正衣冠、改作風,積極開展幫扶行動;他們通過向農戶宣傳各項惠農富民政策,分析謀劃發展致富出路,乃至送去春耕生產物資和醫療服務、科技信息等,使得秦州區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道路,正在通過教育實踐活動這一“連心橋”變得通暢……
自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秦州區把推進“雙聯”行動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把教育實踐活動作為“雙聯”行動的有力保障,以教育實踐活動促進“雙聯”工作落實,以“雙聯”工作落實豐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雙聯”行動這一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生動實踐,干群感情更加深厚了,幫扶村發展思路更加清晰了,為民富民措施多了,黨員干部工作作風有了好轉,出現了一系列可喜的變化。

(汪川鎮斜坡村陣地)

(柴山村秋季建園)
干群感情深了
4月4日上午,秦州區華岐鄉下馬村果園內,一堂接“地氣”的果樹修剪課正在進行。該村百余名果農把兩位果樹專家圍在中間,邊聆聽他們講解的蘋果優良品種選擇、果園標準化建設、果樹病蟲害防治等知識,邊咨詢果園土肥水管理辦法、果樹修剪技術等問題。
果樹專家深入淺出的講解,對村民手把手進行修剪枝條的示范和指導,不時贏得現場果農陣陣熱烈的掌聲。
這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秦州區婦聯、科協在“雙聯”幫扶村開展的一次果園管理技術培訓。培訓會上,技術指導、現場授課、發放資料等切合群眾實際需求的一系列活動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真正做到了服務“零距離”。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像這樣密切干群感情的實事還有很多。秦州區扶貧辦黨員干部來到關子鎮孫家坡村,爭當惠農政策“宣傳員”、社情民意“調查員”、科技培訓“教導員”、村民致富“信息員”和經驗典型“推廣員”;區住建局前往 “雙聯”幫扶點齊壽鄉火焰村,征詢群眾對區住建局領導班子、黨員干部在“四風”方面和工作方面的意見、建議;區工會組織醫療小分隊來到“雙聯”點秦嶺鄉董集寨村為偏遠鄉村的農民群眾免費實施健康普查,通過專家醫師問診,B超、心電圖、尿液和血液化驗等項目,為全村176名農民實施了健康檢查。
在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市、區領導則堅持以上率下,把深入“雙聯”村作為引領學習教育、聽取意見建議、調查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方式,主動到基層一線“接地氣”,在與基層黨員干部的互動交流中加深學習,在進門入戶中增進與群眾的感情。
市委書記王銳多次深入聯系點中梁鄉劉家河村邀請干部群眾共聚一堂,傾聽民意、真誠交流,詳細詢問各項“雙聯”項目落實、產業發展情況及今年全村的發展規劃。在推心置腹的互動交流中,拉近了與干部群眾的距離。干部群眾就村內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關系全村發展的問題紛紛建言獻策,并從“四風”方面向市、區領導提出了意見。
王銳認真傾聽群眾意見、建議,不時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并將干部群眾反映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王銳表示,只有聚焦“四風”,以誠懇的態度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找準突破口,才能做到即知即改,讓群眾真正看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效。
3月24日,市委常委、秦州區委書記張明泰來到“雙聯”點天水鎮柴山村,就“為民、務實、清廉”主題及解決“四風”問題談了自己的體會,鼓勵黨員群眾結合生產、生活實際,提出意見、建議。與會群眾敞開心扉,針對村內巷道硬化、文化廣場建設等提出了各自的意見、建議。
“雙聯”行動開展以來,通過張明泰書記的幫扶,柴山村的村容環境有了大力改善,富民產業初顯端倪,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黨員干部與當地群眾感情變得更加融洽。
通過踐行群眾路線,在“雙聯”行動中,秦州區廣大黨員干部與群眾打成了一片,認真傾聽群眾意見,空洞的說教開始向有形服務轉變,一些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干群關系比以前更密切了。

(舒家壩村中藥材種植)
發展思路清了
干群關系密切了,群眾才能暢所欲言,把阻礙村集體發展和他們致富奔小康存在的問題毫無保留地說出來。從而使得各級黨員干部找準癥結,對癥“下藥”,幫助“雙聯”村理清發展思路。
秦嶺鄉馬鞍山村共有350人,13名黨員,全村經濟情況較差,屬于貧困村。由于地處高寒陰濕地帶,不利于農作物生長,雖然村民外出務工,但由于沒有專業技能,收入普遍較低。
從對群眾的調查中了解到這一村情后,秦州區編辦黨員干部多次來到馬鞍山村各自聯系的農戶家中,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理思路、出點子、謀發展。他們通過向聯系戶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提供市場信息和務工信息,幫助群眾轉觀念、換腦筋、增本領,進一步幫助聯系戶理清了發展思想,尋找到了發展路子。
秦嶺鄉斜坡村和大莊村分別是區委宣傳部和秦州公安分局的“雙聯”村。調查了解到兩村傳統經濟作物增收難、農民致富步子慢的現狀后,兩家單位今年為大莊村“雙聯”戶試種大櫻桃35畝、核桃20畝,為斜坡村爭取到4萬元資金用于中藥材基地和陣地建設,從而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幫助村民致富增收。
秦州區林業局結合“雙聯”村村情,扶持牡丹鎮紅土坡村流轉土地,提供落葉松苗木2萬多株,造林100畝;為河脈村硬化主干道及新修農路2.9公里,投入苗木1.1萬多株,建成核桃園500畝,并計劃籌措資金4萬元,為河脈村和王家大山村搭建便民橋、進行道路整修拓寬。
為了明確今年的幫扶計劃和措施,秦州區委農工部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與“雙聯”村天水鎮孫陳村村兩委班子、村民代表座談交流,通過探討,提出了建設美麗鄉村的基本思路:搶抓天什高速公路過境的機遇,謀劃發展農家樂和觀光旅游農業;積極改造舊果園、規范管理新果園,培育壯大村上支柱產業;依托食醋作坊、孵化雞苗、畜禽養殖、農機修理等家庭產業,大力發展家庭經濟;組織村民參加各種科技培訓班、農民技能培訓班,不斷提高村民綜合素質和致富技能。
在“雙聯”行動中,市、區領導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前往各自聯系點,詳細了解貧困戶生產、生活和聯系村產業發展情況,并與干部群眾座談,共議脫貧致富的思路和辦法。
3月31日,市人大主任柴金祥來到“雙聯”點中梁鄉李家莊村,與村干部、黨員、群眾代表親切交談,仔細詢問“雙聯”項目落實情況、產業發展情況,及今年全村經濟發展的規劃打算;詳細了解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征求村民對活動的意見、建議。
進一步明確發展思路后,為加快聯系村發展步子,柴金祥表示,將通過和相關部門溝通協調,解決村民吃水難、產業路修建、400畝核桃園建設、基礎設施完善、村巷道美化亮化等6項惠民項目。通過 “雙聯”這一載體,爭取早日讓李家莊村脫貧致富。
秦州區人大主任文月平也多次深入到“雙聯”點皂郊鎮馮家坪村進行調研,與鎮、村干部及部分群眾共同商討今年的幫扶工作。
通過調研,文月平指出:馮家坪村近年來撂荒地增多,村上要利用交通便利優勢和有果品種植的傳統等優勢,開展土地流轉工作,進行果園建設;同時,對通村水泥路水毀路段進行維修加固,在道路兩邊栽種行道樹,進行綠化美化,爭取建設成為景觀路。
通過謀劃,馮家坪村干部群眾對發展致富有了足夠的信心,對將馮家坪村打造成“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示范村的目標也更加明確。
在“雙聯”行動中,秦州區按照單位聯系村組、干部聯系農戶的原則,廣大黨員干部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一邊架起黨委政府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一邊做群眾發展的“知心人”,通過爭取項目、贈送物資、看望慰問等形式,與聯系戶結成“親戚”,在給他們送去愛心和溫暖的同時,與他們一起想辦法、謀發展,理清發展思路,力所能及地辦實事,加快了“雙聯”村發展和聯系戶致富的步伐。

(中梁鄉楊家山村新建的陣地)
幫扶措施多了
理清發展思路僅僅是為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果沒有一定的幫扶措施,“雙聯”村發展和聯系戶致富仍然是一句空話。因此,在此次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秦州區政法委開展了民營企業“聯民又聯心、共建新農村”行動。倡導社會力量幫扶,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參與、量力而行的原則,與天水浙江商會、天水卓雅服飾公司、天水高盛紡織公司、天水天天樂菜籃子公司等多家企業來到 “雙聯”點平南鎮何山村,就該村建立勞務輸轉基地、搞好土地流轉、調整產業結構等問題,與村民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并為他們送去了天水浙江商會捐助的價值近萬元的化肥和辦公桌椅,支助聯系村農戶開展春耕生產,把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落實到“雙聯”行動中。
秦州區政法委所引入的民間商會參與“雙聯”行動,搭建起了企業與村級組織、村民之間信息互通、商農共建的平臺,激發了社會組織活力,調動了農民生產、生活的積極性。
秦州區各街道則發揮“雙聯”幫扶戶多元化的特點,創新工作,采取多樣措施,讓“雙聯”戶在活動中感受到街道工作人員為民務實的工作作風。
七里墩街道分別在長控、東十里社區和羅玉社區創辦了“愛心超市”和“慈善超市”,發放民情聯系卡,提供餐飲、家政維修等便民服務的聯系方式,努力為“雙聯” 戶提供便捷、高效服務;大城街道聯系仁和醫院對轄區“雙聯”戶和居民進行免費體檢、住院130多人次,費用2萬元,隨后又聯系退休醫師醫院免費給“雙聯”戶發放愛心就診卡。
秦州區西北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秦州區委、區政府為農村群眾辦理的最具體、最直接的惠民實事,工程總投資2202萬元,工程建成后將解決關子、藉口、太京3鎮41村5681戶、2.5萬多人和17所學校4440名師生的安全飲水問題。
廣大農村群眾最為關注的路難行、車難通、田難進問題,也是秦州區委、區政府關注最多、投資力量最大的農村問題。通過“三包”責任制,強化目標責任管理,充分發揮區交通局在推動農村公路建設中的牽頭抓總作用,形成了全區上下支持交通、大干快上、加快發展的良好氛圍。
全區村村通水泥路目前基本覆蓋,區域內以國省道為依托、區鄉道路為骨架、鄉村道路為網絡的兩縱四橫“目字型”農村公路主骨架已經形成,全區境內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741公里,實現了所有鄉鎮通油路,9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
“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是脫貧致富的一次大攻堅。 “雙聯”幫扶單位通過幫扶措施解決群眾發展難題的同時,市、區領導也緊貼教育實踐活動,為聯系點出謀劃策,送去致富舉措。
市委副書記、市長楊維俊多次前往“雙聯”行動聯系點中梁鄉楊家山村和草胡村,調研檢查幫扶項目實施和產業發展情況,并同村干部、群眾一道商討今年的“雙聯”重點工作和幫扶項目。
楊維俊表示:今年將通過和鄉村兩級干部凝心聚力、調整結構,利用區位優勢發展城郊經濟,培育壯大果品、勞務和“農家樂”等富民產業,切實提高農民收入;進一步抓好幫扶項目特別是農村道路、橋梁、小巷道硬化等項目的實施,加快建設進度,力爭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改善貧困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同時,深入開展“培育產業增收年”活動,立足鄉情村情,發揮城郊優勢,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壯大以蘋果、大櫻桃為主的果品業,通過對外輸出與就地轉移相結合的方式發展勞務經濟,積極引導農民群眾發展“農家樂”,進一步增加農民的收入。
秦州區委副書記、區長何東早在2013年便協調核桃苗木6000多株,為聯系點藉口鎮高廟村建設核桃園300畝,同時硬化村內巷道3公里。
今年,在教育實踐活動中,他又先后多次前往該村,與當地群眾共同探尋制約村莊發展的癥結所在,謀劃脫貧致富出路。經過探討,大家一致認為,高廟村要在現有栽植核桃的基礎上,積極發展以核桃為主的林果產業,擴大種植規模,促進農業增效。
為了讓核桃產業真正成為高廟村的“朝陽產業”,該村今年又新增核桃建園200畝,進一步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
同時,何東和天水卷煙廠負責人還前往聯系點汪川鎮成河村,就“雙聯”工作開展情況及城鄉一體化建設進行調研。何東希望天水卷煙廠今后能繼續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不斷改善成河村基礎設施條件,建立產業園,使當地老百姓能早日致富奔小康。
民間商會參與“雙聯”行動、街道社區開展多元幫扶、聯系領導進行產業支持,僅是秦州區踐行群眾路線開展“雙聯”行動的幾個剪影。調整種植結構、按照“一村一品”發展特色種植、贈送春耕物資、積極爭取落實項目等。在教育實踐活動中,一項項幫扶措施的落實,正讓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道路變得暢通起來。

(通村水泥路)
工作作風實了
一項項幫扶措施的落實,使“雙聯”點的群眾受益了,也讓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更加務實了。
近期以來,在秦州區的一些鄉鎮的集市上,可以看到區植保站技術人員利用鄉鎮逢集日,發放宣傳技術資料、培訓材料等,就小麥“一噴三防”的政策、農藥的安全使用、條銹病防治等技術對群眾進行現場宣傳講解,受到了群眾的歡迎和好評。
2014年春耕生產以來,秦州區農業局把“雙聯”行動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載體,通過開展科技大講堂、科技趕集、包村聯戶指導、農民科技培訓及農資打假保春耕“五大行動”,深入宣傳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全面開展技術培訓指導,對農資市場進行專項檢查,掀起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高潮。農業干部在春耕生產期間,走出機關大院,深入基層,作風上的庸、懶、散問題正在得到改變。
去年,受特大暴洪災害影響,秦州區東十里工業園區捐資6萬元扶持娘娘壩鎮張山村修建的3座便民“連心橋”被洪水沖毀,給村民出行帶來極大不便。
東十里工業園區管委會遂將災后重建列成為園區主要幫扶工作之一。園區管委會以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轉變與群眾融不到一起、不了解基層、不懂得群眾等不良作風,通過走訪調研張山村,對幫扶工作早計劃、早安排。3月11日,園區干部將4噸水泥、2噸鋼筋租車送到了張山村,用這些水泥、鋼材來幫助他們重建便民橋。
“聯村聯戶、為民富民”主要培養干部為民解難、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和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生活作風。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市、區領導以轉變“四風”為切入點,通過深入聯系點調研幫扶,轉變工作作風。
市政協主席宋尚有輕車簡從多次來到“雙聯”點關子鎮韓安村,深入田間地頭,一邊認真察看幫扶新建果園的管護、產業路的修建等情況,一邊詢問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困難。隨后與村干部群眾代表座談交流,傾聽百姓心聲,征求村民的意見建議,為群眾脫貧致富出主意、想辦法。宋尚有鼓勵大家立新志、探新路、創新業,齊心協力建設新農村。
4月8日,秦州區政協主席宋丕林先后前往聯系點中梁鄉楊家山村和茹家灣村,了解美麗鄉村建設和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情況。宋丕林一來到聯系點,就直奔田間地頭,察看全膜雙壟溝播、果樹建園情況,隨后又來到通村道路上查看行道樹栽植、綠化亮化等情況。
他一邊向群眾請教視察中遇到的問題,一邊與當地群眾探討楊家山村美麗鄉村建設事宜。隨后,宋丕林又趕到茹家灣村,與干部群眾座談交流,了解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情況,征求群眾意見、建議。一杯清茶、一句問候,很快拉近了領導與村民之間的距離,大家在其樂融融的氛圍里謀劃發展。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市、區四大組織其他領導和市直部門黨員干部深入各自聯系點,幫“雙聯”村建規劃,謀產業,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助推“雙聯”行動。一座座村級陣地建設、一條條產業通達道路、一片片增收致富果園,既體現了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又充分展示了他們心系百姓,與百姓同甘共苦的公仆情懷。
秦州區黨員干部結合區情實際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進村入戶開展對接幫聯、增強貧困鄉村發展能力作為“雙聯”行動的主攻方向,在接受群眾教育中拓展思路,在經受鍛煉中強化素質,在解決群眾突出問題中貼近與群眾的距離。干部工作作風在密切聯系群眾中正在得到轉變,干部素質在基層的錘打磨煉中有了進一步提高,“四風”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遏制。廣大農村、社區正在成為錘煉黨員干部、轉變工作作風、破解發展難題的大課堂、大學校。

(中梁鄉向陽村新建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