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農業產業快速發展
-----秦州區農業局2015年上半年工作綜述

今年上半年,秦州區農業局深入實施“48113”現代農業發展計劃,按照區委、區政府“515”農業農村發展行動計劃、“61111”產業發展目標,以“有特色、有規模、有效益,設施化、標準化、產業化”為發展方向,緊緊圍繞“3個突出”(突出抓好中藥材產業提升、突出抓好設施蔬菜基地建設、突出抓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4個強化”(強化糧食安全、強化科技推廣、強化惠農政策、強化基礎建設),“3個著力”(著力推進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著力推進農業綜合改革、著力推進典型亮點培育),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2015年全區完成春播農作物面積46.9萬畝,其中玉米15.02萬畝、馬鈴薯11萬畝、油料4.5萬畝、藥材7.2萬畝、蔬菜8.75萬畝、其他0.25萬畝。預計夏糧產量6.89萬噸。
一、以馳而不息的決心全力抓好科學技術培訓,在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上求突破。
今年,省上下達我區旱作農業項目頂凌覆膜任務15萬畝,其中玉米14萬畝,馬鈴薯1萬畝,實際完成15.02萬畝,其中玉米14.02萬畝,馬鈴薯1萬畝。建成平南—齊壽、汪川—大門、天水—華歧、牡丹—秦嶺、藉口—關子萬畝以上集中連片示范區5個,建成千畝以上示范點10個,500畝以上示范點20個。舉辦培訓班30期,現場培訓會38期,發放技術資料3.2萬份,培訓農民2.1萬人次。積極實施糧油高產創建項目,結合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集成配套測土配方、病蟲害綜合防控、農機具合理利用、藥劑拌種等技術,完成高產創建項目玉米面積1.526萬畝、冬油菜面積1.56萬畝、冬小麥面積1.525萬畝,增產效果明顯。
二、以科學創新的思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推動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上求創新
一是按照“品牌蔬菜提檔升級,設施蔬菜擴大規模,大露蔬菜突出特色,多種模式助推發展”的總體思路,以“西菜南移”為目標,上半年全區蔬菜種植面積11.78萬畝,其中設施蔬菜2.85萬畝、露地蔬菜8.93萬畝。全區設施蔬菜大棚達到6000余座,高原夏菜種植面積7.8萬畝,引進蔬菜新品種15個,主栽菜種13個,全區蔬菜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二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積極引導群眾,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把中藥材種植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山區群眾就地致富的新型特色產業來抓。在藉口、關子、秦嶺、牡丹、楊家寺等9鄉鎮完成中藥材種植面積7.2萬畝,主要有冬花、甘草、半夏、黨參、杜仲、蒲公英等30多個品種,預計產量1.26萬噸。發展從事中藥材產業種植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27家,流轉大戶18戶,培訓技術骨干100人,培訓農民8000人次,技術入戶率達90%,中藥材種植良種率達96%以上。三是積極探索農業發展新模式,進一步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為,全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達到17.13萬畝,新增土地流轉面積8300畝,占全區承包地總面積的18.85%。五是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建立一批管理規范、經濟效益好、帶動功能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截止2015年6月初,已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425個,新增合作社45個;家庭農場總數達到36個,新增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呈現出多層次、多領域、多元化發展態勢。六是加快綜合改革步伐,計劃完成皂郊、秦嶺、楊家寺、平南、齊壽等5鄉鎮土地確權工作,預計實測面積達到40萬畝,目前,已完成招標工作,在年底前全面完成。
三、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抓好示范帶動作用,在農業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上求創新。
今年,我局以建設有亮點、示范有看點、工作有特點為創建目標,創建市級科學發展示范點3個,其中太京鎮西山坪馬鈴薯脫毒種薯新品種種植示范點積極開展新品種試驗示范,完成馬鈴薯克新2號品種種植1000畝;楊家寺鄉設施蔬菜種植示范點,一是依托鞏林項目投資93萬元,計劃新建鋼架大棚186座,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二是不斷擴大高原夏菜種植面積,已種植大蒜50畝、地膜洋芋100畝、大蔥20畝、香菜50畝;華岐鄉姚宋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示范點,依托鞏林項目投資16萬元,計劃種植杜仲1000畝,目前已完成種植面積1000畝。
四、以強而有力的措施抓好綜合執法工作,在確保農資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上求創新
我局以“打擊農資領域違法行為,治理整頓農資市場秩序”為重點,以“維護廣大農民群眾合法權益,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為目標,檢查種子市場16個、農資經營單位117家、肥料經銷單位5家、農機產品銷售點20處,查辦案件4起,責令整頓3家,有效地凈化了農資市場,得到國家“雙打辦”、省農牧廳督察組、省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局、市農業局的肯定,切實維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