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擁工作是連接軍地之間的橋梁,關系到國防建設與社會和諧發展穩定大局。近年來,秦州區以創建全省“雙擁模范城”七連冠為目標,堅持“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思路,在夯實創建基礎上下功夫,在創新發展模式上做文章,著力推動多輪驅動融合發展新路子,推進雙擁工作向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轉型,開創了全區雙擁工作組織更強、基礎更實、特色更亮的新局面。
三個到位筑牢雙擁基石
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區委、區政府和駐區各部隊歷來高度重視雙擁創建工作,按照“黨委議軍、書記掛帥、軍地聯動、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全民創建”的要求,始終堅持三個到位,保障雙擁工作高質量開展。
工作部署到位。堅持黨委議軍制度,區委常委會議、政府常務會議定期聽取雙擁工作匯報,研究解決重要問題,及時調整加強雙擁工作機構,保證工作人員、陣地和經費。
組織領導到位。全區各雙擁創建單位把雙擁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并與駐軍部隊結對共建、互辦實事,形成了黨政軍三位一體、區鄉(街)村(社區)三級聯動,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雙擁工作組織領導體系,為全區雙擁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資金保障到位。區委、區政府不斷加大雙擁經費保障力度,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對雙擁經費進行增加補充,各創建單位、鄉鎮(街道)也積極統籌資金支持雙擁創建工作。區財政把雙擁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每年列支168萬元用于雙擁創建活動經費、慰問部隊、重點優撫對象撫恤金補助,列支15萬元用于科技、教育、文化擁軍,列支200多萬元用于退役士兵培訓和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兵役優待補助金的發放,雙擁工作資金保障安全有力。

三個著力營造雙擁氛圍
自創建全省“雙擁模范城”七連冠目標確定以來,全區上下圍繞這一目標,堅持全方位、多層次宣傳方式,在構建宣傳格局、打造宣傳品牌、創新宣傳載體、鞏固國防教育上做足文章,雙擁創建目標深入人心,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氛圍更加濃厚。
著力打造多維宣傳格局。秦州區充分發揮成員單位職能作用,通過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國防、雙擁宣傳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在每年的雙擁宣傳月、國防教育日、“八一”節之際,全區各鄉鎮、街道辦事處,相關部門通過文藝演出,演講比賽、體育比賽、知識競賽,創辦“軍營內外”欄目等多種形式,宣傳國防知識,宣傳支持國防建設、獻身國防事業的先進典型,營造濃厚的雙擁社會氛圍。同時,在區級新聞媒體開辦雙擁工作專欄,以擁軍優屬、擁政愛民、軍民共建為主題,采編、刊播雙擁系列宣傳稿件,通過大量圖片、文字和影像報道,傳遞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的一幕幕生動畫面,使國防觀念和雙擁意識進一步深入人心。
著力打造雙擁宣教品牌。為積極打造“雙擁城”品牌,秦州區組織宣傳、文廣、民政等部門攝制了反映全區雙擁共建工作的大型專題片,在市區主干道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設置了大型雙擁標牌15個,與68202部隊建成雙擁宣傳“連心橋”,在藉河風情線利用燈箱路牌建成雙擁宣傳路,在街道、社區等服務場所設立雙擁宣傳櫥窗40個,在醫院、購物廣場、各公交站點及各旅游景點等服務窗口設立、更新軍人免費、軍人優先、殘疾軍人專座等標牌1000多個,“雙擁城”品牌效益不斷顯現。
著力打造國防教育主陣地。秦州區先后投資30多萬元完成零散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工程,建成完善了鄧寶珊紀念館、南山烈士陵園、張輝烈士墓、天水鎮烈士陵園等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積極開展“軍事日”活動,組織各級黨政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體驗軍營生活,接受國防教育,定期舉行“三防”常識和國防教育,每年秋季開學對新生開展軍訓,極大地激發了全區軍民的愛國擁軍熱情。

四個全面做好優撫安置
解決好優撫對象的切身利益問題是秦州區雙擁工作的又一大特色。在雙擁優撫方面秦州區始終堅持四個全面,有力地維護了廣大優撫對象的合法權益,實現了雙擁優撫的“10個100%”。
優撫補助標準全面落實。秦州區建立健全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對符合享受定期撫恤補助的人員,通過個人申請、社區和村委會調查,由鄉鎮、街道審核,民政部門審批,使享受撫恤補助人員審批制度進一步規范,對各類型撫恤對象生活補助都做到了及時足額發放。同時,為切實解決重點優撫對象“三難”問題,統籌安排公益性崗位200多個、經濟適用房139套、廉租房41套,積極解決參戰人員和復員干部等優撫對象的生活、住房困難。
困難優撫對象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落實。為了保障優撫對象生活不低于本地平均生活水平,秦州區對依靠定期撫恤補助生活仍有困難的重點優撫對象,進行了認真調查摸底,及時納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做到應保盡保、優先納保,保證其生活不低于本地平均生活水平。
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落實。為落實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制度,秦州區建立了以“醫療優待減免、門診差額補助、醫院參保報銷、重病實施救助”為主體的優撫醫療保障體系。同時,啟動實施了重點優撫對象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每年組織重點優撫對象進行一次全面體檢,每年組織開展兩次為重點優撫對象“送醫送藥送溫暖”活動。
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全面落實。在退役士兵安置方面,秦州區采取指令性安置就業、自謀職業和扶持就業相結合的安置辦法,確保了安置政策的公開、公正、公平實施。同時在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上下功夫,依托區委黨校、區人社局就業培訓中心、汽車駕駛學校和市職業技術學校,對778名退役士兵開展職業教育和以汽車駕駛、電子計算機等為主的技能培訓,不斷提高退役士兵就業創業的能力。
堅持互辦實事推動融合發展
“人民軍隊人民愛,人民軍隊愛人民”。近年來,秦州區堅持把軍民融合作為加強國防建設、維護安全穩定、推動區域發展的基礎工作,以軍地團結發展為主線,以國防動員為重點,開創了富有特色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模式。
秦州區以創建學習型軍營為載體,協調科技、教育、農業等部門為部隊舉辦科技講座20多期,培訓各類技術人才400多人次,積極為軍隊科技興訓提供設備保障,為武警天水支隊秦州中隊和市公安消防支隊天水郡中隊各捐助電子閱覽室一個,確立11個部門為科技擁軍單位;先后出資660多萬元,用于駐區部隊的基礎設施建設、搶險器材購置和醫療生活補助,為部隊贈送了價值80多萬元的電腦、電視、冰箱、洗衣機、圖書等學習生活用品;多年來,在“八一”、國慶、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對駐區部隊、軍烈屬等重點優撫對象開展形式多樣的慰問活動。
民擁軍,軍愛民。人民部隊始終站在急難險重關頭的最前沿,2012年岷縣受災、2013年7月、娘娘壩發生特大暴洪泥石流災、天水連霍高速太陽山隧道重大交通事故,駐區部隊第一時間前往現場,救治人員,疏通河道、加固修復橋梁等。區上開展“雙聯”行動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各駐區部隊積極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拆除倒塌危房廢墟、捐助化肥、出資整修道路、開展“助學興教”和“結對幫扶”活動,消防特勤中隊與東關街道4名孤寡老人結成“扶老助殘對子”,照顧高嵐嵐、王香蓮、劉毓珍3位孤寡老人長達10年之久。
真心的關愛換來真情的回報。駐區部隊官兵視駐地為第二故鄉,甘當生力軍,傾注真感情。在全區“三城聯創”和“藉河風情線”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期間,68202部隊、預備役旅等駐區部隊累計出動兵力2.1萬人次,完成2.3萬方土石挖掘和調運任務,清理河道垃圾500余噸,平整場地10萬平方米,植樹種花4萬條株,清運垃圾1萬多噸。在造林綠化期間,天水郡消防中隊抽調車輛、人員,先后送水2100余噸。每年“五一”“十一”、春節等重大節日,“伏羲文化旅游節”等慶典活動和敏感時期,駐區部隊均參與安保值勤,用實際行動保證了一方平安。
軍愛民民擁軍,雙擁共建情意長。地方為部隊提供保障,駐區部隊也參加地方建設,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公益事業。如今,全區軍民正萬眾一心、團結一致,用真情演繹雙擁共建的傳奇,雙擁之花將在這里綻放得更加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