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秦州區按照“六個精準”要求,圍繞貧困群眾持續增收這一目標,緊盯全區8.79萬貧困人口,以“515”農業農村發展行動計劃和“61111”產業發展目標為行動指南,大力培育發展蔬菜、果品、中藥材、畜牧、勞務五大主導產業。
發展設施蔬菜產業,豐富城市“菜籃子”供應
秦州區堅持走“調結構、擴規模、提品質、創品牌、增效益”的發展路子,一是在鞏固提升藉河川道區現有3.85萬畝蔬菜面積的基礎上,通過政府積極引導,由秦州區金土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楊家寺鄉士子村、中川村建設鋼架大棚186座,占地面積200畝,配套建成蓄水池一處,沙化棚間道路2050米。目前,已順利建成了鋼架大棚50座。二是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在平南鎮王坡村建設40個鋼架大棚,全部種植航椒4號辣椒。目前,辣椒正在采收之中,預計每棚收入4200斤,產值6000元左右。以此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大力發展蔬菜產業,豐富城市“菜籃子”供應。
發展優勢果品產業,有效增加貧困群眾收入
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始終將發展壯大果品產業作為當前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斷夯實產業基礎,積極實施科技興果戰略,運用科技手段進行果樹建園,指導更多的貧困戶通過發展果品產業走上致富路。在天水、汪川兩鎮所在的古集梁省級農業綜合開發片帶,在西坡梁特困片帶以及中梁山、西秦山、稠泥河、藉河川道等大大小小的片帶大力發展果品產業,形成果品優勢產業帶。截止2014年底,全區果園面積45.77萬畝。其中,蘋果30.25萬畝,核桃7.72萬畝,大櫻桃6.97萬畝,果業已成為秦州區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同時,為了使群眾早日脫貧致富,進一步拓寬了產品銷售渠道。在大力發展果品產業的同時,不斷暢通銷售渠道,確保果農增產之時達到增收。現已在藉口鎮四十里鋪建成果品交易市場一處,年均銷售各類果品11.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7億多元。
發展中藥材產業,拓寬群眾脫貧致富新路子
緊抓扶貧攻堅有利契機,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精心打造了秦嶺鄉 “中藥材之鄉”示范點。秦嶺鄉依托天森藥業、茂豐中藥材公司和恒源、富民農民專業合作社,逐步走出一條大戶合作化經營,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的脫貧致富新路子。目前已建成1千畝中藥材示范點1個,500畝中藥材示范點2個。計劃用三年時間,將秦嶺鄉中藥材種植總面積發展到1萬畝。通過示范引導,輻射帶動藉口、娘娘壩、關子、華岐、楊家寺、大門、牡丹等鄉鎮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
發展畜牧產業,增加貧困群眾增收來源
堅持現代畜牧產業發展理念,把畜牧產業培育作為貧困群眾增收的主要來源,通過建基地、聯農戶、引良種、抓科技、強服務、創品牌的方式,全區畜牧產業發展取得新成績,動物疫病防控取得新成效,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實現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區畜禽飼養量達到35.604萬頭(只),其中雞飼養量24.974萬只,豬飼養量4.323萬頭,牛飼養量2.159萬頭,羊飼養量4.144萬只。
發展勞務產業,提高貧困戶增收致富能力
通過找門路、搜信息、抓培訓、建基地、促輸轉、強服務等一系列措施,鞏固老基地,開辟新領域,不斷擴大勞務輸出規模。在精準扶貧過程中,以貧困戶戶均向外輸轉1名技能型勞動力、戶均就地輸轉1名輔助勞動力為目標,實施精準培訓,重點做好貧困戶勞動力就業技能、兩后生學歷教育、勞務品牌、農業實用技術、農村創業能力和崗位技能培訓等,提高貧困戶勞動力增收致富的內在能力。通過強化就業培訓和服務能力,擴大提升就業率,努力到2015年底實現貧困戶“零輸轉家庭”中至少有1人實現轉移就業,貧困家庭農村技能培訓、兩后生培訓、品牌培訓、新型培訓、示范培訓、提升培訓、創業培訓6890人,勞務收入8991.45萬元,全年有3000人取得職業技能鑒定職業等級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