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外宣辦 劉可)為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秦州區在發展富民產業上持續發力,充分利用精準扶貧政策,通過調整特色農產品供給結構,創造市場需求,調動貧困戶和各類主體的積極性,促進扶貧對象穩步增收。
家住娘娘壩鎮南峪村的貧困戶張彥軍,通過精準扶貧專項貸款貸到了5萬元的免息款。張彥軍原本就有養蜂收蜜脫貧致富的想法,幾年前,他跟別人學著養了一窩蜜蜂,規模小,收入微薄。由于缺少資金,無力擴大規模。有了扶貧專項貸款,張彥軍也有了投入的資本。開年,他就謀算著把養蜂規模發展到三十幾窩。張彥軍自己算了一賬,一窩蜜蜂能產土蜂蜜30斤左右,按每斤40元的價格,他今年有望收入3萬多元,3年后,償還貸款沒什么問題。

(秦州區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啟動)
皂郊鎮的返鄉青年尹峰不是貧困戶,而是帶動村民致富的種植大戶。2009年,在外打工的尹峰返鄉創業,利用家里的6畝荒地種植蘋果。幾年間,他的蘋果園從原先的6畝現在發展到30多畝,也帶動了周圍的鄉親一起發展蘋果產業。隨著蘋果產量越來越高,尹峰沒有盲目擴大規模。精準扶貧開展以來,他盯準電商支持計劃,成立了峰峰生態園家庭農場,針對電子商務的特性,將生產的蘋果進行標準化分類,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包裝,避免了和散賣蘋果的同質化競爭。在他的帶動下,周邊果農也紛紛搭上了電商順風車。2015年,峰峰生態園的蘋果通過網店和微商賣了一萬多斤,批量外銷6萬多斤,產值超過十六萬。今年,尹峰進一步加大了投入,準備新建養豬場、沼氣池和倉庫,解決周邊果園肥料供應和果品儲存的問題。

(電子商務平臺開通運營)
在調動大戶和農業企業投資積極性的同時,政府部門也加強了產業引導支持力度。秦嶺鄉地處秦州南部,2015年,在各幫聯單位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秦嶺鄉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取得了明顯成效。各幫聯單位全年為該鄉落實資金200多萬元,實施核桃園栽植7449畝,栽植連翹7300畝,啟動異地搬遷點4個。目前,全鄉貧困村特色種養業、電商服務點實現了全覆蓋,萬畝核桃園、萬畝中藥材產業帶等4個萬畝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工程正在穩步推進。

(秦嶺鄉收購連翹)
不論是政府主導發展的蘋果、核桃、連翹等產業,還是蜂蜜這類群眾自發、有待拓展的產業項目,已成為了當地扶貧脫貧的重要平臺。這些致富“孵化器”,讓貧困戶、農業企業、政府找到了共同的發力點,為實現全面脫貧奠定了現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