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耕耘十六年 甘把社區當成責任田
記秦州區西關街道聚寶盆社區黨總支書記徐世昌

在多年工作中,他始終堅持牢記宗旨,心系居民,敢于擔當,務實創新,徐世昌同志綜合素質高,政治立場堅定,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吃苦耐勞,始終能用創造性思維開展工作,較好的完成了各項社區服務工作,深受社區各界好評。多年來,徐世昌曾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黨務工作者、經濟普查先進個人、防震減災先進個人、保障房工作先進個人等;近年來,在市、區、街道各級領導關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他所任職的聚寶盆社區先后獲得了市級“文明社區”、市級“綠色社區”、“天水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四星級社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區級“巾幗建功示范社區”、“青年文明號”、區級“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先進社區”、區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社區”、區級“防震減災工作先進社區”、區級“新一輪平安創建示范社區”和區級“無邪教示范社區”等榮譽稱號。
博學善思“練本領”
參加社區工作以來,徐世昌從未放松過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他善于思考,勤于學習,將學習做到經常化,學用結合,創造性開展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他更加注重學習貫徹黨的最新理論、方針、政策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理論聯系實踐,運用最新理論指導社區各項工作;通過創新工作方法,轉變思維定勢,不斷練就干好本職工作和駕馭社區工作的能力水平,自覺做到勤學明智,慎思篤行,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文化素質不斷提升。一是自我加壓,帶頭學。在中央、省、市、區、街道各種最新決策部署和會議精神出來后,徐世昌同志都能第一時間,親自主持社區黨員干部集中學習,主動帶頭撰寫學習筆記、心得體會,尤其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兩學一做”教育中,他更是以身作則,帶頭學“黨章黨規和系列講話”,帶頭開展大討論。在日常工作中,徐世昌同志還經常虛心向社區的老同志和優秀居民們學習,盡力把社區工作做得更加有聲有色。二是創新載體,比趕超。徐世昌在學習工作中總會想出一些新點子、新舉措,他的“新點子”常常會讓同事們覺得 “新鮮”,也很“認可”。 為了不斷激勵社區黨員確立新標桿,樹立新形象,提升社區服務水平,他創新開展了“三比促服務”活動, 在社區黨員干部中扎實開展“比學習、比服務、比奉獻”的“三比”活動。三是錘煉本領,解民憂。努力練就社區工作“三勤、三心、九不忘”本領,“三勤”即嘴勤、腿勤、手勤,“三心”即細心、熱心、公心,“九不忘”即不忘居民難事去解決、不忘失業人員去了解、不忘重病居民去探望、不忘軍烈屬勤關心、不忘殘疾弱者多照顧、不忘新來居民去歡迎、不忘青年學生常溝通、不忘居民喜事去送賀、不忘居民喪事去安慰。徐世昌在長期耐心細致的工作中,久而久之便成為了全科型的服務員,“菩薩心、婆婆嘴、毛驢腿”是一些居民對徐世昌工作的形象評價。四是嚴以律己,做表率。徐世昌同志把居民對自己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時時刻刻都按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堅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高度保持了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素養。
服務居民“零距離”
徐世昌在社區工作多年,對轄區居民有著深厚感情,對干好社區工作有很多見解和感悟。為進一步拓展和深化社區服務工作,他提出了“滿意在社區、服務零距離”的社區服務理念和“民思我想、民需我做、民困我幫、民求我應”的社區服務宗旨,他還與同事一起提煉總結出了“團結、創新、慎思、篤行”的社訓,在他的正確帶領下,打造了一支“政策精通、程序清楚、工作有力、年輕活潑”的優秀社區干部隊伍,轄區居民對他所在社區的工作滿意度逐年躍升。一是創新便民服務舉措。徐世昌在認真調研和審視社情民情后,專門設立了“小小便民簽、貼心好服務”便民服務臺,制作辦事指南、便民盒、意見建議箱等,方便了廣大居民辦事。2016年初,徐世昌在原有社區便民服務措施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便民服務新舉措——即“七彩連心卡”,“七彩卡”有銀色“壽星卡”,關愛老年人群;金色“春蕾卡”,關心留守兒童;紅色“幫扶卡”,救助弱勢人群;粉色“愛心卡”,保障婦女健康;綠色“幫教卡”,服務社區矯正對象;橙色“文明卡”,弘揚社會正能量;藍色“平安卡”,打造和諧穩定社區。活動開展以來,共發“七彩聯心卡”50張,服務群眾事項60余次。二是高度重視幫聯活動。徐世昌深知社區特殊困難居民的疾苦,對轄區特殊困難人員個個熟知,有些特困居民長期需要幫扶,為了建立弱勢群體長效幫扶機制,他以“聯社聯戶”活動為契機,組建了3支志愿者服務隊伍,認真開展“一幫一、一幫二、結對幫扶”和“黨員亮身份、奉獻在社區”等主題實踐活動,定期不定期的對轄區空巢老人、殘疾人、特困家庭、困難職工等特殊群體民情家訪,上門幫扶,排憂解難,積極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伏羲路居民曹麗娟,丈夫因病突發早逝,剩她和兩個孩子一起生活,孩子上學,40多歲的她除了照顧兩個孩子,還要擔負起全家的費用,對于沒有任何技能的她來說,只能去靠打零工維持生計。徐世昌得知此事后,非常重視,馬上上門看望慰問,組織居民捐款,幫其樹立重新生活的信心,春節期間,為其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將曹麗娟列為雙聯對象戶,社區的一系列關懷,使她從心里徹底走出了困境。三是竭力解決民生實事。俗話說:“社區是個筐,啥都往里裝”。居民反映的熱難點問題,徐世昌總是記在心上,并經常告誡社區干部“居民之事無小事,絲毫不敢懈怠、盡力盡快解決”。針對居民反映西湖花園周邊臟亂差問題,徐世昌搶抓成紀大道改造這個大好時機,多方協調爭取,在西湖花園西側新建了一處公廁;對堅家河天雅房產危墻進行了全新改造,徹底解決了該圍墻周圍臟、亂、差問題;并積極建議市政部門對胡家書房巷道改造治理,新安裝路燈5盞,方便了居民夜間出行,受到住戶的好評;徐世昌還積極協調環衛處,為聚寶盆小區增設垃圾桶并減免費用,徹底改變了小區垃圾無處存放的問題。
探索黨員“責任田”
身為社區黨總支書記的徐世昌,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社區黨建第一責任人。他任黨總支書記以來,認真履行黨建工作職責,團結和帶領社區兩委“班子”,認真落實社區黨建工作責任制,狠抓黨建工作任務落實,把黨建融入到社區各項工作之中,探索社區黨建網格化新模式,為黨員劃分“紅色責任田”。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樓院、巷道就是一片“紅色責任田”。黨員們在“紅色責任田”里默默耕耘,成為西關街道聚寶盆社區最為生動的基層黨建“名片”。社區黨總支書記徐世昌,潛心鉆研,認真謀劃,精心部署,積極探索社區黨建網格化試點,為黨員設崗定責,激發黨員活力,引領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全方位、立體化服務社區居民。在徐世昌的精心設計下,將轄區居民以100至200戶居民為片區,劃分5塊“責任田”,確定“責任田”包片黨支部,確立9個樓棟長,60戶中心戶,把黨總支建在社區、黨支部建在網格、黨小組建在樓棟、巷道;黨員中心戶建在單元、院落,形成了以社區黨總支為核心的區域性黨建工作新格局。同時,社區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進駐每個“責任田”,履行職責,與黨員中心戶共同開展“亮身份、爭先鋒、作表率”活動,收集民情信息,調解民事糾紛,為居民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黨建網格化建設,黨員與居民群眾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加順暢,問題解決更加及時,“有困難找黨員”已成為廣大社區居民的共識。對于“紅色責任田”的作用,社區居民左格鳳一家深有體會。50歲的社區居民左格鳳,智力一級殘疾且行動不便,日常生活起居都需要70多歲的老母親照顧,家庭生活十分困難。在一次重病后,她們沒錢買面生活,徐世昌得知責任田中的信息后,及時送去了面和油,并留下200元的生活費。近年來,聚寶盆小區四號、五號兩棟樓的暖氣不熱,一直未得到解決。針對這一情況,徐世昌帶領責任田中的黨員幾次到天水市供熱公司協商解決此事,最終和這兩棟樓的住戶達成意向,每戶出資600元對暖氣管進行維修,對原暖氣管道進行徹底改造,暖氣不熱的問題終于得到了徹底解決,兩棟樓70多戶居民對此舉深表感謝。居住在聚寶盆社區的居民們總有這樣的直觀感受和發現:那就是活躍在身邊的黨員越來越多了,和諧的氛圍更加濃厚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紅色的旗幟在飄揚,哪里就有黨員的奉獻精神在閃光。而這一切正是在社區黨總支書記徐世昌的帶領下,聚寶盆社區和諧氛圍四處彌漫,社區黨員的大愛精神也感染了整個社區。聚寶盆社區為黨員“紅色責任田”推廣后,先后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甘肅日報、新華網、天水電視臺等13家電視及網絡媒體進行了報道。
管理社區 “精細化”
街道社區是城市社會治理的“一線戰斗隊”,是維護穩定的“一線責任人”。徐世昌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和重擔,在日常工作安排上總是面面俱到,事無巨細。社區有多少貧困戶,多少殘疾人,多少低保戶,徐世昌都清清楚楚,長此以往,他養成了“抓大事用心,辦實事耐心,做小事細心”的良好作風。一是認真實施“平安五小工程”。徐世昌高度重視社區平安建設,以社區網格員、治安中心戶和居民為主體,排查化解小糾紛、小隱患、小案件、小問題、小需求等“五小”問題,實行網格員一日一上報、小組一周一上報、社區一月一匯總。積極開展平安小區、平安網格和平安戶等基層平安創建活動,定期評比表彰、命名掛牌。以“平安五小工程”建設為基礎,建立民情檔案,實行紅、黃、綠“三色”管理,“紅色”代表特別關注對象,要求高度關注、隨時觀察;“黃色”代表重點關注對象,每半月定點走訪一次;“綠色”代表一般對象,每月走訪。2015年,社區共排查解決“五小”問題56件,防止“民轉刑”案件13件。二是制定社區干部績效評比辦法。為進一步激發社區干部干事創業的工作熱情,激勵社區干部在服務群眾、推動發展、凝聚人心、維護穩定、促進和諧中發揮積極作用,徐世昌結合工作實際,在廣泛征求社區居民、黨員、干部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制訂出臺了《西關街道聚寶盆社區干部績效評比辦法(試行)》,該《辦法》堅持“德才兼備、注重實績、居民滿意”的績效評比原則,實行組織考核與民主測評相結合、日常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客觀、準確、真實評價干部日常工作實績和成效,該《辦法》的試行,有利于進一步提高社區干部的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更好的為居民群眾服務。
文化惠民“聚人心”
對于一名基層社區工作者來說,“文化既是軟實力,更要有硬作為”。徐世昌把社區文化建設牢牢抓在手上,樹立了“小社區,大文化”意識,深刻認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組織開展各種文化活動,不斷活躍居民文化生活,用群眾文化凈化環境,讓群眾文化凝聚人心,借群眾文化推動發展。一是讓文化浸潤心靈,筑牢居民思想道德防線。徐世昌經常組織開展重大節日文藝表演,幸福家庭評選,鄰里文化節等活動,通過樹立典型,營造團結、向上、友愛的社區新風尚。舉辦“四個課堂”讓社區居民周周有課堂,月月長見識;通過“紅色課堂”了解黨的政策法規,“法制課堂”增強居民法律意識,“健康課堂”引導健康生活觀念,“藝術課堂”培養興趣陶冶情操;經常聯系轄區單位,舉辦書法、乒乓球、籃球、象棋等娛樂比賽;利用轄區資源舉辦“陽光假期”公益學習班活動等,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依屬感。二是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讓社區充滿書香。徐世昌大力倡導建設“書香社區、書香小區和書香家庭”,利用社區書屋,對居民實行全天開放,各類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書籍,能夠滿足居民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在瀚博幼兒園舉辦“書香潤童心、好書伴成長”活動;社區舉辦了以“書韻飄香,閱讀人生”為主題的讀書活動。活動現場,居民借閱了自己日常喜歡閱讀的書籍,豐富了廣大居民的文化生活。三是各類文化新業態遍地開花,滿足居民群眾多元文化需求。徐世昌對社區開展的大多數文化活動,都是親自策劃、部署、參與,以各類節日為契機,廣泛動員轄區居民及轄區文藝隊伍參與到群眾性文化活動中來,轄區尚武功夫武校、七彩美術教育中心、飛將武校、婉春舞蹈學校、伏羲太極道,伏羲故里國學院、廣場舞團隊、地書團隊等都參與到社區的各項活動中來,展示了轄區居民的風采,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
危難時刻“顯本色”
雨情就是命令,搶險就是使命。2007年8月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襲擊了秦州城區,由于社區地勢低洼,平房較多,強降雨造成大范圍積水,部分居民院落被淹,房屋倒塌。大雨下了20分鐘后,巷道內已水流成河。災情發生后,徐世昌立即放下手頭工作,深入巷道院落險段,發動居民開展自救。在漆家坑6號院,由于地勢低,門前積水深達50多厘米,洪水沖開大門直流院內。此時,徐世昌知道院內住著一位81歲的老人名叫張玉香,便沒有多想,淌著淹沒膝蓋的積水走進院子把老人從南邊的土房轉移到了東邊地勢略高的磚房,然后叮嚀鄰居馬永琴照看好老太太,又冒雨趕到臨近巷道排水口的院落,組織搶險,動員居民用桶、盆向外排水。查看完進水院子后,他顧不上喘氣,再次跑去照看張玉香老人,此時6號院積水已淹到了腰部,水深1米左右,從窗戶上看到老人無奈地爬到梯子上焦急等待救助時,他不顧個人安危,冒著房子倒塌的危險,淌水走到老人面前,一邊安慰說:“大娘,你不要怕,不要緊張。”一邊背起老人穿過1米深的積水,艱難地將老人背到了社區辦公室,把老人扶到沙發上,拿上毛巾給老人擦臉,倒上熱水讓老人暖身子。接著撥通了老人女兒王春花的電話,并告知了險情。老人的女兒趕到社區得知詳情后,激動地流著淚說:“感謝徐主任救了我媽的命……”第二天,在女兒王春花的攙扶下,張玉香老太太和眾多居民一起來到社區辦公室,給黨的好干部、群眾的熱心人、在危難時刻沖在最前方救助自己的社區主任徐世昌送去了感謝信。
近年來,徐世昌在社區默默耕耘,通過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辦實事,做好事,抓大事,搞創新,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艱辛贏得了社區居民的贊譽,打響了社區優質服務的品牌。“有事找社區,服務沒麻達”在居民中傳為佳話,彰顯了新時期、新形勢、新常態下,像徐世昌這樣的社區工作者為民服務、務實肯干、無私奉獻的偉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