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中的執著與堅守
記秦州區文化廣播影視局民居辦主任郭喜杰

郭喜杰,男,漢族,現年51歲,中共黨員,畢業于天水師范學院。自1990年參加工作至今二十六年來,先后在秦州區藉口中學,秦州區文化體育局,秦州區文化廣播影視局工作,F為天水市秦州區文化廣播影視局古民居保護辦公室主任。
由于在多年的工作工作中養成了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善于擔當,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甘于吃苦的良好品質,他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甘肅省群眾體育先進個人,天水市優秀教練員,并在2011年和2012年的單位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堅持把理論學習當做修身養性、端正人生坐標的良好習慣
多年來,郭喜杰同志堅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而,補精神之鈣,筑思想之魂,樹人生坐標。在日常的各種學習中,尤其注重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始終秉持紀嚴于法的理念,嚴格遵守黨和國家的法律、法令和政策。清白做人,干凈干事。他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應有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國家干部的應當具備的“為民務實清廉”的形象砥礪自己。這在他自身的工作中和單位同事的思想交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證明。因此,郭喜杰同志成為單位同事爭相學習的典范。
堅持把搞好工作作為彰顯品質、擔當重任的剛性約束
郭喜杰同志具有較強的組織觀念和紀律觀念,對組織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他都是認真聆聽、精心謀劃,從不懈怠。在工作中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堅持一心以工作為主,一心為工作著想。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認真負責,積極肯干,并且善于創新工作新方式,合理安排好本部門的工作,出色地完成組織交辦的各項工作。
同時,他時時刻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身邊干部職工,為干部職工做表率,做到始終堅持在一線工作;始終堅持緊密聯系群眾;始終堅持工作不怕吃苦、不怕勞累的理念。在自身和本部門的工作中,注重與同事密切協作,攻堅克難,按時完成組織和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堅持嚴把工程質量關,讓修繕后的古民居經得起時間考驗,為社會公眾和上級組織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古民居修繕保護工作除了彰顯歷史原貌,讓古舊破損的建筑重新煥發光彩外,還必須讓原始材料的木、石、磚、瓦等承載歷史的記憶,彰顯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風格、建筑風貌所包含的聰明智慧,從而,讓這些古民居建筑的歷史價值、研究價值、觀賞價值等得以充分體現,這是秦州區委、區政府修復古民居的初衷。也是區文廣局領導及具體負責古民居修繕工作的郭喜杰同志恪守的準則。郭喜杰同志把這項工作當做是檢驗人生價值,完成組織和領導交辦任務的試金石。
2007年,組織上安排郭喜杰同志具體負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胡氏民居北宅子保護維修工程。面對從都沒有接觸過的工作,他先靜下心來潛心鉆研文物保護維修的基本原則、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古民居保護維修知識,翻閱大量歷史書籍及圖片資料,并向在古民居保護維修工作方面有經驗的老前輩請教,以及在現場進行理論與實物相比較研究等方式來彌補古民居維修知識的空缺。通過前期學習,積累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工程開始后,又不分節假日的每天待在工地任勞任怨趴梯子、跳土坑、過泥堆、查部件,仔細查看每一道施工程序,對于發現的地基灰土配比不合格、木構件做法不精細等問題,始終在現場盯著監督整改,直至整改合格為止。2008年在施工的關鍵時刻,郭喜杰同志由于工作繁重、壓力大,突發心臟病,暈倒在施工現場,現場的其他同志勸他休息一段時間,僅僅休息了幾天,不顧其他同志的勸阻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胡氏民居北宅子保護維修工程于2010年順利完成,并于2014年通過國家、省、市級文物部門的驗收。
2011年秦州區機構改革,將原來的區文化體育局和區廣播影視局合并成立了秦州區文化廣播影視局,機構改革后郭喜杰同志又被組織安排負責胡氏民居地下通道工程,這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主要是因為胡氏民居地下通道要經過繁華街道民主西路,路下各種管線多而且復雜,要在這么復雜的環境下修這樣一個通道在我區乃至我市的歷史上都沒有過,這項工程的壓力遠比胡氏民居北宅子保護維修工程帶來的壓力要大,面對這種情況,郭喜杰同志始終堅信有區委、區政府、局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大家的齊心協力肯定能完成這項工作。于是他開始主動聯系建設部門、人防部門和周邊居民,仔細了解地下管道和人防通道情況,為工程的順利實施進行了精準定位。在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下,工程于2011年4月順利實施。
然而,開工僅僅不到一月時間問題就來了。2011年5月2日下午,胡氏民居地下通道工程施工現場被豎井下突然的坍塌打亂了。當時,郭喜杰同志的第一反應是先查看井下作業工人是否安全,并迅速讓施工工人全部撤離塌方現場,待全部施工工人安全升井后,為了確保胡氏民居古建筑北宅子東倒座、道路、行人的安全,郭喜杰冒著再次坍塌的危險又下到井下查看,并及時與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研究調整施工方案,大家一致決定用紅磚立即填充坍塌處,以防止大面積的坍塌,以確保地上建筑物、道路、行人的安全和道路的暢通。事后,郭喜杰同志積極協調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邀請西北濕陷性黃土專家汪教授來天水胡氏民居地下通道施工現場檢查指導工作,經過仔細查看和討論并借鑒天水公路隧道工程的經驗,決定將通道深度繼續加大,以避開沙質斷裂層,并調整施工方案。根據這個決定,為了加快工程進度,施工隊伍分別在民主路兩側開挖了三個深11米的豎井從南、北兩側同時相向開挖,縮短開挖時間,采取邊開挖邊支護的施工措施,保證施工安全。在以后的施工過程中,為了確保每一道工序都合格合規,他每天都多次到井下去查看。通往井下的方式只有爬梯子,在梯子的周圍都是豎直的鋼筋,在爬梯子時如果稍有不慎就會掉到豎立的鋼筋叢中,后果不堪想象,然而為了確保工程順利完工,他從來都沒有因為危險而不去查看施工情況。終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胡氏民居地下通道工程于2011年年底順利竣工,工程也得到了市、區政府領導的高度評價。
按照組織的安排部署,2012年至今,郭喜杰同志負責了賈家公館保護維修一期工程和隴南書院文物保護修繕工程。截止目前,賈家公館保護維修一期工程已全部結束,并通過了政府部門的工程初級驗收。隴南書院文物保護修繕工程正在緊張的進行著,面對繁瑣的工作,始終堅持“5+2”無節假日的工作方式,每天守在工程施工一線,嚴把質量關,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保證工程進度,盡最大的努力讓每一個工程都經得起人民群眾和時間的考驗。
在郭喜杰同志認為,與古民居初識,是一份天賜機遇;與古建筑修繕對話,是組織和領導的高度信任。對此,郭喜杰同志無怨無悔。我們不難想象,當胡氏民居北宅子、賈家公館、隴南書院成為“品字形”古建筑群落完整展現在廣大公眾面前,并成為彰顯秦州古民居建筑的匠心獨具的精品,成為學習、研究古民居建筑的實踐課堂,成為吸引南來北往國人認識秦州、走進秦州、宣傳秦州的一扇窗口時;當秦州街心鬧市有這樣一組靜美如初,而又華麗綻放的古建筑群落時;當歷史與今天的穿越對話,古老與新潮比鄰而居,白天溫暖的陽光與夜晚夢幻的霓虹燈交替上映,次第展現時;當中國夢與秦州夢如詩如畫般水乳交融時,更少不了郭喜杰這樣一些對古民居保護修繕工作者的執著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