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扶貧攻堅 細化精準脫貧
——關子鎮楊柳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工作紀實
2015年7月初,帶著組織的囑托、群眾的期盼,肩負著光榮的使命,精準扶貧駐關子鎮楊柳村駐村工作隊滿腔熱情地奔赴幫扶村。
楊柳村位于關子鎮北山峁梁天松公路北側2公里處,距鎮區8公里。全村下轄楊柳、陰屲、陽屲等3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有耕地2654.8畝,果園1649.4畝。全村236戶1162人,低保戶33戶99人,五保戶2戶2人。精準扶貧貧困戶61戶282人。村支部書記1人,主任1人,監委會主任1人,文書1人。黨員14人,其中:女黨員2人。
山高、偏遠、干旱、地薄。多年來,這貧瘠的大山,險惡的地形,讓楊柳村的村民飽受“貧困”的折磨。農作物以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經濟作物有蘋果、冬花、油菜等。土地瘠薄、多石多洼,靠天收成,十年九旱。農閑時青壯年幾乎全部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多。
斗轉星移,駐村時間不知不覺已近一年,一年來,在秦州區雙聯辦、區扶貧辦、關子鎮黨委、政府等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工作隊把讓群眾滿意作為唯一工作標準,隊員們精誠團結,克服困難,充分發揮各自在業務、人緣和信息方面的優勢,緊密聯系群眾,著力解決突出問題,為楊柳村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出了貢獻。
工作隊到村之初,就制定了《楊柳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工作制度》,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學習制度、考勤制度、請銷假制度、休假制度、工作隊員“五不準”規定等。宣布了工作紀律,要求全體隊員全身心投入精準扶貧工作本工作隊;不能隨便請假和脫崗,并對請假的有關事項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要求全體隊員要堅持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多交流,群眾遇到問題及時給予解決,對工作難度大的問題,全隊同志齊心協力,共同想辦法解決。
通過召開黨員會議、群眾代表大會、群眾座談會,深入每家每戶、田間地頭,用老百姓聽得懂、記得牢的語言,廣泛宣講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開展“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宣講涉農法律、法規和惠民政策。采取貼標語、掛橫幅、廣播宣傳等群眾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進行深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宣傳。針對群眾中存在“等、靠、要”思想,及時走村入戶釋疑解惑,引導教育,增強群眾自力更生謀發展的主觀能動性。還發放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學習輔導百問》、《甘肅省“1+17”精準扶貧政策簡明讀本》、《精準扶貧果樹實用技術手冊》、《甘肅省“1+17”精準扶貧政策宣傳畫冊》等各類資料100余冊。利用微信、QQ平臺宣傳扶貧工作17期次。撰寫雙聯、扶貧信息、典型材料等26條(篇),部分被人民網、天水市人民政府網、天水扶貧網、天水在線、秦州新聞、秦州扶貧網等媒體采用,秦州電視臺也做了隊長人物專訪和工作隊開展工作的新聞報道。
主動聯系秦州區統計局、天水市中級人民法院、天水市公安局秦州區分局等“雙聯”單位及在楊柳村有聯系戶的部門開展工作。通過對接督促,群策群力,促使他們發揮了個體作用,營造了開展“雙聯”行動的良好氛圍。秦州區統計局是楊柳村的“雙聯”單位。在精準扶貧一開始就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派出骨干力量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在長期的工作中,本著“精準扶貧,以楊柳村需要為先”的原則,盡力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天水市中級法院馬忠福院長在村里有聯系戶,他經常進村了解情況,關心楊柳的發展和貧困戶需求。為村農家書屋捐贈圖書100余冊,并為貧困戶給予了米、面、油等物質方面的幫助;秦州公安分局16名干警在楊柳村聯系32戶,他們在百忙之中克服困難,隨時需要隨時出現。2015年12月,大雪封山,干警楊永周和張保永不顧山險路滑,進山慰問,給貧困戶帶來了春天般的溫暖。
貧困村工作、生活條件差。隊員們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駐地當作自己的家,堅持務實的工作作風,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結親戚、交朋友,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用心訪遍全村236戶,對村情民意及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加強研判分析,尋找突破口,謀劃脫貧致富路。召開座談會、調研會、培訓會等并及時召集村“兩委”班子及工作隊全體成員,召開聯席會議,結合實際制定了《楊柳村小康建設規劃》、《楊柳村脫貧規劃》、《楊柳村年度幫扶計劃》、《楊柳村精準扶貧實施方案》等,并為61戶貧困戶逐一制定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一覽表》,為楊柳村貧困戶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了“路線圖”。本著提升生活水平、本著保持村容整潔、引領鄉風文明的宗旨,幫扶出臺了《村民公約》10條,分發到戶。
嚴格按照規模分解、初選對象、公示公告、結對幫扶、制定計劃、填寫手冊、數據錄入、聯網運行、數據更新等九個步驟,及相應的時間節點,完成了對全村61戶284人的貧困戶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逐戶發放了《精準扶貧服務袋》,高質量完成了“853”掛圖作業。
協助鎮黨委、政府擴建村陣地4間100平方米,解決了村“兩委”辦公用房緊張問題。投資修繕舊村委會原有的房屋,改建成一處占地面積20多平方米的村衛生室。鎮衛生院幫扶一些醫療衛生器械,安排了本村執業醫師張學理作為專職防保員為村民服務。幫助該村黨務、村務工作實現數據化、電子化管理。
組織完成了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作,楊柳村61戶貧困戶,分兩期全面完成了貸款發放任務,完成率100%。
分期、分次、分類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果樹栽培、建筑等方面的培訓108人。其中:就業指導培訓30人,創業培訓4人,建筑培訓11人,農村致富帶頭人示范培訓2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6人,果農技術培訓55人。幫助困難家庭謀劃致富路子,積極為年富力強的村民聯系外出打工16人/次。
成立了互助資金協會。在工作隊和村干部中確定專人從事此項工作,明確了職責分工,并入戶對村民進行精準化宣傳。目前,共有20多戶村民享受到了互助資金。
協調鎮政府為村里調撥新品種蘋果樹苗24000多株,免費挖坑,并配套免費提供了地膜、鐵紗網等,組織村民新建果園400畝,發展旱作農業50余畝。
為了解決陽屲村沒有動力電的問題。隊長何永珠在村、鎮政府、鎮農電所、區農電局、省、市供電公司等單位多次協調,現該項目已于今年5月31日前已完成了全部報備手續,進入程序階段。
移動信號不好,對村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為提高村民通訊信號傳輸水平,適應信息現代化通訊建設要求,工作隊出面直接寫申請找天水移動公司秦州分公司為全村新建移動信號發射塔兩個。
楊柳村的裕康果業專業合作社在關子鎮小有名氣,在北山片果品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一直沒有自己的培訓室,工作隊與村農技員銜接,與村“兩委”班子商討后制定了《秦州區裕康果業專業合作社農業技術培訓中心建設立項申請書》,并完成了前期的自測環評和選址工作。
在每月一次的“黨員活動日”上,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是“行路難”。為全面解決群眾出行問題,徹底改變生產生活現狀,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共同走訪,實地勘查統計,全村需硬化主干道(陽屲、陰屲兩個自然村)4.2㎞,小巷道6.34㎞;沙化產業路21㎞,架涵管18道。經工作隊積極協調,目前18道直徑800㎜,長度3㏕的涵管已經全部到位,有效解決了產業路的“瓶徑”問題。
落實占地1000㎡的文化廣場1處,籃球架2個,乒乓球臺1個,象棋1副,場地健身器材2組。文化廣場和鄉村大舞臺場地建設已初步展開。區政府機關工會捐贈表演用白手套100余雙、紅綢帶100余條。積極組織群眾參與秧歌隊、廣場舞、健身操、太極拳等健身娛樂活動。接受天水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單位捐贈,充實、豐富、擴大了農家書屋的藏書量,目前有農技、生活、保健等內容為主的藏書500余冊。
把矛盾糾紛排查作為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基礎性工作,確保問題在源頭解決。一年來,走訪農戶236多戶,有效調處三個自然村、四個村民小組之間的矛盾16起,沒有發生過越級上訪事件。動員農戶對有火災隱患和影響村民出行的房前院后的秸稈、柴草進行轉移,拆除了部分有安全隱患的簡易棚。在雪后積極組織群眾清掃自家房前屋后和主干道的冰雪,對有機動車輛的農戶雪后出行進行有效監管等。教育群眾改變生活方式,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導向和行為標桿,聚集了同心發展、共建新村的正能量。
定期訪問貧困戶,制定并張貼《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民情連心卡》,方便及時解決難題。有什么困難事兒,只要打個電話,說一聲,工作隊很快就能出面解決。村民柳想紅家一家四口,平均年齡70歲的老人一對,還有兩個四十多歲的兒子都是光棍。其中柳全紅為重度殘疾,多年來想辦個殘疾證,但因對國家政策不了解加之文化程度低不知道在哪辦、怎么辦。在隊長何永珠的熱情幫助下,拿到了一級殘疾證。今年三月份工作隊全體又一次入戶走訪到他們家時,他的父母熱淚盈眶,連說黨和政府對他們太好了!貧困戶康金堂在工作隊的幫扶下住上了危舊房改造后的新房子,兒子康小強也于3月29日舉行了隆重的婚禮,還用50000元的精準扶貧貸款新擴建了果園……貧困戶柳福林老人妻子被牛踩踏腰腿受傷,兒子柳銀海于2014年10月與鄰村的智障殘疾姑娘甄國紅結婚,生活困難。工作隊與鎮民政辦、區婚姻登記中心進行協調幫其領取《結婚證》,因智障殘疾人的婚姻不受法律保護而沒領到。2016年4月27日甄國紅順利產下一女嬰。因無結婚證醫院不報銷近3000元的住院費,隊長何永珠在市醫保中心下派干部何有勝的幫助下,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協調解決了此事。何永珠的朋友,麥積區的張彩霞女士為捐贈了奶瓶、小衣服等嬰幼兒用品,駐村工作隊也買了兒童毛毯及蛋糕等禮品送上了祝福,還應家屬的請求為孩子取名“柳迪”。柳銀海的老母親激動地抹眼淚說:“我們太命大了,能遇上你們這么好的人,娃一生下來就這么幸福……”
自“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以來,工作隊把精準扶貧工作作為“兩學一做”的實踐戰場,通過學習黨章黨規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記黨員身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做合格的共產黨員。盡責關愛少年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學用結合,實施“點穴式”精準扶貧,利用三天時間,走訪貧困戶和村民共計106戶,重點圍繞“三留守”、因病因學致貧等問題,了解村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需要,并列表造冊。在微信、QQ平臺專題傳遞正能量,取得了實效。隊長何永珠山東財經大學的同學從山東、上海、貴州等地捐來舊衣物150件,現金3000元。她周圍的親戚朋友又捐贈了衣物100余件,多媒體公放及音箱一套,手提袋86個。工作隊籌集資金為孩子們買了五顏六色的氣球一大袋、小足球10個、3D立體筆記本30個,彩筆66桶。利用“六一”前最后一個雙休日,于5月28日上午,開展了 “踐行‘兩學一做’,‘六一’國際兒童節大家在一起”主題慰問活動。村民按各自的需要領取了捐贈的舊衣物和手提袋,工作隊員把3000元現金和學具、玩具等按事先摸底造好的名冊悉數發放到了貧困戶和孩子們的手中。這次活動讓楊柳村的貧困戶和孩子們深切感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溫暖,來自遠方的問侯和關愛更讓大家體會到了祖國的強大。
工作隊所做的一切,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從對入駐之初的質疑、不信任到現在的兄弟姐妹般親情,非一日之功可成!該村與一年前相比,變化驚人,村“兩委”班子工作能力提升,凝聚力增強,帶領村民早日脫貧致富的思路明確,貧困戶經濟要發展的觀念和信心植入民心。在這個百花飄香的夏天,早日脫貧的希望使他們比任何時候都干勁更足,遠離貧困已不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