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秦州>>正文
秦州區:“黨支部+”扶貧模式助力精準脫貧(圖)
(2017/1/11 16:52:27)  來源:秦州區外宣辦  打印本頁

  秦州區:“黨支部+”扶貧模式助力精準脫貧

  基層黨組織處在農村工作的第一線,是領導群眾脫貧致富的核心力量。為進一步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打贏扶貧攻堅戰,秦州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采取“黨支部+”扶貧模式,引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黨支部+雙聯單位”扶貧模式,成為聯系幫扶群眾的“主橋梁”。各級各單位雙聯領導干部按照“宣傳政策、教育群眾、反映民意、疏導情緒、強基固本、促進發展、鍛煉干部、推廣典型”的總要求,加強與聯系群眾的溝通,深化干群關系,有力地推動了全區扶貧工作由粗放到集約、由“漫灌”到“滴灌”的實質性轉變。一年來,秦州區各單位、各級黨組織、千名科級干部、萬名幫扶力量正在積極投身于以“聯村聯戶建陣地、脫貧致富奔小康”主題的“百聯千扶萬幫”工程的工作實踐當中,凝聚全區之智、舉全區之力,全方位精準扶貧,廣大雙聯干部和群眾更是激起了“再上一層樓”的斗志,要在新的起點上助推扶貧攻堅邁出更大步伐。區糧食局和雙聯村娘娘壩鎮西峪村黨支部,積極組織群眾開展“興糧惠農”科普宣傳活動,幫助農民提高糧食生產和節糧減損技能。區糧食局為雙聯村幫辦了一系列實事好事。如爭取國家農戶科學儲糧項目1個,為農戶配套彩鋼板儲糧倉具44個,籌措資金修建產業路1條、修建簡易大橋一座、安裝防護網8個。協助鎮、村爭取資金42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70盞,成立西峪村互助協會組織1個,爭取村衛生室建設項目1個,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1個,指導幫助發展養殖大戶2戶。

  “黨支部+駐村幫扶工作隊”扶貧模式,成為堅定脫貧信心的“主心骨”。駐村幫扶工作隊是村黨支部的堅強后盾,指導村黨支部搭臺,群眾唱戲,農民增收,貧困戶脫貧,形成了秦州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新格局。秦州區派出的84支駐村幫扶工作隊用責任代替引導、用服務代替監督來推行扶貧幫困工作,切實提高了扶貧效率,進一步堅定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信心。目前,全區涌現出了一批脫貧致富典型,如關子鎮楊柳村地地道道的農民康金堂就是其中的一個。如今,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他們家已蓋起了兩層八間寬暢明亮的鋼混結構樓房,危房改造補貼已落實到位。實現了安全飲水,衛生廚廁。5萬元的精準扶貧專項貸款解決了其果園擴建的資金問題,在工作隊的協調下,康金堂和兒子還參加了勞動力培訓,康金堂還拿到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證書。兒子在昆山打工,凈收入6000元,最近幾天他又騰出了2畝地參與鎮政府免費挖坑并提供苗木和地膜的果樹建園活動。

  “黨支部+鄉鎮干部”扶貧模式,成為落實扶貧措施的“主推手”。鄉鎮干部作為基層黨組織的指導員,和村黨支部的關系最為密切,是落實上級各項扶貧政策措施的直接責任人。自全省完善提高建檔立卡工作視頻會議之后,16鄉鎮干部在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基礎上,認真做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動態管理,新增指標數據采錄,貧困村、貧困戶享受“1+17”精準扶貧政策的扶持和脫貧攻堅“853”掛圖作業工作。汪川鎮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領導包片、干部包村、村支部書記包戶、村主任包地塊、區農業局技術員包技術的“五包”旱作農業扶貧工作機制,從抗旱宣傳、領導督查、技術指導等方面加強工作力度,幫助貧困群眾完成旱作農業覆膜3500畝,其中完成地膜玉米3200畝,地膜洋芋300畝。

  “黨支部+合作社”扶貧模式,成為帶領群眾脫貧的“主力軍”。今年以來,秦州區積極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扶貧模式,探索了一條產業鏈上建支部、黨員示范帶民富的新路,不僅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而且實現了村黨組織班子與合作社發展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真正使貧困戶得到了實惠。大門鎮穆溝村黨支部與盛輝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多種形式,大力發展藏柴胡種植,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創出了一條新路子。即:一是貧困戶將自家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每年領取一定的地租,并優先在合作社務工;二是貧困戶每畝提供1000元的種植資金參與合作社種植中藥材,藥材收獲后每畝返還貧困戶3000元現金;三是貧困戶購買合作社的種子自己種植,合作社負責田間管理、采挖技術指導,收獲后藥材交予合作社,由合作社負責聯系廠商銷售。如今,該合作社已帶動了鄰村138戶貧困戶發展中藥材產業。

  “黨支部+社會力量”扶貧模式,成為貧困群眾增收的“搖錢樹”。堅持多措并舉的精準扶貧方式,積極挖掘和調動各方力量,對貧困戶進行精準幫扶,大力促進其增收脫貧。華岐鄉羅臺村黨支部引進致富能人,在本村成立了羅成公司,充分發揮公司自身的技術和管理優勢,與205戶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按照“1+N”的模式(1個龍頭企業+多個貧困戶),把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的貧困戶納入公司的注資人,由公司為其提供分紅收入,除了讓貧困戶能夠學技術、學經營理念,還能夠讓貧困戶在公司基地就業。截止目前,已有300戶群眾從羅成公司獲得土地流轉收益,戶均流轉費1500多元。那些缺勞力,缺技術,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戶可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并獲得實踐與培訓的機會,把自己從低收入的傳統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在龍頭企業基地打工,獲得入股分紅、土地流轉和勞務報酬等多項經濟收入。

攝影相關圖片
天水瑞蓮寺施舍臘八粥(圖) 青鵑山滑雪場七彩風車節(圖) 天水旅游迎來新年開門紅(圖) 天水在線小編滑雪表情包來啦!(圖 天水有一桌席叫“十三花”(圖) 天水在線聚焦胡大村(組圖) 面皮是這樣“煉”成的!(圖) 漿水面是這樣“煉”成的(圖) 另一種畫風的古城天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