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秦州區高度重視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按照新形勢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需求,積極探索促進土地流轉的有效途徑,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完善流轉體系、規范流轉程序、及時發布信息、落實獎補資金等五大措施,因勢利導,穩妥操作,扎實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助推農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順利開展,為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截止目前,全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累計達到22.07萬畝,占耕地面積的24.28%,較全市平均流轉率18%高出6.28個百分點,其中,轉包0.12萬畝,轉讓0.09萬畝,互換0.53萬畝,出租20.33萬畝,股份合作0.19萬畝,其他形式0.81萬畝。2016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72萬畝。土地流轉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一是多措并舉,優化農業農村產業結構。近年來,秦州區在推進土地流轉工作方面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做法,探索創新的返鄉能人帶動模式型、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型、企業+基地+農戶型、土地入股合作流轉型、土地托管型等“多位一體”的土地流轉模式已被廣大農民群眾所接受,許多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選擇在農村發展創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規模經營的積極性高漲,為全面加快農村產業機構調整,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新型農業實用技術通過新型經營主體在農村有效推廣,徹底解決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推動了林果、畜牧、蔬菜和中藥材等農業支柱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截止目前,全區共有農業龍頭企業75家、專業合作組織655家、家庭農場84家,累計流轉土地14.81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67.1%。

二是雙管齊下,完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按照省、市相關要求,秦州區把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積極構建“區有中心、鄉有站、村有點”的土地流轉三級服務體系,在全市率先實現了農村土地流轉三級服務體系全覆蓋。同時,為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有序健康發展,區上成立了區土地糾紛仲裁委員會,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土地糾紛調解委員會,有效地化解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發生的矛盾糾紛,通過這種專門部門專業解決專有問題的“三專”形式,切實維護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土地流轉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三是緊盯程序,規范土地流轉行為。按照“平等協商、依法依規、自愿有償”的原則和土地流轉工作程序,穩妥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做到流轉程序合法、管理規范,尊重農戶意愿,鼓勵農戶將連片土地承包權流轉給開發商經營。規范使用合同文書,明確開發商、種植大戶、一般農戶的承包權利和義務,簽訂規范有序的土地流轉委托手續和流轉協議,切實保障土地流轉各方的權益。同時積極加強流轉合同備案、檔案收集整理等基礎性工作的建設,收集土地流轉登記表、種植大戶承包流轉申報資料、土地流轉協議等。截止目前,共簽訂流轉合同15.5萬份。

四是連接網絡,及時發布土地流轉信息。為確保土地流轉信息的準確性、時效性、全面性,對全區預流轉土地排查摸底匯總,共核實預流轉土地4.5畝,通過“互聯網+宣傳”的形式,及時上傳發布排查匯總的信息至秦州招商網,為流轉需求方提供準確詳實的信息,使其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土地信息,對其投資選擇提供準確依據,促進了土地流轉進程。
五是強化激勵,積極落實區級獎補資金。自2013年起,秦州區委以1號文件形式出臺了《秦州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獎勵實施意見(試行)》,區財政每年列支500萬元土地流轉專項獎補資金,用于扶持土地流轉。通過政策激勵效應加快了土地流轉步伐,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動了農村脫貧致富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