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省植保植檢站測報科李輝科長一行4人在市、區植保植檢站負責人的陪同下,對秦州區馬鈴薯晚疫病發生防治情況進行了調研。
調研組一行深入我區馬鈴薯種植面積大,晚疫病常年早發、重發的楊家寺鎮、牡丹鎮、秦嶺鎮、天水鎮等鎮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馬鈴薯種植田進行了選點調查。根據大田調查和定點觀測,結合本區主栽品種抗病性及氣象條件綜合分析,預計今年我區馬鈴薯晚疫病將偏重流行,部分田塊大流行,流行面積預計9.0萬畝以上;流行高峰期中早熟品種(地膜栽培)將出現在7月下旬,晚熟品種將出現在8月上旬。

調研組對秦州區馬鈴薯晚疫病的綜合防治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綜合分析今年秦州區馬鈴薯晚疫病呈偏重流行至大流行的趨勢,調研組要求,秦州區要進一步加強病蟲監測,嚴格執行“五日一查報”制度,及時發布病蟲情報,同時要結合當地實際,做好防治所需農藥機械貯備,及早動手,組織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動員發動群眾做好防治,力爭把因病蟲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馬鈴薯晚疫病是馬鈴薯的一種主要病害,具有暴發流行的特點,一旦流行起來,擴散速度極快,危害損失嚴重。近年來,該病在秦州區流行的頻率和程度逐年加重,嚴重影響馬鈴薯的安全生產。在防治上應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策略。

1.生長期化學防治 生產上由于沒有高抗晚疫病的品種,化學防治是目前控制馬鈴薯晚疫病流行的主要措施。對已發現中心病株的田塊,要使用保護劑進行全田噴霧,保護未感染的病葉和植株,對早發、重發田塊要及時進行防治,有效遏制晚疫病菌的侵染和擴散,保護劑建議使用75%代森錳鋅水分散劑,治療劑可使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或68.75%氟菌·霜霉威懸浮劑(銀法利)等藥劑噴霧,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注意:藥劑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
2.加強栽培管理,在花蕾期噴施90ppm的多效唑控制地上部植株徒長,降低田間濕度,可減輕病菌擴散。
3.收獲前防治,為了減少收獲期晚疫病侵染塊莖,造成窖藏期間爛窖,可以在成熟前10-15天清除地上莖葉。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