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矛盾糾紛就像是平安鏈條上的一個個‘結’,‘矛盾結’解開了,‘和諧扣’就扣上了。”這是秦州公安分局華岐派出所所長馬志龍經常說的一句話。
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是新時代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華岐派出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源頭治理,積極創新“三個轉變”工作方法,緊盯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立足抓早、抓小、抓苗頭,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預警、調處化解等工作,有效防范因矛盾糾紛激化引發的案事件問題發生,全力維護轄區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送上門”轉變為“找上門”
華岐派出所高度重視矛盾糾紛信息線索的排查收集工作,通過積極開展好“線上+線下”警務模式,推動矛盾糾紛線索排查工作由傳統的“送上門”向民警主動“找上門”轉變。一方面,派出所民警以“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為抓手,積極開展“線下警務”。另一方面,民警開辟“線上警務”模式,利用網絡不斷強化和轄區內的村委班子、治安戶長、治安積極分子的溝通聯系,及時獲取轄區各類不穩定因素和苗頭性、傾向性、預警性矛盾糾紛信息線索。
華岐派出所社區民警母志學說:“我們派出所的民警不多,有時候不能及時掌握整個轄區矛盾糾紛的苗頭性線索,自從開展了“線上+線下”的警務模式,極大提高了我們做好線索排查掌握的效率。”

“事后調”轉變為“事前控”
通過及時了解掌握到的線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民警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促進了矛盾糾紛調處工作由傳統的“事后調”向“事前控”轉變。民警能夠改變傳統的被動接受處理各類矛盾糾紛的情況,提前謀劃、積極施策,切實做到預警預防在先、干預管控在前,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實現“治病于未病”。
2020年11月,派出所民警接到轄區治安積極分子上報的線索。6份月,村民小楊和媳婦因為瑣碎小事發生爭吵,小楊媳婦賭氣回了娘家,小楊去媳婦娘家接了好幾次,但是娘家人就是不肯讓小楊媳婦回家。于是,小楊的媳婦在娘家一待就是半年,小楊的父母揚言說要叫上家里的親戚去找小楊媳婦家講理,本來是小兩口的小矛盾逐漸演變成了兩家人的大矛盾。華岐派出所及時分析、細致商討、因題施策,一方面組織民警聯系村委會、戶長及村上威望高的老人,積極接觸雙方當事人;另一方面,向真正的當事人,也就是夫妻倆了解二人的真實想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耐心調解,2021年初,雙方到派出所簽訂了調解協議,小兩口重新生活在了一起。

傳統模式轉變為多元化解
華岐派出所還以政府社會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為契機,積極推進矛盾糾紛化解由傳統模式向多元化解轉變。基層矛盾糾紛類型多樣、情況不一,處理方法復雜多樣,為科學高效處理糾紛,華岐派出所立足公安主業,強化與鎮村兩委班子、轄區各類單位學校、治安戶長、治安積極分子的溝通聯系,整合專業力量,盤活社會資源,積極構建多元化調解機制,做到在矛盾糾紛調處中各盡其力、握指成拳,切實將矛盾糾紛在第一時間化解在基層,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有效維護轄區的和諧穩定。
華岐鎮安集村治安戶長安百鎖說:“現在村里打架之類的事情幾乎沒有了,大伙都覺得沒有什么矛盾是解決不了的,有啥事情商量著解決就行了。”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