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記者李天倫
在“十一五”將至之際,記者專程走訪了中共天水市委書記趙春。趙春衣著簡樸,清瘦的臉龐上掛著微笑,顯示出他的干練和穩健。談到2005年天水市工作有哪些方面的特點和收獲時,趙春說:“今年天水各項工作成果豐碩,最令人得意的手筆是寶天高速公路征地拆遷、國有企業改革和經營城市。這三大工作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凝結著全市干部群眾的心血和汗水。”
寶天高速公路譜寫項目建設大手筆
趙春說,寶天高速公路是國務院確定的2005年西部地區新開工的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天水市歷史上工程最宏偉、投資最大的項目。該項目的實施,既有利于促進我省與東部地區的合作交流,也將徹底打破天水的交通“瓶頸”,提升天水的城市品位,擴大對外開放。該工程線路全長91.1公里,涉及到麥積區5個鄉鎮19個行政村,涉及群眾2萬多人。能否在很短的時間內,盡最大努力,做好公路施工之前的拆遷安置工作,是確保寶天高速公路順利實施的關鍵。因此,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此項工程,市、區主要領導親臨施工現場,協調解決問題,并組織干部蹲駐現場,入村入戶,上門宣傳動員,講解政策,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和人性化、和諧化的工作方法貫穿于征地拆遷中,全線拆遷沒有一戶動用強拆手段,沒有一戶因不滿拆遷結果而上訪,提前38天完成了土地征用及房屋拆遷任務,保證了寶天高速公路的開工建設。寶天高速公路征地拆遷之快、移民滿意程度之高是我省公路建設史上少有的,得到了交通部和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贊揚。該項目的順利建設,激發了全市各級領導干部帶頭抓項目的積極性,全市項目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下劃企業改革譜寫企業發展大手筆
趙春說,天水市的國有企業改革一直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關注和支持,大力推進以產權制度為核心的國有企業改革是市委、市政府2005年工作的重點。
2003年11月,22戶省屬國有工業企業調整下劃天水市實施屬地化管理后,天水市組織人員通過充分調研論證、制定方案,緊扣徹底置換企業產權、徹底置換職工身份兩個核心,嚴格標準,全面啟動了省屬下劃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工作。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天水市始終堅持“五個落實”和“兩個確保”,即思想落實、政策落實、程序落實、措施落實、督查落實和確保穩定、確保發展。截至目前,市屬企業改制面達到97%,省屬22戶下劃企業中,已完成產權整體出讓3戶,破產終結4戶,2005年已進入破產程序和即將進入破產程序的5戶,正式列入國家政策性破產建議計劃的8戶,待整體出讓的2戶,所有企業改革工作將在今明兩年全面完成。通過改革改制,一批企業擺脫了體制束縛,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負擔初步減輕,活力明顯增強,生產要素實現了優化配置,運行效益和質量明顯提高。華天微電子公司用國有凈資產置換職工身份,引進外資,組建了天水華天科技股份公司,企業集成電路年加工能力已達到2億塊,成為我國西部地區最大的集成電路封裝基地。天水長城精密電表廠用土地和設備變現妥善安置職工,引資重組新公司,使企業獲得了新生。
經營城市譜寫城市建設大手筆
“投融資渠道單一,資金來源不足,一直是制約天水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瓶頸’。樹立經營城市理念,搭建不同層次的融資平臺,盤活城市存量資產,為大手筆規劃、改造和建設城市創造條件,是解決城市建設融資‘瓶頸’的一條有效途徑。”趙春深有感觸地說。近年來,天水市委、市政府針對城市建設項目資金短缺、投融資渠道狹窄的實際問題,積極協調同省開行建立了投融資信用平臺,拓寬融資渠道經營城市,圍繞把天水建設成隴東南大城市和最佳人居環境城市的戰略目標,加快市區擴容步伐,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在短時間內發生了有目共睹的變化,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自市城投公司成立以來,全市共完成土地儲備24宗,僅2005年9月,市政府對儲備的4宗共計96.27畝的土地進行了公開拍賣,土地經營收入達到1.055億元,超額完成了土地經營收入一個億的目標。通過經營城市,共完成市政設施項目9項,完成投資11440萬元,涉及土地838.42畝。城區道路改造和小巷道路綜合整治、伏羲城保護建設、七里墩環境綜合整治等一批群眾期盼、政府想干而多年未干的民心工程得以開工建設和完成。說起城市經營的效益,趙春感受最深的是“四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促進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二是有利于創建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三是有利于財源建設,加強財政積累;四是有利于政府發展目標和意圖的實現,從而達到市、區共同發展的目的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