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注冊“天水白娃娃”賓館服務員、“羲皇故里建筑工”“天水女娃家政大嫂”三個勞務品牌,已經獲準注冊。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介紹,勞務品牌獲得國家商標注冊在我省屬于首次。
利用當地歷史、文化資源,培育勞務品牌,在各地已經蔚然成風。人們熟知的就有四川的“川妹子”品牌,陜西的“米脂婆姨”品牌等。四川“川妹子”品牌有相當知名度,四川向北京等地輸出的家政服務已成為一種體面職業,輸出人員平均年收入在1萬~3萬元。
甘肅勞務輸轉中的品牌意識相對來講有些落后,目前主要是“定西保安”“張掖保姆”“天水白娃娃(家政)”等為數不多的品牌。而“天水白娃娃”的品牌最響。
民諺說:“張掖的大米蘭州的瓜,天水腳下的白娃娃”。“天水白娃娃”是對天水姑娘的美譽。而天水又是著名的羲皇故里,因此,當地政府部門和婦聯等群眾團體便借助歷史文化風俗等給這片熱土的賜與,打出“白娃娃”和“羲皇故里”的牌子。
事實上,在天水注冊“白娃娃”商標之前,天水家政服務員已經有了一定的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近兩年來,天水市已向北京市輸送了近2000多名家政服務員。全國各地近百家家政公司都向天水市婦聯等單位發出信函,要求聯系或提供家政服務員。這些公司有北京的,有青島的,有成都的,頗有供不應求的局面。
說起“天水白娃娃”的成長經歷,耐人尋味。雖然天水姑娘聰穎美麗、心靈手巧,但受落后經濟條件的制約和傳統觀念的羈絆,她們此前只能在山溝里種田放羊。為了激發天水姑娘們創業的熱情,讓她們知道精彩的外面世界,天水市制作了《“天水白娃娃”在北京》等電視專題片,讓一些在北京的優秀家政服務員,在家鄉媒體上“現身說法”,鼓勵姐妹們樹立走出去的信心;天水市婦聯還招募了100多名志愿者,與婦聯工作人員深入鄉村講解政策,挨家挨戶進行動員,打消農家婦女的顧慮。
2004年初,省扶貧辦、省婦聯與北京富平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合作,在我省實施了“貧困地區婦女勞務輸出”項目。
天水市給每個參加培訓的婦女補助300元,還解決了她們赴京的火車票,資助她們去北京參加培訓。
584名農家女先后被天水市婦聯送到北京富平學校和北京農家女學校。經過20天的培訓,她們說起了普通話,學習到了烹飪技能、家電操作知識、護理常識,懂得了家庭禮儀、法律知識,還養成了良好的職業意識、衛生習慣。
這些“白娃娃”一進入北京人的家庭,就大受青睞。北京人發現,天水婦女吃苦耐勞,樸實可靠,干起活來,不怕臟、不怕苦。“天水白娃娃”家政服務員名頭在北京打響了,中國家庭服務協會也掛牌成立了“天水白娃娃”勞務培訓輸出中心,建立網站與全國其他省市聯網,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加快勞務輸出速度,增加輸出數量。
(題圖本報記者呂建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