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人類文明 保護文化遺產
——訪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
本報記者 劉建寬

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 配圖:天水在線
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天水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06(丙戌)年公祭中華人文始姐伏羲大典隆重舉行之際,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親臨天水參加伏羲公祭活動。7月2日晚,許嘉璐副委員長就天水公祭伏羲活動的文化理念以及隴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等問題,接受了記者的專訪,暢談了自己的看法。

與天水媒體記者合影
關于伏羲文化,許嘉璐說,古往今來,伏羲文化的傳承都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通過繼承發展,研究整理,廣大群眾愿意參與,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多少年來自然而然地提升人類的文明程度。特別是伏羲的太極八卦演繹“周易”,體現了幾千年的哲學觀念,奠定了中國乃至東方文化思想的重要特征。古今中外的學者探討《易經》都是從伏羲八卦開始的。伏羲文化的學說,提高了人們主觀思想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使得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對伏羲文化的傳承弘揚,如果各級政府積極參與,社會效果會更好,推廣開掘會更為有利。同時,伏羲文化的研究、發掘、整理、保護要有比較理性的思考,伏羲文化雖沒有出土文物證明,沒有充分的歷史資料記載,是口述歷史,但追溯歷史,都與神話傳說有關,口傳歷史也有可信性。再者,伏羲祭祀的意義,本質是無神,追求信仰,表達廣大群眾對祖先的尊敬,但我們要尊祖不迷宗,這是我們56個民族13億人民留下的可貴的精神財富,但也要充分認識到,文化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有力的支持。所以說,弘揚伏羲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接受香港鳳凰衛視記者采訪

接受甘肅電視臺記者采訪

接受天水電視臺記者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