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多來,甘肅天巉公路發生交通事故113起,死亡238人――
天巉公路何以事故頻發
《人民日報》 (2006-09-07 第05版)
8月22日凌晨4時許,甘肅天巉公路167KM+842M處,一輛小客車與一輛“斯太爾”半掛牽引車追尾碰撞,造成小客車上駕駛員及乘客共4人死亡。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自2003年4月以來,天巉公路共發生交通事故113起,死亡238人,被公安部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列為全國29處危險路段之一。
公路開通以來,平均不到一周就死亡一人
天巉公路于2001年10月交付使用,全長193.8公里,起點位于天水市秦州區七里墩,終點位于定西市安定區十八里鋪,是連接蘭州市與天水市的重要干線。但是,該路自開通以來,重大、特大傷亡事故就不斷發生,平均不到一周就要死亡一人。僅今年以來,該路就發生多起死亡3人以上的交通安全事故。
4月10日13時30分許,一輛開往蘭州方向的“皖L01848”重型廂式貨車,在天巉公路18KM+600M處與相向駛來的甘E04317白色宇通客車相撞后繼續前行約50米,又與相向駛來的甘A22665亞星大客車相撞。事故共造成28人死亡、22人受傷。4天后的4月14日凌晨3時30分,天巉公路再次出事,車上3名司乘人員當場死亡。
交警部門嚴陣以待,事故依然時有發生
甘肅省交警部門在天巉公路上設置了多處警示標志,并對重點路段進行監控。2003年11月18日,新修建的避險車道和兩處長90米、寬6米的逃生區正式交付使用。自該設施啟動以來,已先后有十余輛重型貨車成功避險。
震驚國內外的“4·10”事故發生后,甘肅省高速公路交警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重點整治交通違法專項行動。在此期間,全省21個高速公路交警大隊取消所有休假,對轄區路段進行24小時監控。盡管如此,該路段交通事故依然時有發生。
三大禍因引起事故頻頻
天巉公路事故頻發,問題到底出在哪?
有關人士認為,地質地貌是一大禍因。天巉公路地處濕陷性黃土地帶,土質疏松,滲水性極強,導致該路段水毀頻發。雖經多次修復,部分路段仍有邊坡滑塌、泥石流等災害發生。
車輛超載、超員、超速是事故頻發的又一原因。不少小車常常超速行駛,一旦遇到險情難以躲避;大車較少超速,但常常超載、超員,導致車輛剎車過熱失靈。甘肅省交警總隊一名交警對記者說:“大車出事,90%是由于超載、超員;小車出事,90%是由于超速。”
此外,公路一出生就“先天不足”。天巉公路是甘肅省較早開工建設的一條高等級公路,當時財力缺乏,加上設計、施工周期短,地質、地形條件造成的不利因素,在道路設計、建設中未能得到較大改觀。尤其是卦臺山、王甫梁兩個隧道兩側路段急彎多,下坡路長達十多公里,一些車輛極易在此路段失控。公路中間沒有防護欄,兩邊對開的車輛容易越界相撞。“這是一條先天不足的道路”,甘肅省交警總隊有關人士說,“要我們進行階段性整治可以,但如果長此以往,警力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