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醫療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醫療衛生行業正面臨一場新的改革和挑戰的考驗。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在歷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以敏銳的洞察力緊緊地把握改革機遇,全力向市場進擊。各項經濟技術指標逐年攀升,成為我市唯一一家三級乙等綜合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是天水及隴東南地區的醫療保健中心、危重癥急救中心,在全市“窗口”行業中獨占鰲頭。近日,當記者再次漫步在天水這所最高醫學殿堂之時,便從近幾年發展歷程中采擷了許許多多鮮活的素材,匯成了一條長長的畫卷,每個亮點、每個音符都紀錄下了醫院跨越式的發展歷程。
承光榮歷史傳統,奮起于時代大潮,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勇于改革、創新、探索,具有56年歷史的醫院再現動人風采。
建院于1950年的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是天水市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功能最齊全的市級綜合性醫院,醫院占地面積5.7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9528萬元人民幣,醫療設備總值7859萬元,設有病床680張,職工69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12人,副高以上專家76人,2005年門診量達到227949人次,住院病人14500人次,年手術4777臺次,業務收入從2002年前的5200多萬元增加到現在的上億元。近年來,醫院領導班子團結奮進,銳意進取,深化改革,內強素質,外樹形象,面對醫療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和挑戰,強化醫院內涵建設,規范醫療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確保病人安全,改善硬件設施,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使醫院呈現出了良性可持續發展勢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驕人成績。
——2002年、2003年與全國著名的北京天壇醫院、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合作,開展神經顯微外科手術、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等,填補了隴東南地區的空白。
——2004年利用德國政府低息貸款2000萬元購置18臺件醫療設備,使我市診療水平實現了新的跨越和提高。
——2005年,總投資8000萬元,面積38000平方米的住院大樓投入使用,徹底改善了醫院的醫療條件,滿足各層次患者的全方位需求。同時投入1300余萬元購置了西門子AVANTO1.5T超導核磁共振系統。
——在連續10年獲市衛生系統目標考核一等獎、省、市扶貧先進集體、行風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的基礎上,又先后獲全省誠信建設示范單位、全省抗擊非典先進集體、“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稱號,2004年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
對準聚焦,我們把改革的鏡頭緩緩搖過,定格在已過去的2002年。
就在這一年,在甘谷縣人民醫院工作23年,當過外科大夫、外科主任、業務副院長的劉新成調任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
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他們并沒有“施政”演說,而是從醫院的實際出發,適時聽取醫院其他領導及老同志的意見和建議,并廣泛傾聽群眾呼聲,根據醫院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一步步開展工作。
為了理順工作,轉變觀念,新一屆領導班子并沒有滿足于現狀而固步自封。而是居安思危,立足長遠,首先在全院開展了“為誰服務”、“誰養活誰”、“假如我是一個病人”、“醫院如何生存和發展”等一系列問題的大討論,使全院職工清醒地看到了所面臨的深重危機:再不進行深入改革,醫院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通過討論,使職工提高了認識,轉變了觀念,統一了思想。于是,一套醫院發展新的運行方案初步形成了。
機遇與挑戰并存,成功與失敗同在。他們果斷決策,抓住“衛生綜合試點改革”契機,在全院進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出臺了《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方案》,采取“小步快走”的方法,分塊改革。
院領導對記者談及醫院改革時仍記憶猶新。他說:“中層管理人員是骨架,這一部分人的工作搞不好,醫院就會散架。”基于此,改革先從中層管理入手,醫院黨委制定了《關于開展中層管理崗位競聘上崗的決定》,確定了93個科主任、護士長、副主任和科秘書崗位,然后召開大會、黨委會、中層管理人員會,廣泛動員,全院687名職工有146人報名競聘,黨委成立了專門的考評小組,通過投票等方式研究確定了93個崗位的人選,一批業務精良、思想純正的技術帶頭人走上中層崗位。
緊接著下一步醫院實施聘用合同制,建立院內崗位工資體系。根據該院發展規劃,科學合理的定崗定員,對管理人員實行職務聘用制,對高級醫療技術人員崗位向社會開放,工勤人員實行勞動合同制,遵照總量控制,自主分配,多勞多得,兼顧均等的原則,完成了醫院的內部分配方案,即醫院根據工作質量考核結果和科室收支結余兩項標準,分配科室的津貼工資和獎勵工資,科室再根據對職工工作的各項考核結果、收支節余和激勵工資分配系數對個人進行績效獎勵。
推行技術職務評聘分開,專業技術人員的評聘分開采取雙向選擇競聘上崗的方法進行。堅持崗位設定、條件公開、個人報名、科室推薦、人事組織部門審核、醫院領導集體研究,擇優選聘,這一做法極大地優化了專業隊伍結構,調動了從業人員的積極性,有利于中青年技術骨干脫穎而出。
建立新的勞動工資分配方案,為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醫院按照“績效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將職工本人現行的工資標準以檔案工資形式予以保存,作為調出、調資、計算退休工資的依據,實行結構工資制,其中包括基本工資、崗位工資與績效工資。按照不同崗位責任大小,風險高低、勞動強度,工作業績、職業道德等因素做詳細比較分析,實行一崗一薪、易崗易薪,充分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
同時對后勤人員實行后勤服務社會化、市場化,逐步向社會開放,成立了在醫院領導下的二級獨立人經濟實體,承包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管理體制,從而發揮人、財、物的綜合效益,為醫院、社會提供更高效、快捷的后勤服務。
通過改革,醫院建立了全新的競爭機制和分配體系,真正實現了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分開,中層干部和普通職工競聘上崗,激活了醫院的用人制度,使醫院服務質量明顯提高。
狠抓醫療服務質量,規范醫療行為和醫院采購,嚴把醫院感染管理關,夯實品牌醫院戰略,信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持續改進的醫療服務質量準則,既對醫院負責,也對患者負責。激活醫改直入要害,走活一棋,滿盤皆贏。
管理是一雙無形的手,時刻在指揮著一切。他們嚴格管理,徹底扭轉管理方面存在的滴漏現象和無形開支浪費嚴重的現象,把不斷加強成本目標管理作為醫院的一項大事來抓。確定了目標成本,加強成本核算,該院對各科室的費用開支實施總量控制,超支不補的制度,將日常辦公開支指標具體落實到人頭上,從而形成各科算帳,人人節約費用的良好習慣;實行單病種成本核算,規范收費行為,該院編印醫院《藥品目錄表及價格表》、《一次性耗材目錄表》及《價目表》,規范藥品、一次性耗材的價格,制定相應的新品種引進、價格調整管理辦法,進行單病種成本核算,在全院試行50余種單病種最高限價服務項目,限制醫療服務費用的過快增長,規范醫療收費行為。這樣,一方面使患者減輕了負擔,一方面控制了從業人員的醫療行為;加速資金流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該院針對引進設備多,固定資產投入大,耗費資金多的實際情況,醫院多方籌資的同時,要求財務部門算細帳、算明賬,提高每筆資金的使用效能,加速資金的快速、合理流動,實現全部投資項目早投產、早見效的目標,雖然作為國家三級乙等醫院,院領導明確提出根據天水及周邊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大型高精尖設備、新技術、新項目均大大低于蘭州、西安等地區,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信譽。
醫療質量既是醫院的核心,又是廣大患者的期盼,為了提高醫療質量和保障病人安全,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嚴格貫徹執行國家、省、市醫療衛生管理制度以及診療護理規范,嚴格依法行醫,醫院要求各臨床、醫技科室緊緊圍繞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質量為主導,以安全、高效、快捷服務為關鍵,從醫療質量、醫療環境、病人安全入手,積極探索和實踐人性化服務的新模式,不斷創新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營造舒適、溫馨的就醫環境,建立健全機構,完善制度,成立了以院長為主任,32位臨床科室主任為成員的醫療安全管理委員會,成立醫療質量監控辦公室,加強醫療質量的監督,完善院科兩級責任制,各臨床、醫技科室主任為醫療安全、醫療規范執行的第一責任人,具體負責科室醫療安全和質量監控,使醫院、職能、臨床科室質量控制的三級醫療質量網絡得以完善,保證了醫療質量落到實處,。